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稅發〔2007〕46號 關于印發《稅收分析工作制度》的通知

發表于 : 2019-08-02 17:24:39 分類 : 稅收政策 來源 : 國家稅務總局
  國家稅務總局

  關于印發《稅收分析工作制度》的通知

  國稅發〔2007〕46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局內各單位:

  近年來,各級稅務機關積極開展稅收分析工作,特別是通過建立稅收經濟分析、企業納稅評估、稅源監控和稅務稽查的互動機制,推進稅收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及時發現稅收征管中的薄弱環節和存在的問題,提高稅收征管的質量和效率,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地區對稅收分析重視不夠,缺乏稅收分析的長效機制和制度保證,稅收分析與經濟稅源和稅收征管相脫節,仍然停留在傳統的收入進度分析的層面上等問題。為進一步規范稅收分析工作,提升全系統稅收分析水平,國家稅務總局制定了《稅收分析工作制度》,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各級稅務機關要樹立正確的稅收經濟觀,充分認識稅收分析在稅收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深化稅收分析,促進稅收職能更加有效地發揮。
 
  國家稅務總局

  二○○七年四月十三日
 

  稅收分析工作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進一步加強稅收管理,規范稅收分析工作,提升稅收分析水平,提高稅收征管的質量和效率,根據國家有關稅收法律法規,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稅收分析是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對一定時期內稅收與經濟稅源、稅收政策、稅收征管等相關影響因素及其相互關系進行分析、評價,查找稅收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完善稅收政策、加強稅收征管的措施建議的一項綜合性管理活動。它是稅收管理的重要內容和環節,是促進稅收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充分發揮稅收職能的重要手段。

  第三條稅收分析的主要內容包括:稅負分析、稅收彈性分析、稅源分析、稅收關聯分析等。

  第四條稅收分析根據工作需要,運用多種分析方法,從宏觀和微觀層面進行常規分析和專題分析。常規分析主要動態反映當期(月、季、年)稅收收入情況;專題分析主要反映特定稅收問題或現象。

  第五條稅收分析堅持實事求是、從經濟到稅收、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宏觀與微觀相結合的原則。

  第六條按照建立健全稅收經濟分析、企業納稅評估、稅源監控和稅務稽查之間互動機制的要求,通過稅收經濟分析,及時發現征管中存在的問題,為企業納稅評估和稅源監控提供參考,企業納稅評估和稅務稽查又促進稅收分析水平進一步提高。

  第七條稅務總局和省、市、縣稅務機關的稅收分析工作適用本制度??h以下基層稅務分局、稅務所的稅收分析工作可參照本制度進行。

  第二章稅收分析工作職責

  第八條稅收分析工作實行層級管理,分稅務總局和省、市、縣稅務機關4級管理,上級稅務機關負責對下級稅務機關稅收分析工作進行指導和監督,下級稅務機關要對上級稅務機關反饋稅收分析的具體執行情況。

  第九條稅務總局稅收分析工作職責主要包括:

  (一)定期開展全國宏觀稅負、稅收彈性以及稅種和行業與對應經濟指標相關關系的宏觀分析;組織進行全國納稅能力估算,開展稅收征收率的測算和分析工作;組織開展稅收政策變動及重大稅收征管措施對稅收收入影響的跟蹤分析;定期開展全國稅收預測。

 ?。ǘ┒ㄆ诎l布稅務總局監控重點稅源企業分行業稅負標準和稅負預警指標,通報行業和重點稅源企業的稅負率、利潤率、平均物耗等指標及變動情況。

  (三)實行月度稅收分析會議制度,提出完善政策、加強管理的措施建議;實行稅收收入分析報告與通報制度;實行稅收分析檔案管理制度;開展稅收調研分析工作。

 ?。ㄋ模┙⒔∪珖幏督y一的稅收分析指標體系和方法體系,研究建立稅收分析預測模型,協調開發稅收分析軟件并推廣使用。

 ?。ㄎ澹┲贫ㄅc完善稅收分析工作制度,舉辦稅收分析業務培訓與交流,指導各地稅收分析工作。

  第十條省、市稅務機關稅收分析工作的主要職責是貫徹上級稅收分析工作要求,負責分析和監控本地區及行業稅源、稅收情況,推動本級稅收分析工作,組織指導下一級做好稅收分析工作。

  第十一條縣稅務機關稅收分析工作的主要職責包括貫徹上級稅收分析工作要求,開展本地區經濟稅源分析調查,做好稅收日常分析和專題分析,特別是做好本地區重點稅源企業的稅收微觀分析,并做好稅收分析的上報和信息反饋工作,為上級領導決策和加強稅源管理提供可靠依據。

  第三章稅收分析工作機制

  第十二條稅收分析工作機制的內容主要包括月度稅收分析會、地區稅收分析會、稅收情況報告通報、定期稅收預測、經濟稅源調查以及稅收分析檔案管理等。

  第十三條月度稅收分析會。各級稅務機關原則上每月召開稅收收入分析會(至少每季度召開一次),分析把握稅收形勢,研究加強稅收征管、完善稅收政策的措施。稅收收入分析會由主要局領導主持,計統、稅種管理、征收管理以及稅源管理等部門參加。計統部門負責稅收收入綜合情況分析,稅種管理部門負責分管稅種收入情況及政策執行情況分析,征收管理部門負責征管措施成效分析,稅源管理部門負責稅源情況分析。

  第十四條地區稅收分析會。地區稅收分析會至少每季度召開一次。會議由稅務機關的局領導或計統部門組織,一般由下級稅務機關負責稅收分析工作的人員參加,必要時分管計統工作的局領導參加,并擴大到稅種管理、征收管理、稅源管理等部門以及行業主管部門和企業財務人員。地區稅收分析會要針對問題進行專題討論,避免流于形式。

  第十五條稅收情況報告和通報。各地稅務機關要每月向上級稅務機關報告、向下級稅務機關通報稅收收入完成情況,及時分析收入形勢,發現問題,提出建議,促進征管質量和效率的提高以及組織收入工作的順利開展。當收入情況發生異常波動或出現較大問題時,要及時匯報或通報。

  第十六條定期稅收預測。包括年度預測和月度預測。年度預測通常一年進行4次,分別在7月份、10月份、11月份和12月份進行。月度預測一般每月2次,分別在每月的上旬和中旬進行。基層稅款征收單位的月度預測要在納稅申報的基礎上,綜合考慮稅款預繳入庫等因素進行。省、市、縣稅務機關稅收預測要充分考慮下級預測和稅款所屬期宏觀經濟運行情況。

  第十七條經濟稅源調查。經濟稅源調查的內容主要包括產業、行業、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工商登記信息、企業資金狀況等相關情況,實現應征、上繳入庫稅收情況,稅收政策執行情況,征管措施實施情況,稅制變化、政策調整影響稅收情況等。經濟稅源調查可采取全面調查或抽樣調查、經常性調查或一次性調查、案頭調查或實地調查等方式,在實際工作中要根據調查目的,科學確定調查方式。

  第十八條建立稅收分析檔案。要對開展稅收分析所必需的稅收收入情況、影響稅源和稅收變動的各種因素、主要宏觀經濟指標、重點稅源生產經營情況等數據、文字資料,按照規范、完整、及時、準確、連貫的原則建立稅收分析檔案,對其實行動態管理和連續性分析,充分挖掘使用稅收分析檔案資料,深化本級稅收分析,并按規定層層上報。

  第四章常規稅收分析工作流程

  第十九條常規稅收分析工作流程:獲取和查閱稅收及相關資料——加工整理形成各種分析圖表——分析人員共同研究討論收入形勢和分析重點——撰寫內部分析報告——專題會議研究——行文向上級報告、向下級通報收入情況——整理稅收分析檔案——跟蹤了解分析中所發現問題的成因及改進措施的落實情況。

  第二十條稅收及相關資料具體包括稅收月快報、稅收會計統計報表、重點稅源監控資料、稅收分析檔案等稅收情況,以及有關經濟稅源信息和新出臺的稅收政策、征管措施等。要將上述相關數據信息融入到月度稅收分析中,以擴展月度稅收分析的數據源和信息量,豐富月度稅收分析內容。

  第二十一條月度稅收分析時間要求。稅務總局每個月份終了后5日內完成稅收月快報數據采集和情況搜集,6日內完成會計統計報表數據采集,25日內完成重點稅源監控資料采集;10日內完成稅收分析報告;15日內稅務總局召開辦公會專題分析稅收收入,研究加強稅收征管的措施;按要求完成向全國人大、國務院的稅收完成情況報告;15日內完成對各省收入情況通報;整理稅收分析檔案。各地上述稅收分析工作時間安排相應提前。

  第二十二條月度稅收分析報告、通報和分析檔案。稅收收入(或稅種、行業稅收)同比增幅超過30%或出現下降的省稅務機關月份終了后4日內向稅務總局上報主要增減原因分析;省稅務機關月份終了后10日內正式行文向稅務總局報告、向下級稅務機關通報收入情況;按規定時間向稅務總局報送稅收分析檔案。市、縣稅務機關上述稅收分析工作時間安排相應提前。

  第五章稅收分析指標體系

  第二十三條稅收分析指標體系包括基礎指標和分析指標?;A指標主要包括稅收計統業務指標、稅收征管業務指標和經濟指標。分析指標按分析工作需要根據基礎指標加工而成。

  第二十四條稅收計統業務指標包括稅收月(旬)快報、會計統計報表、重點稅源監控資料、稅收分析檔案等目前計統部門核算、統計的數據指標。

  第二十五條稅收征管業務指標包括稅收征收管理系統、出口退稅管理系統以及其他管理軟件中的稅務登記、納稅申報、稅款征收和入庫等相關數據指標。

  第二十六條經濟指標主要包括與稅收分析相關的國內生產總值、工商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物價、企業利潤總額、進出口貿易額等宏觀經濟指標以及行業、企業生產經營情況指標。

  第二十七條分析指標主要由基礎指標經過運算加工而成,用于反映稅收內部狀況、稅收與經濟關系以及稅收征收管理水平等情況。

  第二十八條要統一指標定義,規范指標口徑,確保各項數據及時、準確、完整。加強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建立穩定順暢的信息交流機制。運用各種先進工具加強對各類數據的整理和應用,充分挖掘數據利用價值。

  第六章稅收分析方法與內容

  第二十九條稅收分析方法包括對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以及數理統計分析法。

  (一)對比分析法。通過各項稅收指標之間或者稅收與經濟指標之間的對比來描述稅收形勢、揭示收入中存在的問題。稅收數據的對比分析通常包括規模、結構、增減、進度、關聯稅種等方面的對比分析,稅收與經濟的對比分析主要采用稅負和彈性兩種方法。

 ?。ǘ┮蛩胤治龇ā慕洕?、政策、征管以及特殊因素等方面對稅收、稅源進行分析。其中,經濟因素包括經濟規模、產業結構、企業效益以及產品價格等變化情況;政策因素主要是指稅收政策調整對稅收、稅源的影響;征管因素主要包括加強稅源管理和各稅種管理、清理欠稅、查補稅款等對稅收收入的影響;特殊因素主要是一次性、不可比的增收、減收因素。

  (三)數理統計分析法。運用一元或多元統計分析、時間序列分析等數理統計理論和方法,借助先進統計分析工具,利用歷史數據,建立稅收分析預測模型,對稅收與相關影響因素的相關關系進行量化分析。

  第三十條稅收分析內容具體包括稅負分析、稅收彈性分析、稅源分析和稅收關聯分析等。

 ?。ㄒ唬┒愗摲治觥7譃楹暧^稅負分析和微觀稅負分析,宏觀稅負分析包括地區稅負、稅種稅負、行業稅負等分析,如地區稅收總量與地區生產總值對比,工商業增值稅與工商業增加值對比,企業所得稅與企業利潤對比,行業稅收與相關經濟指標對比等,反映宏觀層面的稅負情況;微觀稅負分析是針對企業層面的稅負分析,通常采取同行業稅負比較的方式,揭示企業稅負與同行業稅負的差異,查找稅收征管漏洞。

 ?。ǘ┒愂諒椥苑治?。分為總量彈性分析和分量彈性分析??偭繌椥苑治鍪菑娜珖ǖ貐^)稅收總量和經濟總量上做彈性分析,分析稅收增長與經濟增長是否協調;分量彈性分析是從稅種、稅目、行業以及企業稅收等分量上與對應稅基或相關經濟指標進行細化的彈性分析,分析稅收增長與經濟增長是否協調。要注意剔除稅收收入中特殊因素的影響,以免因特殊增收減收因素影響真實的彈性,掩蓋稅收征管中的問題。

 ?。ㄈ┒愒捶治觥Mㄟ^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投入產出和稅負率等指標的分析對企業財務核算和納稅申報質量進行評判。利用工商、銀行、統計以及行業主管等外部門數據,細致測算判斷企業稅源狀況。通過對宏觀經濟數據的分析,開展稅種間稅基關系的研究,開展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等主要稅種的納稅能力估算,從宏觀層面測算分析各地稅源狀況和征收率,減少稅收流失。

  (四)稅收關聯分析。對有相關關系的各種稅收、稅源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包括發票銷售額與申報表應稅銷售額,申報應征稅收與入庫稅款和欠稅,增值稅與所得稅,宏觀經濟和企業財務經營狀況與稅收、稅源等關聯數據分析,有效地發現企業納稅申報、稅款征收和入庫中存在的問題,加強稅收管理。

  第三十一條稅收分析應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進行。

 ?。ㄒ唬┖暧^分析反映全國或地區、稅種、行業稅收總量等宏觀領域稅收與經濟總量的關系,包括稅收與經濟關系研究、稅源測算、納稅能力估算等。運用稅負比較、彈性分析等手段從宏觀層面揭示稅收增長與經濟發展是否協調、稅源管理和征收情況是否正常。

 ?。ǘ┪⒂^分析反映微觀領域稅款征收入庫情況。通過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監控分析、與同行業平均稅負比較以及納稅評估等手段,及時發現企業財務核算和納稅申報中可能存在的問題,發現征管的薄弱環節,進而提出堵塞漏洞、加強征管的建議。

  第三十二條稅收分析有常規分析和專題分析兩種形式。

 ?。ㄒ唬┏R幏治觥V饕从钞斊冢ㄔ?、季、年)稅收收入的總體情況和形勢,其主要內容有:準確判斷和客觀描述稅收收入形勢;深入透徹分析稅收增減變化的原因,進行各主要稅種、行業的稅收與相關經濟情況的對比分析;發現稅源變動、征收管理以及政策執行中存在的問題;預測收入趨勢,提出加強稅收管理、完善稅收政策的措施建議。

  (二)專題分析。主要對稅收中特定問題或現象進行分析,通常包括:對問題或現象進行客觀描述;對問題或現象產生的根源進行分析;對發展趨勢做出預測;提出改進的措施建議。

  第三十三條上述各類分析既相對獨立又密切相關。在實際工作中,要將各種分析有機結合起來,全面、完整地反映稅收和稅源狀況,及時、準確地反映稅收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通過全面分析,提高稅收征管的質量和效率。

  第七章稅收分析組織保障與考核

  第三十四條按照稅收分析工作的要求,建立局領導統一領導、計統部門牽頭負責、有關部門共同參與、上下級密切配合的稅收分析保障體系。縣以上稅務機關的計統部門是稅收分析的綜合部門,要配備一定數量的懂經濟稅收、數理統計和計算機技術的高素質人才。

  第三十五條開展多種形式的稅收分析培訓,提高稅收分析人員的素質,造就一支高水平的稅收分析專家隊伍。

  第三十六條定期開展稅收分析工作情況檢查,將分析工作開展情況作為稅收工作目標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

  第三十七條定期開展優秀稅收分析報告評審,對通過分析反映問題深入、指導實踐效果突出的,給予表彰、獎勵,激發稅收分析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第三十八條各級稅務機關要建立稅收分析人才庫,及時將理論素養高、實踐能力強的分析人員納入人才庫,加強對分析人才的培養和使用。

  第八章附則

  第三十九條各省稅務機關可根據本制度制訂實施方案,報稅務總局備案。

  第四十條本制度自發布之日起執行。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