價內稅與價外稅怎么做分錄

月下載量10,000+職場必備資料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什么是價內稅和價外稅。價內稅是指稅金已經包含在銷售價格中,表現在發票上就是顯示的含稅銷售金額,企業需要從中減去應繳納的稅金。而價外稅則是稅金未計算在銷售價格之中,表現在發票上是分別顯示含稅銷售金額和稅額。

那么,接下來我們來看價內稅的分錄處理。假設某企業銷售商品1000元,其中包含100元的稅收,該企業應當先計算出這100元稅收,再記錄銷售收入。所以會計分錄應當如下:

貨幣資金(或應收賬款):1000元

銷售收入:900元

應交稅費:100元

而對于價外稅的分錄處理,假設某企業銷售商品價值1000元,應繳納20%的稅率,那么實際上銷售價格應當為1200元,其中包含200元的稅收。會計分錄如下:

貨幣資金(或應收賬款):1200元

銷售收入:1000元

應交稅費:200元

通過以上的分錄處理方式,我們可以看到,價內稅和價外稅的分錄處理方法略有不同。價內稅需要先減去稅費再計入銷售收入,而價外稅則需要先計算稅額再計入銷售收入,兩者的處理方法都需要妥善把握。

除了在銷售過程中的會計分錄處理方式,企業在繳納稅收的時候也需要注意價內稅和價外稅的區別。在企業所得稅的納稅表中,應當分別填寫應納稅銷售額和應納稅金額,其中應納稅銷售額指的就是價外稅的含義。而在增值稅的納稅表中,應該分別填寫銷售額和銷售稅金,用于記錄價內稅的繳納情況。

綜上所述,價內稅與價外稅是企業會計中經常涉及的概念。在日常的業務操作中,企業必須要正確掌握這兩種稅收計算的方法和會計分錄處理方式,以確保納稅合規。只有將稅務問題處理得當,企業才能夠健康發展,為社會和諧進步做出貢獻。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