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貼息的會計處理

月下載量10,000+職場必備資料

財政貼息的會計處理,經常有小伙伴遇到這個問題,下面由數豆子為大家整理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財政貼息的會計處理

舊準則明確規定了有關政府財政貼息的會計核算問題。財政貼息,具體實施有兩種方式,一種方式是有關部門直接將貼息款項撥付給企業,另一種方式是政府將款項撥付給貸款銀行。針對第一種直接撥付給企業的財政貼息款,根據CAS 16規定企業需要將此作為政府補助收入進行相應會計核算,具體會計處理需區別對待:若財政貼息與收益相關且是補償企業已經發生的成本費用則將其計入“營業外收入”;若財政貼息與收益相關但是補償后續期間企業將要發生的各種成本費用則將其計入“遞延收益”并待后期再分攤結轉計入“營業外收入”;若財政貼息與購買資產相關則取得后直接計入“遞延收益”并待后期在資產使用期間隨折舊(或攤銷)進度將其分攤結轉至“營業外收入”。對于第二種直接給貸款銀行的撥款,“CAS 16”規定企業不對此進行?認財政補助并做相應的會計處理,企業直接以實際優惠后的貸款利率確認其相應的借款及借款費用即可。此外,《〈企業財務通則〉解讀》(2007年版)也對財政貼息給出了上述類似的會計核算建議,即俗稱的“總額法”核算。該核算方法的核心思想是企業直接或間接收到財政補貼是對企業各種經營活動(資產或費用)的補貼,故以損益處理較為適當。財建〔2012〕95號文《基本建設貸款中央財政貼息資金管理辦法》規定,中央財政給予企業基本建設貸款貼息的,在建沖減工程成本、竣工項目沖減財務費用。財政部令第81號《基本建設財務規則》中對財政貼息的有關會計核算做出了說明及規定。該準則指出企業因經營性項目獲得的財政貼息,若在建設期內取得則直接在有關項目建設期間內沖減建設成本,若項目驗收合格后取得則按照相關會計法律法規進行核算。財政部上述兩個文件針對財政貼息進行會計核算的核心思想都是“凈額法”,即規定企業獲得的財政貼息應沖減資產成本(或財務費用)。

財政貼息是什么?

財政貼息是政府為支持特定領域或區域發展,根據國家宏觀經濟形勢和政策目標,對承貸企業的銀行貸款利息給予的補貼。

財政貼息主要有兩種方式:(1)財政將貼息資金直接撥付給受益企業;(2)財政將貼息資金撥付給貸款銀行,由貸款銀行以政策性優惠利率向企業提供貸款,受益企業按照實際發生的利率計算和確認利息費用。

項目單位收到財政貼息資金后,分以下情況處理:在建項目應作沖減工程成本處理;竣工項目作沖減財務費用處理。財政貼息資金是專項資金,必須保證貼息的專款專用。任何單位不得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截留、挪用財政貼息資金。對違反規定的,除將貼息資金全額收繳國家財政外,還要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對于“財政貼息的會計處理”的內容數豆子的小編就幫大家解答到這里了,當你遇到任何財務相關的問題,都可以來數豆子的官網咨詢,我們有最專業的老師24小時為您在線答疑。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