壟斷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月下載量10,000+職場必備資料
 
  1.競爭是商品經濟存在和發展的核心機制和內在規律,有商品經濟就必然存在競爭;資本主義社會中還存在著未形成壟斷的部門及大量的非壟斷企業。
 
  2.金融寡頭通過參與制實現經濟上的統治,通過個人聯合實現政治上的統治。
 
  3.資本輸出的形式從資本形態看分為:借貸資本和生產資本輸出。從輸出主體看分國家資本和個人資本輸出。
 
  4.20世紀壟斷組織形式:a.卡特爾(是通過生產或經營同類產品的一些大型壟斷企業之間通過協議形成的,在生產或流通的某個或某些環節實行壟斷的組織形式)b.辛迪加(是把一些在法律上和生產上還是獨立的大壟斷企業在流通環節上統一起來進行壟斷經營的組織形式)c.托拉斯(是壟斷了某種商品生產和經營全過程的獨立的大型壟斷企業)d康采恩(是以一兩個特大壟斷企業為核心,聯合了各方面各領域一大批企業所形成的超大型壟斷集團)
 
  5.銀行壟斷形成后其作用的根本性變化:由普通的中介人變為萬能的壟斷者。這時壟斷資本主義國家的一種新的資本形式:金融資本。
 
  6.壟斷是生產社會化發展的結果。
 
  7.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標志:政府干預經濟。
 
  8.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經濟管理和調節的任務:促進市場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
 
  目標:保持經濟的穩定和一定程度的增長;保持幣值和物價的穩定;實現充分就業;保持國際國內收支的大體平衡。
 
  方式:直接調控,間接調控。
  手段:主要是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其次是計劃手段和行政手段。
  政策: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產業政策。
  對象:微觀經濟主體,整個國民經濟。
 
  目標的實現:主要是通過國家調節市場,市場引導企業這樣的經濟調節機制實現的,具體的說,主要是通過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實行國民經濟計劃實現的。
 
  9.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三種形式:國家直接掌握的壟斷資本也就是資本主義國家中的國有經濟、國有企業。國有資本和私人資本在企業內部的結合。國家壟斷資本和私人資本在企業外部的結合。
 
  1.壟斷與競爭的關系
  答:(1)壟斷作為競爭的對立面出現,但是壟斷的出現并沒有消滅競爭,而是與競爭并存,甚至加劇了競爭。
  2)競爭是商品經濟的必然產物,壟斷沒有消滅商品經濟,自然不能消滅競爭。
  3)壟斷時期,“局外企業”之間仍然存在著自由競爭。
  4)壟斷企業之間存在相互競爭。在壟斷資本主義時期,自由競爭屬于次要地位,由壟斷產生的競爭占重要地位。
  2.壟斷利潤的來源和壟斷價格是怎樣制定的?
  答:(1)壟斷利潤的來源。壟斷利潤是壟斷資本憑借其在生產和流通中的壟斷地位制定壟斷價格實現的。但是,壟斷利潤的源泉其歸根結底是雇傭工人和其他勞動人民創造的剩余價值,甚至包括一部分必要勞動創造的價值。來源幾個方面:加強對本國無產階級和其他勞動人民的剝削;以壟斷低價購買非壟斷企業的產品,并以壟斷高價出售自己的產品;加強對國外人們的剝削;通過資產階級國家的財政和信貸,對國民收入進行有利于壟斷資本家的再分配。
  (2)壟斷價格的制定。
壟斷價格雖然由壟斷資本家憑借壟斷地位制定的,但是壟斷資本家不能任意規定壟斷價格。原因是壟斷條件下仍然存在競爭,如果壟斷資本家把壟斷價格定的過高,競爭對手就以較低的價格拋售商品,奪取市場。商品定價過高,其他企業也會增加生產同量產品,或者生產這種產品的替代品,從而使這類商品增多,結果是商品價格下降。商品壟斷價格過高超過消費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會使商品積壓,結果仍然是過高的壟斷價格下降。所以壟斷資本家在制定壟斷價格時,不能背離商品價值太遠,同時必須對市場容量進行估測,確定產量與價格的對比關系,不能任意定價。
  3.壟斷是怎樣產生的,為什么壟斷的生產是資本主義經濟關系的局部調整和部分質變?
  答:(1)從根本上說,壟斷的產生是資本主義生產力發展的結果。原因是,自由競爭必然引起生產集中,信用制度的發展、股份公司和聯合企業的出現以及周期性經濟危機中企業破產和分化的加劇,推動了生產和資本的集中。其次當生產和資本集中到一定程度就會形成壟斷。當一個部門的大部分生產和流通被少數大資本所控制,就有了生產壟斷的可能性,少數大資本為了避免競爭中的兩敗俱傷,必然形成壟斷。當社會經濟生活中壟斷成為一種較為普遍的現象時,自由資本主義就發展到壟斷資本主義。
  (2)從自由競爭資本主義發展到壟斷資本主義是資本主義社會在其內部的一次局部調整。這種調整雖然沒有引起資本主義經濟關系本質上的變化,但是在許多地方發生了部分質變。表現在:自由競爭階段主要是個體私有制或個體資本占統治地位,壟斷階段是壟斷集團私有制或壟斷資本占統治地位。從發展趨勢看,自由競爭階段到壟斷階段的發展,使資本主義私有制進一步接近社會主義公有制,意味著資本主義所有權的自行揚棄,是從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結構向更高級的社會經濟結構的過渡。
  4.二戰后壟斷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的原因是什么?
  答:1)根本原因: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進一步加劇。
  2)具體原因:市場問題日益嚴重,要求利用國家的力量擴大國內外市場。社會化大生產以及一系列新型工業的建立需要巨額投資,新的科學技術革命對社會生產力發展提出了一系列需要解決的新問題也需要投入巨額資本,這些單靠私人壟斷資本是不能承擔的,需要有國家投資和資助。社會化大生產客觀要求有一個權利機構協調整個國民經濟發展,這就需要國家直接干預經濟生活??茖W技術開發和研究的社會化,使壟斷資本無力承擔開發與研究項目。
  (3)上述種種矛盾問題的解決,是壟斷資本主義的需要,這些矛盾問題的解決,必須借助國家的力量,這就使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得到迅速、持續發展。
  5.怎樣理解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歷史局限性
  答:1)它只是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范圍內對生產關系的部分調整,絲毫沒有改變壟斷資本主義性質,因而他只能在一定時期、一定范圍和一定程度上緩和資本主義的矛盾,從而有利于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不可能解決資本主義制度固有的矛盾。
  (2)它的產生只是暫時使壟斷資本主義某些矛盾緩和,使矛盾被掩蓋起來或者向深處潛伏,因而隨著資本主義生產社會化發展,這些矛盾必將進一步尖銳化和復雜化。
  6.怎樣理解西方國家的“經濟計劃”?
  答:(1)壟斷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計劃”是適應生產社會化要求而采取的經濟調節形式,對經濟的增長和產業結構調整起到了一定即積極作用,使社會生產無政府狀態得到了一定的緩解。表現在:*9使二次大戰后經濟得到較快恢復和發展;第二促進了科學技術的進步從而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第三促進了各部門經濟結構和地區經濟結構的調整。
  (2)作為經濟調節手段,“經濟計劃”不具有社會屬性。但是壟斷資本主義的“經濟計劃”是在維護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基礎上為壟斷資產階級攫取高額利潤服務的,因而這種計劃手段不可能完全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客觀要求,不可能通過計劃調節二實現整個社會經濟的穩定協調發展,更不可能從根本上消除由于資本主義私有制造成的生產無政府狀態。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