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常有人爭論這個問題:到底是價格決定成本,還是成本決定價格?商業顧問的回答是:價格決定成本,而不是成本決定價格。
為什么是這樣?
舉個例子。我要健身,想買個拉力器。拉力器在我心里值100塊,我接受的價格就是100塊。
你說:我的成本是150元,我170賣給你,不貴。
但是在我心中拉力器就值100,再貴我就不要了。
你只好回去降低成本到90塊,然后再用100塊的價格賣給我,這就是價格決定成本,而不是成本決定價格。
所以在褪去了風口紅利的成熟市場,具備“成本優勢”才是贏家。
什么叫成本優勢?
就是在保證和你同樣質量的前提下,我的成本比你低,所以能賣得比你便宜,但還能有錢賺。
這是本事。你敢降價嗎?你一降就賠,因為你成本高。因此,你陷入了怪圈:賣貴沒人買,就會死;賣便宜了,賠錢,也會死。
這就是成本優勢。簡單說就是:便宜不是本事,比你便宜還能比你賺錢才是本事。
“成本優勢”是護城河,不管你是業內老大,還是老二老三,都得去挖。挖好了就穩坐釣魚船。
怎么挖呢?
一靠規模,二靠管理。
規模是護城河好理解,老大都是靠規模攤薄成本贏的。如果是老二老三老四呢,你沒有老大的規模,那你就得靠管理。
管理是護城河,但最容易被忽略。
管理怎么做才能換來成本優勢呢?
四個字:降本增效。
比如:
過去3個人干的事兒,能不能一個人干?
過去20天干完的事兒,能不能5天干完?
過去7個流程,能不能并成3個流程?
這筆錢能不能不花,或者少花25%?
過去專家干的事,能不能標準化,找個便宜的外包干,省他個60%?
過去跟供應商總是一錘子買賣,換供應商后磨合的經驗還得重新磨合,成本降不下來。未來能不能在銷售階段,就找到那個與供應商能合作共贏的落地路徑?
以上這些都是管理,是不是一點兒都不性感,都是些煩心的難事兒。但是正因為難,管理才成為永遠的護城河。
管理是每日的改變、每日的進階。它要改變認知、掛起成熟的經驗去創新。有失敗的風險,還有瑣碎的跟蹤,所以往往不被選擇、容易被忽視。
這些都是管理的原則,人人都懂,但真能落地實施成功的鳳毛麟角,都成了行業的頭部。所以有句大家熟知的話:我們聽過無數的道理,仍然過不好這一生。
還有黃鐵鷹老師寫過一本書,叫《海底撈你學不會》。人人都知道海底撈服務好,但就是學不會。
黃老師告訴了你為什么,是因為海底撈有一道護城河。比如:店長分紅方案,有兩個選擇:
- 獲得本店面利潤的2.8%;
- 獲得本店面利潤的0.4%。雖然少,但是該店長還可以獲得其徒子店的3.1%的分紅, 獲得徒孫店的1.5%的分紅。
所以海底撈不用鼓勵收徒。店長會主動教徒弟, 并鼓勵他們出去開店。
這個海底撈激勵員工傳幫帶,不斷創造的機制,你是不是學不會?
再比如:學打籃球,同樣的教練、同樣的教學設施、甚至同樣的視頻課件,學完的水平天壤之別。
再來,羅胖創造的《得到品控手冊》,免費開放給你看。你也未必能做成和得到公司一樣品質的產品。差別在于:管理告訴你,你也學不會。所以得到才敢敞亮地告訴所有人它的心法。
管理效率的提升,會帶來成本優勢。因為別人很難學會,管理才成為了永遠的護城河。
但是難學,就沒什么方法嗎?
有。
一. 越是管理,越要學習理論,學習方法論。
因為只有學到管理理論的底層邏輯,再延展到業務實踐,越容易成功。越是別人的經驗,越難學。因為有太多和你不一樣的“特殊情況”。需要你因地制宜。
二. 你要有看透底層的洞察能力、有化繁為簡的組織能力。
這種能力是你的組織一定要有的管理能力。
舉個例子。你承包了一個蓋房子的項目,你找來三十個工人,說,這是施工圖,一個月給我蓋好了,我給錢。這樣做的結果一定是一塌糊涂。
作為管理者,你要懂得整個蓋樓過程,擁有蓋房的knowhow,有了它,你就能把蓋樓這個工程,按照項目管理WBS (workbreakdown structure)的原則, 分解成一個個的任務,再把任務排成合理的工序12345,你還得清楚完成每道工序所需的標準時間。
為提高專業度,你還要把工人分為木工、水電工、瓦工等不同的工種,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兒。但是分工太細,專業度雖然提高,但成本也會提高。
所以你要有能力找到成本和質量的平衡點。這個是你能創造護城河的價值所在。
然后重要的部分來了,你要給每個工人下達一個簡單的指令。比如把磚頭直直地砌起來,三米高,兩米寬,就這樣,工人應該只接受簡單的指令,效率會提升。
這樣對工人的能力要求降低,人工的成本就會大幅下降。
成本優勢就會體現出來了。
這個思路和方法可以延展到任何業務,任何業務都可以用這個邏輯去探索,效率和質量最平衡情況下,成本最低的執行模型。
事情還沒結束。你的成本優勢有了,但別人很快也會學啊,別人學到了,你的優勢就會不在。
所以你要有不斷創新迭代的基因,和持續改進的能力。這是組織的核心競爭力。
比如:你做同一件事情,人工花費的時間是不是在逐漸減少,比如我們300小時裝配一輛汽車,這個工序經過標準化和熟練化后,就變成了250個小時,再往后變成150個小時,最后變成100小時。
所以在一個公司里做任何一件事情,它的能力都應該是不斷地優化,而真正驅動著你優化的東西叫knowhow。
所以你公司相對其他公司的競爭力,有的時候別人是看不出來的,學不到的。
原因就是它內部藏了大量的Knowhow。
所以核心競爭力的來源是要懂得并且能夠把公司的knowhow從平常的偶發式的經驗,把它能夠累積成團隊的流程,checklist, 讓成本低的普通員工也能掌握。
三. 你要理解基本心法后,根據自身的資質,不斷磨合練習。
管理是一種技能,是“學”不來的,只能靠“習”。書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要不斷地在業務實踐中試錯,復盤,改進,再內化到流程中。
還有一條更難的路,就是走差異化創新之路,商業模式或技術大幅改變創新之路。
尋找新的道路,需要苦思冥想、不斷試錯嘗試。
變革的時候,選擇>努力,思辨>執行。思辨高于執行。
熊彼特說:只有創新才能獲得利潤,而且創新所獲得的利潤也是短暫的,因為競爭對手會模仿,然后很快你的創新紅利也就沒了。所以你要持續不斷創新。
價格總是無限趨近于成本,一定是你有創新,你的東西和別人的東西沒有可比性,你才能獲得利潤。
最后的話:
普通人改變結果,優秀的人改變原因。頂級優秀的人改變模型,讓結果自然發生。
管理不是物理,更不是數學,沒有公式可背,只有老師傅的手感可以拿捏,但是高級的管理是要把老師傅的手感,提煉成checklist,讓更多人找到那個確定性去學習。
任何生意、任何項目都值得重做一遍。怎么重做呢?用系統的思維,嘗試改變模型再做一遍,再優化一遍。
- 上一篇:為什么叫金稅三期
- 下一篇:公司經常支付費用沒有發票,找票來代替有風險嗎?
-
計劃成本法核算
計劃成本法的核心是財務預算,通過對各種成本的預測和控制實現了企業運營效益的最大化。這種方法的目的在于根據具體的業務需求,確定不同階段運營所需的成本,再通過實際運營成本
-
材料成本差異是哪個科目(資產類)
材料成本差異和原材料是一樣的、都是資產類科目。因此“材料成本差異”科目反映企業已入庫各種材料的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異,借方登記超支差異及發出材料應負擔的節約差異,貸方登記節約差異
-
設備折舊如何攤到成本里面
4.生產機器的折舊容費用就是這樣分配到單位成本中。4、如時與房屋或設備安裝內有關的機器設備:計入在建工程1、如果與生產某種(類)產品有直接關系的機器設備:計入生產成本3.某產品單位
-
成本和所得稅如何做季報
成本和所得稅如何做季報企業所稅季度申報表中的營業成本就是【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之和,也就是財務報表欄上的營業成本,他不包括期間費【管理費用、銷售費用、稅金及
-
原材料的單位成本怎么算
原材料的單位成本怎么算,以下是數豆子整理的內容。原材料的單位成本怎么算答:計算原材料的實際單位成本:確定出每一種產品的總成本,然后用每一種產品的總成本/每種產品的產量。單位成本
-
租賃設備收入成本如何確認
租賃設備收入成本如何確認,關于這個內容,數豆子整理如下資料。租賃設備收入成本如何確認租賃設備出口如何操作報關?如果是租借設備出口,操作與租入進口的方向剛好相反,區別在于:租借設
-
如何利用累計折舊如何區分主營業務成本和管理費用
如何利用累計折舊如何區分主營業務成本和管理費用,最近很多小伙伴關注這個問題,下面由數豆子為大家整理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1、企業一般在確認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主營業務收入時
-
房屋租賃費屬于固定成本嗎
房屋租賃費屬于固定成本嗎,財務人員經常會遇到此類問題,下面由數豆子為大家整理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答:房屋租賃費不屬于固定成本。1。預付房租時,借:預付賬款:**單位貸:銀行
-
一般納稅人內賬成本怎么核算
一般納稅人內賬成本怎么核算,最近很多小伙伴關注這個問題,下面由數豆子為大家整理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內賬就不用管增值稅了。直接記錄進價與售價就行了。如果有增值稅,內賬單獨登
-
銷售貨物結轉的成本怎么計算
銷售貨物結轉的成本怎么計算,最近很多小伙伴關注這個問題,下面由數豆子為大家整理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主營業務成本是當期銷售出去的庫存商品的結存成本。不管是商業還是工業都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