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京一建建筑工程

發表于:2022-03-16 17:31:07 分類:一級建造師網校

王樹京一建建筑工程,王樹京老師在環球網校講課。

一建《水利工程》考點講解:基坑排水技術

1F23基坑排水技術

一、初期排水

(一)排水量的組成及計算

圍堰合龍閉氣之后,為使主體工程能在干地施工,必須首先排除基坑積水、堰體和堰基的滲水、降雨匯水等,稱為初期排水

(一) 排水量的組成及計算

初期排水總量應按圍堰閉氣后的基坑積水量、抽水過程中圍堰及地基滲水量、堰身及基坑覆蓋層中的含水量,以及可能的降水量等組成計算。

Q=ηV/T(1F23)

式中Q--初期排水流量(m3/s);

V--基坑的積水體積(m3);

T--初期排水時間(s);

η--經驗系數,主要與圍堰種類、防滲措施、地基情況、排水時間等因素有關,一般取η=3-6。當覆蓋層較厚。滲透系數較大時取上限。

(二)水位降落速度及排水時間

對于土質圍堰或覆蓋層邊坡,其基坑水位下降速度必須控制在允許范圍內。開始排水降速以0.5~0.8m/d為宜,接近排干時可允許達l.0~1.5m/d。其他形式圍堰,基坑水位降速一般不是控制因素。

河槽退水較快,而水泵降低基坑水位不能適應時,其反向水壓力差有可能造成圍堰破壞,應經過技術經濟論證后,決定是否需要設置退水閘或逆止閥。

排水時間的確定,應考慮基坑工期的緊迫程度、基坑水位允許下降的速度、各期抽水設備及相應用電負荷的均勻性等因素,進行比較后選定。一般情況下,大型基坑可采用5~7d,中型基坑可采用3~5d。

二、經常性排水

(一)排水量的組成

經常性排水應分別計算圍堰和地基在設計水頭的滲流量、覆蓋層中的含水量、排水時降水量及施工棄水量。

(二)排水方式

經常性排水有明溝排水和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兩種方式。

1.明溝排水

適宜于地基為巖基或粒徑較粗、滲透系數較大的砂卵石覆蓋面,在國內已建和在建的水利水電工程中應用最多。

2.人工降低地下水位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很多,按其排水原理分為管井排水法、真空井點排水法、噴射井點法、電滲井點排水法等。

排水方法一般主要按其滲透系數來進行選擇。管井排水法適用于滲透系數較大、地下水埋藏較淺(基坑低于地下水水位)、顆粒較粗的砂礫及巖石裂隙發育的地層,而真空排水法、噴射法和電滲排水法等則適用于開挖深度較大、滲透系數較小、且土質又不好的地層。(考點)

(三)排水設備的選擇

1.泵型的選擇:水利工程一般常用離心式水泵。過水圍堰的排水設備選擇,應配備一定數量的排沙泵。

在初期排水時需選擇大容量低水頭水泵,在降低地下水位時,宜選用小容量中高水頭水泵,而在需將基坑的積水集中排出圍堰外的泵站中,則需大容量中高水頭的水泵。

2.水泵臺數的確定

在泵型初步選定之后,即可根據各型水泵所承擔的排水流量來確定水泵臺數。

另外還需配備一定的事故備用容量。備用容量的大小,應不小于泵站中最大的水泵容量。

【例題】

1.大型基坑初期排水,排水時間可采用( )。

A.3~5d B.4~6d C.5~7d D.6~8d

【答案】C

2.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按其排水原理分為( )。

A.明溝排水 B.管井排水法 C.真空井點排水法

D.電滲井點排水法 E.噴射井點法

【答案】BCDE

以上就是關于王樹京一建建筑工程的詳細介紹,更多與一級建造師培訓有關的內容,請繼續關注數豆子。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