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中央本級三公經費數據變化原因

月下載量10,000+職場必備資料

近日,財政部公布了2019年度102個中央部門包含“三公”經費決算在內的部門決算。 今年是中央部門連續公開“三公”決算的第十個年頭,公開部門數量從最初的90個增加到102個,公開的內容由單純地“擺數字”發展到展示績效和工作成果......

十年來“三公”決算費總體上“做減法”

據財政部匯總數據,2019年,中央本級“三公”經費預算為81.1億元,支出合計為48.74億元,比預算數減少32.33億元,其中,因公出國(境)減少2.69億元;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減少25.45億元;公務接待費減少4.19億元。“三公經費”決算較預算降了四成,縮減力度為近十年來最大。

從數值上看,從2011年到2018年,尤其是2012年底中央提出“八項規定”以來,中央本級“三公經費”的預決算逐年“做減法”,2019年在數值上較往年有所提升。2011年,中央本級“三公”經費預算高達94.28億元,2018年的“三公”預算只有57.06億元,還不到2011年的六成。決算也在相應減少,2011年中央部門在“三公”上花了93.63億,2018年僅僅花了39.92億元,不到2011年的一半。逐年下降的數據,表明中央兌現“三公”經費預算總規模只減不增的承諾。 盡管每年都有“三公”預算,但是絕大多數中央部門在花錢的過程中,并不任性,而是“能省則省”。在過去十年中,中央本級的102個部門在“三公”上的決預算比例總體上逐年走低。2011年,中央本級“三公”經費決算93.64億元,實際的花銷占當年預算的99.3%。2018年,這個比例降到了七成以下,2019年,中央本級部門在“三公”經費上的決算僅占預算的六成。

10個中央部門決算較預算縮水超五成

經梳理,102家中央部門中,有98家單位2019年“三公”經費決算比年初預算降低,其中有10家單位的降幅超五成。有1家單位“三公”經費的預決算持平,還有2家單位決算超過預算。

降幅最大的是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預算83.23萬元,決算僅有1.98萬元,才花了預算的2%。據公開顯示,2019年度,該單位未安排公務接待費的預算;雖然因公出國(境)費預算為80萬元,但當年并未有相應支出;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決算也比年初預算減少了1.25萬元。盡管如此,該單位2019年度“三公”經費支出決算仍比2018年還多0.45萬元,主要原因是公務用車老舊,維修費用有所增加。 另外,在108家曬的賬本中,國務院參事室和商務部的“三公”經費決算均超過預期。

2019年度,國務院參事室“三公”經費年初預算為349.89萬元,支出決算為366.65萬元,增加幅度為4.79%。商務部“三公”經費決算為6374.84萬元,比預算多出879.37萬元。記者梳理發現,這兩家單位的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和公務接待費的決算均低于預算。超出的主要是因公出國(境)費用。國務院參事室在因公出國(境)方面超出了25.1萬元,商務部超出了992.24萬元,差額相抵,兩家單位在“三公”經費上總體的決算費仍超預算。

公務用車、公務接待費為“做減法”的主力軍

三公經費,指的是政府部門用于因公出國(境)、公務車購置及運行、公務招待產生的費用。

從具體項目上看,中央本級部門在“三公”經費上“做減法”主要減的是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和公務接待費。隨著改革開放的力度加大,越來越多的部門要承擔對外開放職能,因公出國(境)這一項的決算費相較于預算費并沒有大幅削減。 2019年中央本級“三公”總決算比預算減少了32.33億元,其中,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和公務接待費減少了八成以上,因公出國(境)這一項僅減少了2.69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三公”經費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視作觀察政府是否“亂花錢”的窗口,但這并不代表“三公”經費越少越好,還是要從部門具體職能變化以及經費使用績效的角度來客觀看待。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