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所得稅的扣稅基數如何確定?

月下載量10,000+職場必備資料
  個人所得稅的扣稅基數如何確定?個人所得稅是我們太熟悉的一個稅種,對于有些工資收入高的小伙伴來講,每月都有納稅義務要發生,那么,個稅的扣稅基數有哪些呢?個人所得稅的扣稅基數怎么確定?

  一、個人所得稅的扣稅基數的確定

  個人所得稅基數有三種標準:

  工資、薪金收入的勞動者,計稅基數為月工資扣除社保、公積金個人繳納部分后扣除5000元計算。

  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二、個人所得稅征收對象

  個人所得稅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既包括居民納稅義務人,也包括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居民納稅義務人負有完全納稅的義務,必須就其來源于中國境內、境外的全部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而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僅就其來源于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1、法定對象

  我國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是在中國境內居住有所得的人,以及不在中國境內居住而從中國境內取得所得的個人,包括中國國內公民,在華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員和港、澳、臺同胞。

  2、居民納稅義務人

  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滿1年的個人,是居民納稅義務人,應當承擔無限納稅義務,即就其在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

  3、非居民納稅義務人

  在中國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不滿一年的個人,是非居民納稅義務人,承擔有限納稅義務,僅就其從中國境內取得的所得,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

  三、納稅單位

  “費用扣除額”與“起征點”不是一回事。“費用扣除額”和“起征點”經常被混用,其實“費用扣除額”與“起征點”不是一回事。“費用扣除額”是征稅時允許從個人收入中扣除的費用限額,當個人收入低于費用扣除額時,不用納稅;當個人收入高于費用扣除額時,則從收入中減去費用扣除額后,對余額征稅。“起征點”是指開始征稅的最低收入數額界限,當收入達不到起征點時,不用納稅;當收入達到了起征點時,就要對收入全額征稅。

  為什么現行個人所得稅對工資、薪金所得項目采用“定額扣除法”?為什么不以家庭為納稅單位?“定額扣除法”具有透明度高、便于稅款計算和征管的特點,因而被世界大部分國家的個人所得稅所采用,并不是我國所特有的。我國對工資、薪金所得項目采用的是定額綜合扣除費用的辦法,而不是像一些國家在基本扣除的基礎上,再區別納稅人的家庭人口、贍養、撫養、就業、教育、是否殘疾等不同情況確定其他單項扣除。

  以上就是關于個人所得稅的扣稅基數如何確定的詳細介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更多與個人所得稅的扣稅基數有關的內容,請繼續關注數豆子會計網。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