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負債表之實務分析

月下載量10,000+職場必備資料

資產負債表之實務分析,最近很多小伙伴關注這個問題,下面由數豆子為大家整理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本系列關于財務報表的解讀,絕對不引用會計準則,也對會計處理不做任何提示,只是從最粗淺、最基礎、最本質的角度對財務報表的作用和意義進行簡要的說明,以期對制作和使用財務報表的人能夠有簡單的幫助。僅此而已。

關于本系列的解讀,盡管不去賣弄專業的知識,同時也不愿意在專業之外過多筆墨說的花枝招展,只希望這樣的解讀就是一片樹葉,能夠起到一點點遮陰擋雨的作用,只能體現出一點點的價值,就足夠了。

資產負債表?資產類之流動資產

1、貨幣資金

貨幣資金科目本身倒是沒有什么可探討的,說白了就是企業口袋里的真金白銀,主要包括庫存現金和銀行存款,由于目前會計準則對庫存現金的金額限制很嚴格,所以基本上都是銀行存款。當然,除了上述兩種主要的貨幣資金,還有其他貨幣資金,這個在范圍和一些科目的處理上偶爾會存在爭議。不管怎樣,對于貨幣資金的認定把握一個基本原則,那就是這些錢是企業隨時可以用來支取的,貨幣資金也是公司資產中流動性最高的,是流動資產中的流動資產。

貨幣資金科目并不難理解,但是卻也是在實務中有著明確的指導意義:①首先,貨幣資金的多少體現了企業的家底是否殷實,營運資金是否充足有保障,是否存在資金鏈斷裂的風險。②其次,企業貨幣資金累積的情況也體現了公司現金流的流轉情況,如果剔除籌資和投資現金流的影響,那么貨幣資金的變動直接影響到公司經營性現金流的真相。③最后,企業貨幣資金的累計情況甚至是企業收入回款和采購付款情況的直接體現,也就是體現出公司應收賬款周轉率和存貨周轉率有著直接的關系。當然,這些邏輯勾稽關系,我們在后面會再進行詳細說明。

此外,以前還曾經有一個比較流行的說法,那就是如果企業的貨幣資金非常充裕,那么就沒有必要上市融資,也就沒有上市的必要。這種說法最本質的錯誤就是誤解了企業上市只是融資或者圈錢的目的,顯然這樣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相反,貨幣資金充裕的企業在很多層次上都說明企業良好的發展前景和盈利質量,這樣的企業是更應該鼓勵去上市,為投資者帶來回報的。

2、應收賬款

這應該是資產負債表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科目,這在很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企業的盈利質量。一般情況下,我們往往會關注一個企業的盈利能力,那么就是看收入有多少能夠實現多少利潤,但是如果收入確實很多但是沒有回款那么他的收入質量是比較差的,這也是我們關注的很重要的一個指標。

應收賬款說白了就是企業掙得錢還有多少沒有收回來,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當然是落袋為安收回來的錢越多越好,但是在一個成熟的現代商業社會,商業信用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那么企業也需要在商業政策下充分利用信用政策充分發展銷售產品。換句話說,如果企業的信用政策是穩定的并且應收賬款是符合行業發展規律的,那么這樣的情況就是合理的經得起推敲的。

在實踐中,可能有這樣幾種情況是我們需要對應收賬款的情況引起足夠重視的:①企業信用政策發生了大的變化,比如給客戶提供了更加寬松的信用政策為了更好的產品銷售,但是這在增加了銷售的同時也增加企業對于應收賬款回款以及管理的難度。②企業應收賬款期末大幅增加,這有可能是企業信用政策放松導致,也有可能是赤裸裸的財務造假行為,畢竟沒有現金流轉的財務造假最簡單當然也是最低級的。③企業應收賬款大幅高于同行業的企業。其實某些行業的企業在期末應收賬款金額較大是合理的,比如:企業銷售存在季節性,每年第四季度是銷售旺季來不及收款;公司客戶是國企或者政府,回款有著固定的計劃和節奏;公司采取完工百分比法確認收取,收入確認和付款的條件不一致等等。如果企業的應收賬款情況嚴重背離行業基本水平,我們也是要重點關注的。

關于應收賬款我們有幾個指標是可以關注并幫助我們了解應收賬款情況的:①應收賬款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由于應收賬款就是因為營業收入產生的,所以這個指標從勾稽關系上還是有指導意義的,從某種意義上講,企業的營業收入增加那么應收賬款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穩定增加是符合商業邏輯的。不過由于一個是時點數一個是期間數所以可比性并不是完全對應,只能是作為參考。②應收賬款的賬齡情況,如果企業的應收賬款絕大部分(90%)以上都能夠第二年收回,并且這樣的情形每年是循環發生的,那么這樣的企業生產經營風險是可控的,盈利質量也是值得信賴的。如果企業的應收賬款賬齡較高,并且某些應收賬款賬齡逐年增加,那么就要好好考量應收賬款回收的可能性了。③應收賬款壞賬計提比例。正是因為應收賬款還沒有實現落袋為安,未來是有可能收不到錢的,所以我們才根據會計審慎性原則進行壞賬準備計提,而如果壞賬計提政策存在較大差異,也需要重點關注。④此外,還有人關注應收賬款和凈資產或總資產的比例,這個指標個人覺得并沒有太大意義甚至有時候還會有誤導的作用,不建議使用。

3、應收票據

應收票據主要也是企業由于生產經營銷售產品、提供勞務等獲取的商業匯票,從這個意義上講,應收票據和應收賬款有相似之處。應收票據說白了,就是企業實現收入時允許對方以票據來代替現金進行結算,由于應收票據具有到期支付或者貼現率等原因,相對現金的便利還有些許的限制。不過,在商業成熟社會,商業票據應該會成為一種非常發達的支付手段。對于企業來說,既可以在實現收入時收到票據,也可以在進行支付時將票據背書轉讓作為支付手段,同時企業也可以自己申請票據作為支付手段。

商業票據作為企業商業行為的重要的支付手段有著獨特的優勢,主要體現在:①企業申請商業票據需要向銀行支付保證金,而保證金的比例多少不一,很多情況下不是100%,這就給企業提供了一個杠桿的機會。②企業申請的商業票據是一個授信額度,企業可以在這個額度內無限的循環,這也可以增加企業資金運用的效率。

同時,我們在考量企業的應收票據問題時,有幾個問題也需要重點關注一下:①如果企業的應收票據期末余額大幅增加,那么需要關注企業增加的原因是什么,是收款條件發生變化還是其他的原因。②企業應收票據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是不是與可比公司存在重大差異,這個道理與應收賬款的類似。③票據結算由于不經過企業的現金賬戶,那么如果企業大量通過商業票據的方式進行結算,那么可能會使企業的經營現金流極度失真。目前這個問題已經引起實務界的一些思考,比如在某些審計報告中已經開始嘗試將票據結算進行還原來觀察企業的現金流實際情況。關于這個問題,小兵后續專題也會專門研究這個問題。

4、預付賬款/預收賬款

預付賬款這個科目就很好理解了,就是企業提前支付給別人的錢,這個錢主要就是在原材料采購的時候發生的,或者說最大的金額就在這里。這個很好理解,比如你要購買人家的產品,那么可能你需要支付一部分定金人家才可能開工生產,就好像你去家具城要訂做一個書桌也要交定金是一個樣子。與此相對應的一個科目就是預收賬款,其實預收和預付的科目只是甲方和乙方不同角度的看法而已,既然你買東西要先交定金,那么企業要是銷售產品也是可以先向客戶收到錢的。

預付賬款的金額大小或者變動趨勢也體現出一個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對于上下游的控制力:①一個企業的預付賬款金額很大,有可能是企業對于上游的控制力較弱,在原材料采購等方面沒有絕對的市場優勢。②一個企業的預付款期末金額突然增加很多,那么也有可能說明這個企業有可能是為了大量采購原材料,或者是為了降低原材料采購價格等原因而愿意付出更大的資金成本。③反之,預收賬款金額較大則說明企業對于下游客戶的控制力較強,如果企業在收入確認之前就收到了大部分的款項,那么企業的收入質量就會很高,應收賬款就會相應降低。

從會計處理的角度簡單說說一句:預付賬款在材料到庫之后是要作為采購成本入賬最終體現為原材料的,在原材料到來之前這錢還是企業的錢,如果錢付了而最后原材料沒有到,那么企業是可以打官司把錢追回來的,也就是這個原因,預付賬款才是企業的資產。預收賬款恰恰相反,預收賬款在企業真正把產品發給客戶確認收入之前,這錢盡管已經到賬還不能算自己,同樣企業收了錢沒有干活人家也可以打官司追償,所以在財務報表上列為負債。

5、其他應收款

這個科目說白了就是將一些游離于公司主營業務之外的資金往來的一些余額進行列示,正是因為這樣,這個科目有點回收站的意思,也變得在實踐中非常的敏感。

一句話,其他應收款就是別人欠企業的錢,且是與業務沒有直接聯系的資金往來,因為客戶欠的錢是應收賬款,而供應商欠的錢是預付賬款。那么到底是誰欠企業的錢在這里列示呢,實踐中主要有以下具體的情形:

①股東資金占用,這是最常見的其他應收款的情形。這里也有兩種典型的情況,一種是企業掙了錢入了帳股東拿走了,還有一種是企業花了成本賣了產品結果收入沒入賬直接進了大股東的口袋。前者比較好理解,后者說白了就是企業承擔了種桃樹管理的成本而大股東只是摘了桃子。這種情況應該是比較嚴重的一種損害公司利益的情形,因而無論是在IPO上市還是在新三板掛牌都是不允許的,尤其是新三板注冊制改革對很多問題寬容的背景下,對于這個問題設定了紅線是值得我們關注的。

②資金拆借。如果企業向金融機構借款是合理合法的,那么在科目上我們會記為短期或長期銀行借款,那么如果是向非金融機構的企業甚至個人借款呢,那么只能是在其他應收款科目上體現了。對于這個問題,我們有非常古老的貸款通則以及相關的司法解釋作為依據,盡管從規則上這樣的事情是違規的是不能做的,不過實踐中真要是做了那也是沒轍,只是目的就是為了企業資金周轉而不是什么賭博、洗錢之類的目的。當然,這個問題在IPO上市的時候也是需要徹底清理的并且律師要發表明確意見,在掛牌新三板的時候到沒有明確的要求,但是要進行詳細核查并對相關風險進行重要提示。

③員工借款。這也是其他應收款比較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這可能也有兩種比較典型的情況,一種是企業為員工置業進行的借款補助,比如買房子沒錢企業先給墊上;還有一種更加常見的就是員工的日常備用金,比如出差需要帶現金,有時候見客戶也需要帶點現金備用等。如果是員工借款,那么需要有明確的依據并且要對真實性進行嚴格的核查,同時要關注員工備用金的余額是否合理。因為,在實踐中可能存在企業推遲員工報銷而直接在備用金體現,從而少計成本或費用從而調整業績的情形。

④其他情況。很多情況,企業也需要先付出現金,比如履約保證金、投標保證金等,都需要在什么業務都還沒有開展的情況下就要先把錢拿出去,這時候的資金流轉也需要在其他應收款來列示。

除非特殊情況,企業的其他應收款科目如果期末余額較大,那么都需要重點關注,一般都需要調查科目的明細情況甚至是流轉的發生額情況,以核查這個科目的真實性和合理性。

6、存貨

存貨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會計科目,同時也是一個與我們日常生活比較接近因而比較熟悉的一個稱呼。比如非常經典的“地主家也沒有余糧啊”,某種意義上講這余糧就是存貨。再比如說,某個人向你借點餅干充饑,你可能說不好意思我也沒有存貨了,這個餅干就是你的存貨。

存貨,從簡單的會計邏輯上來講,就是企業擁有的一部分重要資產,這部分資產區別于機器設備等固定資產,也區別于商標專利等無形資產。一般情況下,從會計的角度存貨分為:原材料、在產品、產成品和發出商品。原材料就是企業購買的為了生產準備的原料,在產品就是還在生產線上的半成品,產成品就是已經加工完畢可以銷售入庫的商品,發出商品也叫在途商品就是已經發貨但是需要客戶驗收之后才能確認收入的商品。同樣,如果企業的收入確認政策是企業發出商品就可以確認收入,那么可能這個科目就沒有了或者說余額很小。

如何判斷企業存貨余額是否合理,我們會看企業每年期末存貨余額的變化是否合理以及企業存貨余額以及占流動資產或凈資產的比例與可比公司是否存在重大差異。如果想更好地從存貨角度判斷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那么需要深入到存貨的每個明細科目去核查存在以及變化的合理性:

①原材料,企業是不是比別的企業囤了更多的原材料,是為了應急還是為了更加優惠的價格,還是為了低買高賣做貿易掙錢。此外,很多企業都采取以銷定產的經營模式,那么多少銷售就會多少生產然后根據生產計劃再去采購原材料,那么這種情況下原材料余額與公司的銷售水平會有一定的邏輯關系的。當然這樣的邏輯關系有一點特殊之處,那就是期末的存貨余額是為了對應第二年的銷售的,那么有時候用期末的原材料余額與第二年產品結轉成本進行對照也有一定的考量價值。

②產成品,如果企業期末產成品余額較大,那么需要重點關注幾個事項:企業的銷售有著重要的季節性,來年的一季度是旺季需要提前備貨;企業的產品已經存在積壓銷售不暢的情況。有時候,產成品期末余額可以跟企業的銷售收入進行比對,如果期末余額占企業銷售的比重很小,那么積壓的風險相對小些。

③在產品和發出商品,這兩個一般情況下余額都比較小,關注的風險也比較小。當然,某些行業下可能金額會比較大,比如:某些行業的產品生產周期會比較長,或者某些行業產品的運輸時間比較長或者單一產品的價值比較高。

此外,在實踐中關于存貨還有兩個核心的問題簡單提一下:①存貨跌價準備的問題,這個實務中有著成熟的操作,并且怎么進行存貨跌價準備的測試大家也都專業,這里就不再說了。小兵只是要說明一點,存貨跌價準備是不是該提有著嚴格的標準,具體提多少金額也有個標準,不要以為本來不該提的象征性提一點就是會計的謹慎性原則了。②存貨庫齡的問題,這個問題在審計過程中會經常見到,但是在實踐中并沒有太多關注。其實,庫齡的概念還是很重要的,這個跟應收賬款的原因和邏輯類似。如果存貨金額并不大,但是已經在倉庫里好幾年了而沒有處置掉那么就會存在風險的。當然,存貨跌價準備是可以解決這個庫齡長的問題的,遺憾的是實踐中并沒有很多人這么考慮這么做。

資產負債表?資產類之非流動資產

1、固定資產

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的區分不在于是不是資產會動,而是在于資產在變現或損耗的便捷性,從會計的角度來講,如果資產在一年以內不能被損耗或者變現那么就是流動資產,反之就是非流動資產。那么這里我們講到的固定資產,就是使用時間在一年以上的資產。知道了這個基本理念,我們就不會問出這樣的問題了:曾經有企業家問,我的汽車每天都在跑來跑去為什么就是固定資產而不是流動資產?

從某種意義上講,固定資產應該是企業最重要也是構成比例最大也是最關鍵的非流動資產了,固定資產的類型也非常豐富,至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廠房或者辦公樓的房產、機器設備、運輸設備、辦公設備、研發設備等等。試想一下,如果沒有這些資產,任何類型的企業應該都很難運行的,所以固定資產對于一個企業才會那么重要。

關于固定資產,我們有幾個問題需要重點關注一下:

①盡管固定資產是企業非常重要甚至是最重要的資產,但是不同行業不同類型的企業固定資產的比例或者構成卻有著非常大的差別。最常見的區別在于輕資產運行的公司和重資產運行的公司兩種,那么這里的區分基本上就是以固定資產的構成作為標準的。此外,某些企業可能機器設備比較多(如傳統制造行業)、有的可能是研發設備非常多(高科技企業),還有的可能是運輸設備非常多(比如物流行業)。

②固定資產的明細和金額應該與企業的生產經營相匹配,換句話說你用這么多的固定資產制造的產值是不是合理,有時候可能是產值對應的固定資產比例是非常不匹配的,這可能也會有問題。還有就是有的企業明明是高精尖的高科技企業,結果研發設備寥寥無幾可能也不合理。

③固定資產的折舊政策也非常的關鍵。由于大部分企業固定資產的金額和比例都非常大,甚至高達幾億甚至幾十億,那么這些固定資產折舊政策的變化或者調整就有可能對公司的當期損益產生重大影響。會計準則是對每類資產約定一個折舊區間供參考,一般情況下,在企業上市過程中都會盡量使用比較嚴格的折舊政策以保證審慎性。此外,稅法和會計注冊準則對折舊時間的規定存在差異,這也有導致某些方面的數額不一致。

④在判斷固定資產具體情況時,有時候單純看財務報表的數值可能會失真,因為財務報表的數值是賬面凈值。而由于固定資產的特性,很多情況下凈值差異很大的固定資產可能在產能或者工作效率上并不會有很大差異,甚至報廢的設備還可以繼續使用,舉個最簡單的例子,那就是五年的汽車和新買的汽車可能磨合好的汽車跑的更快。這就告訴我們,有時候固定資產凈值小的企業產值高不一定就是不匹配的問題。

2、在建工程

如果說固定資產是一個包羅萬象五花八門的一個會計科目的話,那么在建工程一般情況下是一個非常干脆的科目,不會讓人看著那么暈。說白了,在建工程就是正在建設中并沒有完工的工程,這 工程當然并不一定就是單指蓋房子,也有可能是安裝設備或者工程擴建返修等。

在建工程這個科目雖然比較干脆,不過需要關注的問題還比較重要:

①在建工程的核算問題。在建工程在實踐核算中打白條沒有票的情況還是非常普遍的,這個倒也非常好理解:畢竟滿世界的施工隊和包工頭,他們只要錢不要票甚至根本不知道發票是什么,企業為什么能夠少繳稅那么不開票最好。當然,企業為了購買價格更加低廉的建筑材料,也會有動力不開票。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企業在完工辦理竣工手續以及相關產權證書的時候,如果發票少建筑物的造價低,那么有可能可以少交很多房產稅之類的。盡管某個十幾層的辦公大樓造假幾百萬實在是有點開玩笑,不過某些地方通過找關系確實也就辦下證來了。

②通過在建工程利潤調節的問題。也就是因為上述所講的在建工程核算的混亂,那么很多有著歪心眼的人就渾水摸魚對這個科目打起了主意。最常見的就是把原材料采購以及相關費用的發票開成在建工程相關的發票,那么這樣的話當期的成本以及費用就可以成功轉移到資產類科目從而調節利潤。這在以前是非常常見和隱蔽的一種業績調整方式,后來嚴查在建工程科目之后,效果好了很多。提醒大家的是,如果某個企業沒什么大興土木的動靜結果在建工程賬面余額還很大,那就需要重點關注了。

③在建工程轉固的問題。我們以最常見的房產為例,在建工程辦完竣工手續就是房產了,在建工程是不需要計提折舊的,而房產是需要計提折舊的。那么以前有些企業為了能夠提升也就故意拖著不去辦理竣工手續,在賬上就一直掛著在建工程,就因為這個以前還有企業在市場山引起了軒然大波。為了堵住這樣的漏洞,規則進行了調整,在建工程只要達到了預計可使用狀態就應該轉入固定資產并且從下個月開始計提折舊。當然,規則盡管如此,到底誰來執行這樣的監督和核查義務,其實很多情況下還是空白。

④在建工程轉讓的問題。固定資產可以轉讓很正常,在建工程是否可以轉讓呢?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不過轉讓這個確實是比較詭異,好好建設的房子或者安裝的設備突然就賣掉了不符合常理,不過在一些資產重組中還是可以見到的。

最后,還有一點提醒,那就是機器設備的大修問題,這里涉及到比較典型的固定資產折舊問題,這里就不再詳細論述了。原因就是:我們不涉及專業問題,只管胡說八道。

3、無形資產

無形資產也是企業非常重要的資產,其重要性有可能還要遠遠比固定資產之類的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有價值,就如同我們以前經??吹降囊痪湓挘壕退阋灰怪g全世界的可口可樂工廠都消失了,憑借可口可樂的品牌會同樣在一夜之間全面重生。

總結起來,在實踐中無形資產的種類主要有以下幾種,無非是:商標、專利、土地、非專利技術(如軟件著作權)等。商標是體現企業形象以及產品競爭力和差異度辨識度的重要標志,可口可樂的例子就可以證明商標的重要性。專利是體現企業核心競爭力、產品技術水平和價值的標志,自然也很重要,其實,其他類型的無形資產同樣都很重要。這里特別要說明一點的是,一般情況下土地是無形資產而廠房是固定資產,這里可能有些初步接觸的人會有所混淆。當然,在某些情況下土地會計入固定資產,這里就不再說明了。

關于無形資產,這里有幾個典型的問題需要說明一下:

①除了重要的無形資產土地之外,其實每個企業賬上的無形資產金額都不會很大,可能占主要比重的會是企業的財務管理軟件。為什么,這里就是大家一直爭論很大的研發費用資本化的問題。企業研發一個專利可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根據會計準則的要求,那么在符合一定條件的情況下企業可以將研發費用資本化形成專利的賬面價值并在一定情況下攤銷。這曾是被認為代表了會計學革命的一個制度,結果同時由于這個制度成為了調整業績非常方便且非常隱蔽的一種手段而被殘忍地叫停。如果研發費用沒有資本化,那么無形資產的價值頂多也就那點專利證書的申請費了,一般企業也不會掛賬,也就導致很多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可能就是零。

②接著上一個話題,就是由于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沒有多少錢,導致無形資產轉讓時定價依據很難確定。按照賬面價值轉,那幾乎就等于是無償轉讓,這肯定是不符合市場原則。那就評估唄,評估一共就三種方法,一種成本法一種市場可比法一種未來收益法。成本法就是剛才的問題肯定不合適,可比法要是還有一樣的還叫專利的獨特性嗎?最后就剩下未來收益法,比如商標那可能這整個企業的銷售都靠整個商標,肯定不能一個商標代表一個企業吧?所以很難抉擇。實踐中,如果是關聯方之間的轉讓,基本上就是無償轉讓。而如果真是市場行為,那可能就是雙方約談一個價格了,不過依據確實是不好找。

③商標對于一個企業很重要,并且很多企業以商標為核心設計出非常完美的整個VI系統,但是有些行業的企業可能并不是對商標很依賴,比如設計、園林、服務業等行業,可能更看重企業的資質和服務質量而沒有消費業那么看重商標。

④當然還需要關注專利的合作開發、訴訟糾紛、許可使用等問題,盡管這些問題也都很重要很關鍵,不過由于不屬于純粹的財務問題,這里就不再介紹了。

以上就是關于資產負債表之實務分析的詳細介紹,更多與此有關的內容,請繼續關注數豆子,希望本文對你有所幫助。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