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兩種會計核算基礎的關系

月下載量10,000+職場必備資料

會計核算基礎,是會計入門要掌握的重要知識內容之一,是保證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理論基礎。深刻理解會計核算基礎的內涵對于全面把握會計知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會計核算基礎屬于會計要素確認計量方面的要求,它解決收入和費用何時確認、確認多少的問題。會計核算基礎有兩種,一種是權責發生制,又叫應收應付制或應計制;一種是收付實現制,又叫現收現付制或現金制。

權責發生制,是指以取得收到款項的權利或支付款項的責任為標志來確定本期收入和費用。凡是當期已經實現的收入的權利和已經發生的承擔費用的責任,不論款項是否收付,都應確認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凡是不屬于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在當期收付,也不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收付實現制,是指以款項的實際收付為標志來確定本期收入和支出。凡在當期實際收到的現金收入或支出,均應作為當期應計的收入和支出;凡是不屬于當期的現金收入或支出,均不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支出。

一、兩種會計核算基礎的區別

兩種會計核算基礎由于收入和費用確認的依據不同,由此產生了會計核算的差異:一是會計科目設置不同。權責發生制存在費用的待攤和預提問題等,而收付實現制不存在這些問題,所以在會計核算時兩種核算基礎所設置的會計科目不同。二是會計核算的繁簡不同。權責發生制下期末對賬簿記錄進行調整之后才能計算盈虧,核算比較麻煩,而在收付實現制期末不要對賬簿記錄進行調整,即可計算盈虧,手續比較簡單。三是會計核算的結果不同。兩種會計核算基礎由于收入和費用確認的依據不同,從而由此產生的會計核算結果也不同,包括計算出來的收入和費用金額不同,計算的盈虧數字不同。

二、兩種會計核算基礎應用分析

權責發生制是依據持續經營和會計分期前提來正確劃分不同會計期間的資產、負債、收入、費用等會計要素的歸屬,并運用諸如應收、應付、預提、待攤等項目來記錄由此形成的資產和負債等,企業經營活動是循環往復持續不斷的,而其損益又要分期計算,權責發生制能比較準確地反映特定會計期間經營成果,但反映企業財務狀況時也存在局限性。一個在損益表上看來經營很好、效率很高的企業,在資產負債表上卻可能沒有相應的變現資金而陷入財務困境,這是因為權責發生制把應計的收入和費用都反映在損益表上,而其在資產負債表上則部分反映為現金收支,部分反映為債權債務。收付實現制以款項收付為標志確定當期收入和費用,核算簡單,通俗易懂,通過現金流量表能真實地反映動態財務狀況,能預警財務風險,但收付實現制不能全面、準確地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

三、兩種會計核算基礎并存使用

會計的主要目標是向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實準確的會計信息,采用權責發生制并不能在任何情況下都能達到會計主要目標的要求,為此,我國的會計制度采取權責發生制與收付實現制兩種會計核算基礎并存使用。對政府會計準則而言,政府會計體系由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構成。財務會計采用權責發生制;預算會計一般采用收付實現制。對企業會計準則而言,企業會計一般采用權責發生制確認收入和費用,但也按照國際通行的做法,在分期收款銷售方式下允許采用收付實現制確認收入;期末時,將收入、費用等會計要素按收付實現制調整為現金流量編制現金流量表。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