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貨發生減值以什么計價

月下載量10,000+職場必備資料

存貨發生減值以什么計價,關于存貨的問題一直是各位會計們關注的,本文數豆子為大家整理了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

存貨發生減值以什么計價

答:(一)一般的存貨(出售目的)

若成本高于可變現凈值,則說明發生了減值,需要相應的計提減值準備。

有合同部分按合同價為基礎計算可變現凈值,無合同的部分按市場售價為基礎計算可變現凈值。

(二)為生產產品而持有的存貨

步驟:

1。先計算所生產的產品的可變現凈值,比較其與成本的大小關系;

2.如果產品的成本大于其可變現凈值的話,則說明材料(或半成品等)發生了減值,再計算材料的可變現凈值,該可變現凈值與材料成本的差額即為減值的金額的應有余額。

【例題】甲公司采用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計量期末存貨,按單項存貨計提存貨跌價準備。2011年12月31日,甲公司庫存自制半成品成本為35萬元,預計加工完成該產品尚需發生加工費用11萬元;預計產成品不含增值稅的銷售價格為50萬元,銷售費用為6萬元;半成品的不含稅售價為36,銷售費用為5.假定該庫存自制半成品未計提存貨跌價準備,不考慮其他因素。2011年12月31日,甲公司該庫存自制半成品應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為多少萬元?

【解析】

(1)判斷該半成品是否發生了減值,即減值測試。

產成品成本=35+11=46(萬元)

產成品的可變現凈值=50-6=44(萬元)

則成本>可變現凈值,所以半成品發生了減值。

(2)計算減值的金額。

半成品的成本=35(萬元)

半成品的可變現凈值=50-11-6=33(萬元)(這里是用產品售價計算的,而不是半成品的售價)

所以應計提的減值金額=35-33=2(萬元)

本題中是否進行第一步驟,對計算結果是沒有影響的,但對于計算題,只能得一部分的分值。

客觀題可簡單計算:按產品算,46-44=2;按半成品算,35-33=2

【總結】

1。第一個步驟的意義是測試該材料是否減值的,而第二個步驟是計算減值的金額的。如果直接進行第二個步驟的話,顯然是不正確的,對于客觀題一般是可以做出正確結果的,但對于計算題,直接計算第二步的話,是不完整的。

2.為生產產品而持有的存貨,其可變現凈值是以產品的售價為基礎計算的,而不是以材料等本身的售價為基礎計算的。

材料的可變現凈值=產成品的估計售價-尚需發生的加工成本-產成品的估計的銷售費用及稅金

產成品的可變現凈值=產成品的估計售價-估計的銷售費用及稅金

存貨期末計價方法

成本法,是指按照期末結存存貨的實際采購成本或制造成本在資產負債表上列示。這種方法的優點是簡便易行,并保證會計信息的可靠性:缺點是當存貨市價下跌時,會導致資產虛增,不符合會計的謹慎原則。 [1]

市價法,是指按照期末結存存貨的市場價格在資產負債表上列示。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可以反映存貨的實際價值,有助于提高會計信息的有用性;缺點是收集市價資料的工作量過大,不便于實際操作,當存貨市價升高時,還會導致當期利潤虛增。

成本與市價孰低法,是指在會計期末通過比較存貨的成本與市價,取兩者中較低的一個作為存貨計價基礎,即當存貨成本低于市價時,按成本計價;當市價低于成本時,按市價計價。這里的成本指的是存貨購入或生產時的實際成本,即存貨的賬面價值。與成本相比較的市價,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市場銷售價格,它在不同國家有不同的規定,一般多采用重置成本和可變現凈值。其中,重置成本是指在現有條件下重新購買相同存貨而應支付的全部費用,可變現凈值是指在企業日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中,以存貨估計售價減去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后的金額。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規定,在資產負債表日,存貨應當按照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計價。

以上詳細介紹了存貨發生減值以什么計價,也介紹了存貨的期末計價方法。作為一名企業的財務會計,最好是知道存貨的價值是會發生變動的,所以為了穩健原則,一定要選擇好期末存貨的計價方法。如果你不是很明白,那么咨詢一下數豆子在線老師吧。

以上就是關于存貨發生減值以什么計價的詳細介紹,更多與存貨有關的內容,請繼續關注數豆子,希望本文對你有所幫助。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