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向個人借款利息如何在所得稅前扣除

月下載量10,000+職場必備資料

企業向個人借款所支付的利息,需要取得增值稅發票后才可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因運營資金不足,按政策規定可以向個人借款,并向個人借款人支付利息,其支付的利息是否可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還要考慮如下幾個方面:

1、企業與個人之間應簽訂借款合同,在真實的業務背景下,合同中應詳細約定借款金額、借款時間、借款利率、利息的支付時間和周期(月、季度或年度)、還款方式、以及資金用途等相關方面的信息。并借貸雙方應到公證處進行公證,以確保借貸雙方的利益保障。

2、企業支付借款利息時需要取得增值稅發票,個人可以申請到稅務機關代開發票,但需要按照"利息、股息、紅利所得"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企業只有取得支付利息的發票方能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進行扣除。

3、企業向個人借款支付的借款利率不能高于金融企業同期同類貸款利率,高于金融企業同期同類貸款利率的部分,不可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如,某年某月銀行一年期銀行貸款利率為5%,企業向個人借款支付的借款利率為8%,那么企業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只允許扣除5%的部分,超過5%部分,即3%不能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是扣除。

4、企業對外借款時,還要考慮債權性投資與權益性投資比例,金融企業的比例為5:1,個人的比例為2:1;因個人的債權性投資與權益性投資比例較低,企業在借款時要注意這一問題,如企業向個人借款的比例高于這一規定,那么支付的利息不允許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如,某企業實收資本500萬元,企業因生產經營資金緊張向個人借款1500萬元,按照債權性投資與權益性投資的比例規定,只允許企業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1000萬元借款的利息費用,超過部分不允許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5、如果企業向個人借款的利息支出為資本化利息,則不可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總之,企業向個人借款所支付的利息,需要取得增值稅發票后是必要條件的同時,還有考慮業務的真實性、借貸雙方的合同、利率水平等相關因素,才可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