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權益法是用公允價值嗎,一起來看看數豆子為大家整理的內容。
權益法是用公允價值嗎?權益法計量和公允價值計量不是同一個意思,但是權益法是按公允價值計量的。
一、權益法計量
權益法計量這種核算方法可以體現出投資的本質,核心是將長期股權投資理解為投資方在被投資單位擁有的凈資產量,被投資方實現凈利潤、出現虧損、分派現金股利、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都會引起投資方凈資產量的相應變動。
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采用權益法核算。
二、公允價值計量
公允價值計量是指資產和負債按照市場參與者在計量日發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資產所能收到或者轉移負債所需支付的價格計量。
公允價值計量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維護產權秩序的必要手段,也是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途徑,它代表了會計計量體系變革的總體趨勢。
在公允價值計量下,資產和負債按照市場參與者在計量日發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資產所能收到或者轉移負債所需支付的價格計量。
成本法與權益法區別在哪里?成本法與權益法的主要區別在于,適用的范圍不同、投資收益處理的方法不同。
1、區別之一權益法和成本法的適用范圍不同
從具體的適用場景上來看,權益法所適應的是長期股權投資核算的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通常情況下,這些企業占股的比重在20%到50%之間。而成本法比較適用的則是完全控制的企業,或者是公司的子公司,通常情況下,適用的股份占比達到了50%以上。從這點上來看,權益法和成本法的本質區別就在于對于子公司經營管理的影響程度不同,權益法對于子公司經營管理的影響是比較小的,在這種情況下,就采取這種長期股權投資的權益方法。而成本法對于子公司經營管理的影響程度非常大,因為其持股已經達到了50%以上,屬于絕對控制的范圍。
2、區別之二權益法和成本法對投資收益的處理方法明顯不同
我們可以簡單把權益法的投資收益處理方法稱之為權責發生制,因為只有當企業在年終有了利潤之后,才能夠按照所占有的企業份額情況來確定投資收益。我們也可以把成本法當作是一種收付實現制,因為只有當被投資企業宣告發放股利的時候,才能夠確定投資收益。
以上整理的資料信息,就是我們關于"權益法是用公允價值嗎?"這一問題的解答。雖然權益法和用公允價值不是同一個含義,但是權益法是用公允價值的。如果大家對權益法和公允價值還有什么疑問,可以在線咨詢我們數豆子的老師們。
- 上一篇:未開票收入填在主申報表嗎
- 下一篇:跨年的發票紅沖的規定
-
權益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的賬務處理
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適用于對合營、聯營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通常占股在20%~50%。長期股權投資是指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重大影響的權益性投資,企業進行的長期股權投資
-
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如何做會計分錄
長期股權投資是對外的一項重要投資,如果長期股權投資的股份額度比較大,那么就需要及時的采取權益法進行核算,如果額度很小已采取成本法進行核算。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核算的時候是需要計提減值
-
成本法和權益法的區別
2、區別二:權益法和成本法對投資收益的處理方法明顯不同。從具體的適用場景上來看,權益法所適應的是長期股權投資核算的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通常情況下,這些企業占股的比重在20%到50
-
成本法變為權益法會計處理
成本法變為權益法會計處理,財務人員經常會遇到此類問題,下面由數豆子為大家整理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答:1、確認初始成本明細。2、初始投資成本的確定要按照權益法對于成本法初始投
-
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會計分錄與核算
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會計分錄與核算,最近很多小伙伴關注這個問題,下面由數豆子為大家整理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07年購入時,由于總發行量為10000股而乙購6000股占總發行量的60
-
長期股權投資為什么會有權益法
長期股權投資為什么會有權益法,關于這個問題一直被各位會計們所關注,本文整理了會計中與股權相關的內容,一起來看看。權益法:適用情況是對合營、聯營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核算,通常占股
-
小企業會計準則長期投資權益法
小企業會計準則長期投資權益法,其實根據小企業會計準則規定,小企業對于長期股權的投資只能采用成本法進行核算,并不能采用權益法來核算,如果不太了解沒有關系,本文數豆子搜集整理
-
權益法下初始入賬的相關費用怎么做賬
權益法下初始入賬的相關費用怎么做賬,如果不太了解沒有關系,本文數豆子搜集整理了相關信息,請大家參考。權益法下初始入賬的相關費用怎么做賬?權益法下,被投資單位的權益變動了,
-
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的會計分錄
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的會計分錄,關于這個問題,一直是大家所關注的內容,如果不太了解,也別著急,一起來看看數豆子為大家整理的相關知識吧。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的會計分錄長期股權投
-
成本法與權益法的區別
問:成本法與權益法有什么區別?答:判斷成本法核算還是權益法核算主要有兩條途徑。首先第一條是題目給出投資企業對于被投資企業的影響:成本法: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