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改增后納稅--建筑行業

月下載量10,000+職場必備資料

營改增后納稅--建筑行業,財務人員經常會遇到此類問題,下面由數豆子為大家整理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建筑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強,隨著稅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建筑行業“營改增”漸行漸近。由于建筑行業具有跨地區經營等特點,“營改增”后建筑業進項抵扣、納稅地點、納稅時間等問題需要重視。

進項抵扣不足問題

根據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方案,“營改增”后建筑業適用11%稅率,與現行營業稅3%的稅率相比,提高了8個百分點。理論上講可以通過進項抵扣降低稅負,而且建筑業可以抵扣的項目很多,比如鋼材、混凝土等建筑材料,以及運輸費用等。但由于難以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等,建筑業進項抵扣不足的問題比較突出。一是人工費無法抵扣,而建筑業是勞動密集型行業,人工費支出占總成本的20%左右;二是部分建筑材料供應商為小規模納稅人甚至無證經營戶,難以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三是作為主要原材料的商品混凝土可按簡易辦法納稅且適用3%的征收率,而建筑業銷項適用11%的稅率,進銷稅率相差達8個百分點;四是層層轉包、工程項目墊資和中標下浮等問題也是影響建筑業進項抵扣的重要因素。

建議規模較小或具有其他特殊情況的建筑企業,可以自行選擇按簡易辦法納稅,適用3%征收率。建筑企業本身也需要加強財務核算和經營管理,盡量與能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供貨方合作,爭取抵扣更加充分。

納稅地點確定問題

建筑行業跨地區經營情況非常普遍,“營改增”以后,建筑業納稅地點及稅收歸屬問題,是各方關注的焦點?,F行營業稅政策規定,納稅人提供建筑勞務,應當向勞務發生地稅務機關納稅。以建筑勞務發生地為納稅地點,符合建筑作業流動性大、施工復雜的特點,也便于稅收征管?!盃I改增”以后,在機構所在地納稅還是在勞務發生地納稅,是個需要明確的問題。如果選擇在勞務發生地納稅,將對施工企業的財務核算能力提出很高要求;如果選擇在機構所在地納稅,又會產生企業所在地稅務機關因無法確切掌握異地工程的施工進度、財務狀況等實際問題,難以監管到位。建筑業稅收占地方政府稅收的比重非常高,有的地方建筑業和房地產業稅收占地方稅收的比例高達80%,稅收歸屬問題關系到地方政府利益,歷來備受關注。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