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補助資本化的會計處理

月下載量10,000+職場必備資料

政府補助資本化的會計處理,會計們日常工作中一定會遇到會計處理的各種問題,下面為大家整理了熱門內容,一起來看下。

政府補助資本化的會計處理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企業取得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應當確認為遞延收益,并在相關資產使用壽命內平均分配,計入當期損益。小編認為,政府文件對于財政補貼的撥付條件十分明確,符合確定政府補助的確認條件,A公司可以根據購置設備的各個時間節點分別確認"其他應收款"和"遞延收益",在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2015年7月)后,隨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分攤遞延收益計入當期損益。另外,在收到財政撥款時,沖銷其他應收款。這種會計處理方法遵循了權責發生制的原則。

如果該政府補助文件對于如何撥付財政補貼的條款不明確,企業通過和當地政府的溝通也無法判定何時取得該項補貼款,那么出于謹慎性需要,應在實際收到補貼款時,可以將其計入當期的遞延收益,同時在固定資產剩余使用年限內進行分攤。

政府補助

政府補助,是指企業從政府無償取得貨幣性資產或非貨幣性資產,但不包括政府作為企業所有者投入的資本。政府補助的形式主要有財政撥款、財政貼息、稅收返還和無償劃撥非貨幣性資產等。企業不論通過何種形式取得的政府補助,政府補助準則規定,在會計處理上應當劃分為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和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

 

1。根據以上準則分析,我們就先把"政府作為企業所有者投入的資本"排除在外,那么"政府作為企業所有者投入的資本"一般包括什么情況呢?本人認為:除了國家作為股東出資外,就是按照文件規定明確要求計入"資本公積"的部分,根據"指南"相關解釋:政府撥入的投資補助等專項撥款中,國家相關文件規定作為"資本公積"處理的,也屬于資本性投入的性質。也就是說,有時候國家不一定是所有者身份,或者解釋為放棄了所有者身份。該撥款文件除了企業收到的具體文件,有時候還要搜集國家部委頒布的一些法規,以確認是否計入"資本公積"。如果有明確規定的,視同資本性投入,財務上參照"專項應付款"科目進行核算,如:

《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財企[2004]185號)"第十八條企業收到的無償資助項目專項資金,計入資本公積,由全體股東共享。收到的項目銀行貸款財政貼息資金,沖減財務費用。"

以上就是關于政府補助資本化的會計處理的詳細介紹,更多與會計處理有關的內容,請繼續關注數豆子,希望本文對你有所幫助。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