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稅法下離職一次性補償怎么繳稅

月下載量10,000+職場必備資料

新稅法下離職一次性補償怎么繳稅,最近很多小伙伴關注這個問題,下面由數豆子為大家整理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新稅法下離職一次性補償怎么繳稅

根據164號文,個人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征個人所得稅;超過3倍數額的部分,不并入當年綜合所得,單獨適用綜合所得稅率表,計算納稅。

以個人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除以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以其商數作為個人的月工資、薪金收入,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按實際工作年限數計算,超過12年的按12計算。?

所以計算離職補償金的個人所得稅時,離職補償金超過當地上年平均工資3倍的部分,減除實際繳納的社保、住房公積金后,除以在企業工作的年數(是長不超過12),作為月份工資,減除個人所得稅免征額5000,找到適用的稅率和速算扣除數計算出一個月的個人所得稅,再乘以工作年數,作為全部補償金的個人所得稅稅款。

新舊政策存在的以下區別:

1、是否考慮員工工作年限的差異

原政策中,需要考慮職工的實際工作年數,將應稅部分收入按照實際工作年數平均之后,按商數作為個人的月工資、薪金收入,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對于實際工作年限數超過12年的,按照12年為限計算。而164號文則不考慮職工的工作年數,直接計算出應稅收入后按照全年(12個月)綜合所得稅稅率表計算,這相比于原政策有一定的優惠,因為,這相當于原政策下,不管個人是否工作達到12年,都以12年的標準對收入進行平均計算。

2、費用扣除的差異

原政策中,將一次性補償收入中超過當地上年平均工資3倍的部分,視為一次取得多個月的工資,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一般可以扣除每月3500元的基本費用之后,再按照稅率表計算應納稅額。但是,也有不少地方稅務局并不認可此處每月3500元的扣除,存在一定爭議。但是,164號文對于費用扣除進行了明確,即不能再扣除6萬的基本費用。164號文中對于應稅部分的收入規定,"不并入當年綜合所得,單獨適用綜合所得稅率表,計算納稅。",也即應稅收入不再扣除基本費用,而是僅按照綜合所得稅稅率表計算應納稅額。

3、三險一金扣除的差別

原政策中,按照國稅發〔1999〕178號第四條的規定,"個人按國家和地方政府規定比例實際繳納的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金、基本養老保險金、失業保險基金在計稅時應予以扣除。"。164號文雖然廢止了該政策,但是財稅〔2001〕157號第二條規定:"個人領取一次性補償收入時按照國家和地方政府規定的比例實際繳納的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費、基本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可以在計征其一次性補償收入的個人所得稅時予以扣除。"該條款依然有效。因此,我們認為,在新個稅法下,個人取得的離職補償金仍然能夠扣除"三險一金"。

4、扣繳期限的變化

原政策中,國稅發〔1999〕178號規定,"計算的個人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應納的個人所得稅稅款,由支付單位在支付時一次性代扣,并于次月7日內繳入國庫"。而164號文廢止了該條款,在新個稅法下,扣繳義務人應按照《國家稅務總局 關于發布<個人所得稅扣繳申報管理辦法(試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61號)第三條的規定,"應當在次月十五日內繳入國庫,并向稅務機關報送《個人所得稅扣繳申報表》"。因此,單位應注意稅款繳納期限由7日變為15日。

新稅法下離職一次性補償怎么繳稅的全部內容就介紹到這里了,通過上述政策及案例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新舊政策在計算思路上基本一致,謝謝大家的閱讀!如果你在實際操作下中遇到其他的會計問題,都可以找我們線上答疑老師哦!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