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校一建精講和基礎班

發表于:2022-03-17 18:36:54 分類:一級建造師網校

環球網校一建精講和基礎班,一級建造師培訓要選擇專業的機構。

一級建造師考試《建筑工程》講解:1A23地基處理技術的有關規定

1A20建筑工程地基基礎工程的相關標準

1A23地基處理技術的有關規定

一 、基本規定

( 1 ) 地基處理方法的確定宜按下列步驟進行:

1 ) 根據結構類型、荷載大小及使用要求,結合地形地貌、地層結構、土質條件、地下水特征、 環境情況和對鄰近建筑的影響等因素進行綜合分析, 初步選出幾種可供考慮的地基處理方案, 包括選擇兩種或多種地基處理措施組成的綜合處理方案;

2 ) 對初步選出的各種地基處理方案,分別從加固原理、適用范圍、預期處理效果、耗用材料、施工機械、工期要求和對環境的影響等方面進行技術經濟分析和對比, 選擇最佳的地基處理方法;

3 ) 對已選定的地基處理方法, 宜按建筑物地基基礎設計等級和場地復雜程度,在有代表性的場地上進行相應的現場試驗或試驗性施工,并進行必要的測試,以檢驗設計參數和處理效果。如達不到設計要求時,應查明原因, 修改設計參數或調整地基處理方法。

( 2 ) 按地基變形設計或應做變形驗算且需進行地基處理的建筑物或構筑物,應對處理后的地基基礎進行變形驗算。

( 3 ) 受較大水平荷載或位于斜坡上的建筑物及構筑物,當建造在處理后的地基上時,應進行地基穩定性驗算。

二、換填塑層法

( 1 ) 換填墊層法適用于淺層軟弱地基及不均勻地基的處理。

( 2 ) 墊層材料的選擇:

1 ) 砂石。 宜選用碎石、卵石、角礫、圓礫、礫砂、粗砂、中 砂 或 石 屑 ( 粒徑小于2 m m 的部分不應超過總重的4 5 % ) ,應級配良好,不含植物殘體、垃圾等雜質。當使用粉細砂或石粉( 粒 徑小于 0 . 0 7 5 m m 的部分不超過總重的9 % ) 時,應摻入不少于總重3 0 % 的碎石或卵石。 砂石的最大粒徑不宜大于5 0 m m 。對濕陷性黃土地基,不得選用砂石等透水材料。

2 ) 粉質黏土。土料中有機質含量不得超過5 % ,亦不得含有凍土或膨脹土。當含有碎石時, 其粒徑不宜大于5 0 m m 。用于濕陷性黃土或膨脹土地基的粉質黏土墊層,土料中不得夾有磚、瓦和石塊。

3 ) 灰土。體積配合比宜為2: 8 或 3: 7 。土料宜用粉質黏土,不宜使用塊狀黏土和砂質粉土,不得含有松軟雜質,并應過篩, 其顆粒不得大于1 5 m m 。石灰宜用新鮮的消石灰 , 其顆粒不得大于5 m m 。

4 ) 粉煤灰??捎糜诘缆贰?堆場和小型建筑,構筑物等的換填墊層。粉煤灰墊層上宜覆土0.3~(X 5 m 。粉煤灰墊層中采用摻加劑時,應通過試驗確定其性能及適用條件。作為建筑物墊層的粉煤灰應符合有關放射性安全標準的要求。粉煤灰墊層中的金屬構件、管網, 宜采取適當防腐措施。大量填筑粉煤灰時應考慮對地下水和土壤的環境影響。

5 ) 礦渣。墊層使用的礦渣是指高爐重礦渣,可分為分級礦渣、混合礦渣及原狀礦渣。礦渣墊層主要用于堆場、 道路和地坪,也可用于小型建筑,構筑物地基。 選用礦渣的松散重度不小于llkN/m3,有機質及含泥總量不超過5 % 。設計、施工前必須對選用的礦渣進行試驗,在確認其性能穩定并符合安全規定后方可使用。作為建筑物墊層的礦渣應符合對放射性安全標準的要求。易受酸、 堿影響的基礎或地下管網不得采用礦渣墊層。大量填筑礦渣時,應考慮對下水和土壤的環境影響。

6 ) 其他工業廢渣。在有可靠試驗結果或成功工程經驗時,對質地堅硬、性能穩定、無腐蝕性和放射性危害的工業廢渣等均可用于填筑換填墊層。

7) 土工合成材料。由分層鋪設的土工合成材料與地基土構成加筋墊層。作為加筋的土工合成材料應采用抗拉強度較高、受力時伸長率不大于4 % ~5 % 、耐久性好、抗腐蝕的土工格柵、土工格室、土工墊或土工織物等土工合成材料;墊層填料宜用碎石、角礫、礫砂、粗砂、中砂或粉質黏土等材料。當工程要求墊層具有排水功能時, 墊層材料應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在軟土地基上使用加筋墊層時,應保證建筑穩定并滿足允許變形的要求。

三、預壓法

( 1 ) 預壓法包括堆載預壓法和真空預壓法。預壓法適用于處理淤泥質土、淤泥和沖填土等飽和黏性土地基。

( 2 ) 對重要工程,應在現場選擇試驗區進行預壓試驗,在預壓過程中應進行地基豎向變形、 側向位移、 孔隙水壓力、地下水位等項目的監測并進行原位十字板剪切試驗和室內土工試驗。 根據試驗區獲得的監測資料確定加載速率控制指標、 推算土的固結系數、固結度及最終豎向變形等,分析地基處理效果,對原設計進行修正,并指導全場的設計與施工。

( 3 ) 對主要以變形控制的建筑,當塑料排水帶或砂井等排水豎井處理深度范圍和豎井底面以下受壓土層經預壓所完成的變形量和平均固結度符合設計要求時,方可卸載。主要以地基承載力或抗滑穩定性控制的建筑,當地基土經預壓而增長的強度滿足建筑物地基承載力或穩定性要求時,方可卸載。

四、強夯法和強夯置換法

( 1 ) 強夯法適用于處理碎石土、 砂土、 低飽和度的粉土與黏性土、濕陷性黃土、素填土和雜填土等地基。強夯置換法適用于高飽和度的粉土與軟塑~流塑的黏性土等地基上對變形控制要求不嚴的工程。

( 2 ) 施工前應查明場地范圍內的地下構筑物和各種地下管線的位置及標高等,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免因施工而造成損壞。

( 3 ) 當強夯施工所產生的振動對鄰近建筑物或設備會產生有害的影響時,應設置監測點 ,并采取挖同振溝等隔振或防振措施。

( 4 ) 強夯處理范圍應大于建筑物基礎范圍, 每邊超出基礎外緣的寬度宜為基底下設計處理深度的1/2至 2/3,并不宜小于3 m 。

( 5 ) 強夯置換墩的深度由土質條件決定,除厚層飽和粉土外,應穿透軟土層,到達較硬土層上, 深度不宜超過7 m 。

( 6 ) 強夯置換法的墩體材料可采用級配良好的塊石、碎石、 礦渣、建筑垃圾等堅硬粗顆粒材料, 粒徑大于3 0 0 m m 的顆粒含量不宜超過全重的30% 。

五、振沖法

( 1 ) 振沖法適用于處理砂土、粉土、粉質黏土、素填土和雜填土等地基。對于處理不排水抗剪強度不小于20kPa的飽和黏性土和飽和黃土地基,應在施工前通過現場試驗確定其適用性。不加填料振沖加密適用于處理黏粒含量不大于1 0 % 的中砂、 粗砂地基。

( 2 ) 不加填料振沖加密宜采用大功率振沖器,為了避免造孔中塌砂將振沖器抱住,下沉速度宜快,造孔速度宜為8~10m/min,到達深度后將射水量減至最小,留振至密實電流達到規定時, 上提 0.5m , 逐段振密直至孔口,一般每米振密時間約lmin。在粗砂中施工如遇下沉困難,可在振沖器兩側增焊輔助水管,加大造孔水量,但造孔水壓宜小。

( 3 ) 振沖施工結束后,除砂土地基外,應間隔一定時間后方可進行質量檢驗。對粉質黏土地基間隔時間可取21~28d,對粉土地基可取14~21d。

六、砂石粧法

( 1 ) 砂石樁法適用于擠密松散砂土、 粉土、黏性土、素填土、雜填土等地基。對飽和黏土地基上對變形控制要求不嚴的工程也可采用砂石樁置換處理。砂石樁法也可用于處理可液化地基。

( 2 ) 砂石樁施工可采用振動沉管、 錘擊沉管或沖擊成孔等成樁法。當用于消除粉細砂及粉土液化時, 宜用振動沉管成樁法。

( 3 ) 砂石樁的施工順序,對砂土地基宜從外圍或兩側向中間進行,對黏性土地基宜從中間向外圍或隔排施工;在 既 有 建 (構)筑物鄰近施工時,應 背 離 建 (構)筑物方向進行。

以上就是關于環球網校一建精講和基礎班的詳細介紹,更多與一級建造師培訓有關的內容,請繼續關注數豆子。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