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稅證明和完稅證明的區別

月下載量10,000+職場必備資料

納稅證明和完稅證明的區別,關于這個內容,數豆子整理如下資料。

納稅證明和完稅證明的區別

1、稅的種類不同

根據《稅收征管法實施細則》的規定,完稅證明的種類有:各種完稅證、繳款書、印花稅票以及其他完稅證明。

常見的完稅證明有個人所得稅完稅證明、境外公司企業所得稅完稅證明、車船購置完稅證明、契稅完稅證明等。

而納稅證明種類有增值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資源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房產稅、印花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車船使用稅、船舶噸稅、車輛購置稅、關稅、耕地占用稅、契稅、煙葉稅、環保稅。只有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車船稅、環保稅、煙葉稅[ 、船舶噸位稅等。

2、具體程度不同

納稅證明,記錄了納稅人個人納稅情況的補充,包括納稅人每次的申報收入額、繳納稅額、稅款所屬期、征收機關和稅款的入庫時間等信息,讓人對納稅人的納稅情況清晰明了。

而完稅證明則沒有詳細列出具體的明細記錄。

3、注重的方向不同

完稅證明更加注重的是稅收環節上的整體性,代表著稅收事項的完結。

而納稅證明只能說明稅收事項的納稅過程,并沒有突出整體稅收的完結閉環,突出納稅這件事的結果。

4、開具部門不同

完稅證明由工商部門開具,而納稅證明由稅務部門開具。

個人完稅證明有哪些用途

個人在辦理貸款時,要提供單位開具的個人收入證明,個人所得稅完稅證明雖然不作為硬性規定,但作為收入證明的佐證,能提供納稅人的收入狀況,也是對其還款能力的一種肯定。

辦理出國簽證時,不同的國家對不同身份的申請擔保人有不同的要求,對于個體戶、企業法人要求有完稅證明,這可以證明法人或個人的合法收入、收入水平。

事故理賠,個人所得稅完稅證明由政府部門開具,具有權威性,目前很多保險公司在辦理賠付誤工費時理賠時,如果拿著完稅證明來辦理賠手續,使用個人所得稅完稅證明推算薪酬。

完稅證明在申請經濟適用房、兩限房、廉租房和公租房時,提供家庭成員所在單位的收入證明。

不繳納個人所得稅的后果

1、凡是年所得額超過12萬元的公民不依法自行申報繳納個人所得稅,將面臨嚴重的法律后果。

按照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和《辦法》的規定,如果個人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取得所得超過12萬元,無論其平常取得各項所得時是否已足額繳納了個人所得稅,或者是否已向稅務機關進行了自行納稅申報,年度終了后,均應當按《辦法》的有關規定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個人所得稅法修訂后,年所得超過12萬元的個人,不論其所得平常是否足額繳納了稅款,都負有自行納稅申報的義務。年所得超過12萬元的個人,是個人所得稅的重點納稅人,他們取得的所得,如果扣繳義務人沒有扣繳稅款,或者沒有足額扣繳稅款,個人又沒有申報義務的話,就難以確定納稅人應繳未繳稅款的法律責任,從而影響稅法的執行力和納稅人的稅法遵從度。因此,在目前我國的個人所得稅實行分類所得稅制模式的情況下,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修訂稅法,賦予高收入者自行納稅申報的義務。

2、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個人,如果沒有在納稅申報期內辦理納稅申報,要負兩種不同程度的法律責任。

第一種是未造成稅款流失的法律責任。

根據稅收征管法第六十二條的規定,如果納稅人未在規定期限內(即納稅年度終了后3個月內)辦理納稅申報和報送納稅資料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二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種是造成了稅款流失的法律責任。

按照稅收征管法第六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如果納稅人不進行納稅申報,因此造成不繳或者少繳稅款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并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這種處罰是行政處罰,違法程度沒有達到犯罪不需要移送司法機關由稅務行政機關作出的處罰。

納稅證明和完稅證明的區別數豆子小編就暫時為大家講解到這里,小編主要從稅的種類不同、具體程度不同、注重的方向不同、開具部門不同這四個不同點來為大家做了分析,大家務必好好解讀上文資料,以求在工作中遇到類似問題能游刃有余。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