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會計培訓班開封,網校有不同的班次可以供大家選擇。下面為大家分享一則會計知識。
分析企業盈利的利潤表
1、收支結構分析
從閱讀利潤表可以了解到,利潤是由收入為起點,依次扣除營業稅金、成本、期間費用(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之和),再加上其他業務利潤和營業外收支凈額后計算得出。因此,構成利潤總額的各項要素都會對利潤總額產生影響,所以在分析時要進行不同內容的結構分析,以便分析對利潤影響較大的積極或消極因素及這些因素的影響程度。
關于通信企業收支結構分析,通常進行收支系數、成本項目結構比例、EBITDA率指標分析。
⑴收支系數
其計算公式為:
收支系數=主營業務收入/成本費用(成本+期間費用)
這個公式表示,每支出一元成本費用可以獲得多少收入。只要當收支系數大于1時,假設其他業務利潤和營業外收支為零時,表示每支出1元成本費用可以獲得利潤。說明成本費用與收入的理想結構,應當成本費用占收入的比例越低,獲利能力越大。
由于分析角度不同,還可以用“收支系數=成本費用(成本+期間費用)/主營業務收入”公式進行分析,它從另一角度說明每實現一元收入需要支付多少成本費用。
⑵成本項目結構比例
其計算公式為:
成本項目結構比例=構成項目支出額/成本總額
通過分析各成本項目(工資、職工福利費、折舊費、修理費、低值易耗品攤銷、業務費、租賃費、網間結算成本)所占比重,可以重點控制、調節和關注比重較大的成本項目的支出。通過與歷史比較和同行業進行成本項目結構比例的比較,可以找出差距,進行改善。
⑶EBITDA率
其計算公式為:
EBITDA率=EBITDA/營業收入
公式中:EBITDA=營業利潤+折價及攤銷
營業業收入=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
EBITDA指標,相當于經營活動取得的凈現金流
通過對該項指標進行分析,可以了解企業在經營活動中實現每百元營業收入取得了多少凈現金流。通過對這項指標的觀察,可以分析、判斷企業的獲利能力和資金循環能力。
2、利潤結構分析
公司的利潤結構,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分析:
⑴從構成利潤總額的要素分析
利潤總額由主營業務利潤、其他業務利潤、期間費用(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之和)、投資收益和營業外收支凈額構成。其構成關系式為:
利潤總額=主營業務利潤+其他業務利潤-期間費用+投資收益+營業外收支凈額
作為企業,無論是通信企業還是其他企業,主營業務利潤水平和比重代表著企業的創利能力,它是公司經營的核心目的。
由于期間費用都是企業為了主營業務的營銷、管理、融資活動發生的,所以在具體分析時,可以將利潤表中的“主營業務利潤”和期間費用相抵后作為主營業務實際利潤進行結構分析更具有實際意義。由此我們可以應用“比重=構成項目/總體指標”分析主營業務實際利潤、其他業務利潤、投資收益、營業外收支凈額各構成項目分別占利潤總額的比重。
⑵從創造效益的業務分部、地區分部進行結構分析
大家知道,公司的利潤總額是由不同業務、不同地區分別實現的,因此可以按不同專業、按各分公司為分部進行結構分析。其分析方法仍可以適用比重分析法的公式:比重=構成項目/總體指標
即:各專業利潤比重=某專業利潤/利潤總額
各地區利潤比重=某地區利潤/利潤總額
通過分析各專業或各地區實現利潤對公司利潤總額構成的結構分析,可以比較不同專業或不同地區的重要地位。通過分析結構比例的變化,還可以觀察導致結構變化的因素和影響程度。
⑶構成項目的貢獻分析
若某項被分析指標,假設它的構成項目在基期的結構比例是一定的情況下,因其各自結構比重不同和發展速度不同,各構成項目的增長變動對總體指標的增長貢獻也就不同。其應用公司如下:
某項業務增長對總體指標的增長貢獻(百分點)=基期結構比重x某項業務增長率
3、多因素變動分析
多因素變動分析,是指以某項指標為對象,從分析各相關因素變動對差異影響程度的一種方法。通常采用的分析方法是連環替代法,也稱因素替代法。
所謂連環替代法,是通過順次逐個替代影響因素,計算各相關因素變動對指標差異影響程度的一種因素分析方法。具體分析方法應用如下:
假定某項財務指標P受a、b、c三個因素的影響,存在的計算關系為P=axbxc,設基期指標
P0=a0xb0xc0,報告期指標P1=a1xb1xc1,則P1-P0=指標差異。
報告期與基期數的差異P1-P0即為分析對象。應用連環替代法順次逐個地計算即可得出a、b、c三個因素變動分別對指標P變動的影響。需要說明,當分析某一個因素時,需將其余因素暫時當做不變的因素。
已知,基數指標:P0=a0xb0xc0①
*9次替代:假設a因素變動,用a1替代a0,則b、c因素保持基數不變。
P2=a1xb0xc0②
②-①=P2-P0,其差額表示為a因素變動的影響。
第二次替代:假定b因素又變動,用b1替代b0后只有c因素保持基期不變。
P3=a1xb1xc0③
③-②=P3-P2的差額,則表示為b因素變動的影響。
第三次替代:假定c因素又變動,用c1替代c0后已經成為報告期指標。即:
P1=a1xb1xc1④
④-③=P1-P3的差額,則表示為c因素變動的影響。
將a、b、c三個因素變動的影響程度相加,應當恰好等于報告期與基期數的差異。即:
(P2-P0)+(P3-P2)+(P1-P3)=P1-P0
企業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是指企業通過經營活動獲取利潤的能力。企業的盈利能力增強,帶來的現金流入量越多,則給予股東的回報越高,償債能力越強,企業價值越大。
分析和評價企業盈利的指標有:
收入毛利率、收入利潤率、總資產報酬率、凈資產收益率、資產保值增值率。
1、收入毛利率
收入毛利率是收入毛利與營業收入凈額之比。其中毛利等于營業收入凈額扣除成本后的差額。其計算公式為:
收入毛利率=(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
毛利水平反映了企業初始獲利能力,它是企業實現利潤總額的起點,可以表明對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期間費用的承受能力。通過對收入毛利率分析,可以掌握毛利水平和期間費用兩個因素對獲得利潤的影響。
2、收入利潤率
收入利潤率是實現的利潤總額與營業收入之比。其計算公式為:
收入利潤率=利潤總額/主營業務收入
通過對收入利潤率的分析,可以了解企業每實現一元收入所獲得的利潤水平。
3、總資產報酬率
總資產報酬率是指實現的凈利潤(稅后利潤)與總資產平均占用額之比,指標反映了企業利用全部資源的獲利能力。其計算公式如下:
總資產報酬率=凈利潤/總資產平均余額或,總資產報酬率=收入凈利率x總資產周轉率
由公式可以看出,總資產報酬率取決于凈利潤水平和總資產周轉速度。
4、凈資產收益率
凈資產收益率又指所有者權益收益率或股東權益收益率,它是獲得的凈利潤占所有者權益平均余額的百分比。其計算公式為:
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所有者權益平均余額
通過對該指標的分析可以揭示如下兩個方面:
⑴反映所有者投資的獲利能力;
⑵為企業的投資者提供了獲得投資回報情況的信息;
⑶反映企業經營者對受托資產經營成果。
5、資本保值增值率
資本保值增值率是指期末所有者權益余額與期初所有者權益余額的比率。它反映所有者權益保值或增值情況。其計算公式為:
資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權益余額/期初所有者權益余額
企業自身發展能力分析
企業自身發展能力,是指通過生產經營活動獲得收益的增長,以及用自身形成的資金取得發展趨勢的能力。自身發展能力分析,主要包括可持續發展能力分析、盈虧平衡分析等。
1、可持續發展能力分析
可持續發展能力分析主要分析企業業務成長性和持續發展趨勢。一般用如下指標進行分析與預測。
⑴收入增長率
收入增長率=報告期收入增加額/歷史同期收入總額x100%
⑵凈利潤增長率
凈利潤增長率=報告期利潤增加額/歷史同期利潤總額x100%
⑶總資產增長率
總資產增長率=本期總資產增加額/起初資產總額x100%
⑷資本積累率
資本積累率=本期所有者權益增加額/起初所有者權益x100%
⑸固定資產成新率
固定資產成新率=平均固定資產凈值/平均固定資產原值x100%
⑹平均遞增率或稱環比增長速度
平均遞增率=n√(a*b)/(c*d)-1
2、發展趨勢分析
發展趨勢分析,是根據歷史數據及發展規律預測未來發展趨勢的分析方法。
⑴遞增趨勢預測
遞增趨勢預測是根據某項分析對象的歷史遞增率,預測未來一定期間可能實現的目標的一種方法。
⑵回歸分析預測
回歸分析預測是根據歷史數據應用直線回歸方法預測未來發展趨勢的分析預測方法。其應用公式為一元直線回歸方法,即:預測目標(Y)=bX
⑶市場占有率分析
市場占有率是指公司的某項指標占同業或同區域市場總量的份額及比重。
分析的目的是評估企業的市場滲透力和發展能力。
分析的指標,一般包括業務量、收入所占有的市場份額或比重。
其應用公式為:
市場占有率=本單位占有的市場份額/市場總需求(消費)量
3、盈虧平衡分析
盈虧平衡分析也稱量本利分析,是分析收入總額恰巧等于總成本時的業務量,這時的業務量也稱保本業務量(產量、銷量)。以此方法分析量本利關系和盈利能力。
⑴混合費用分析
由于通信企業不同于工業、商業,通信成本具有半變動性質的混合費用,因此在進行盈虧平衡分析時,首先需要對混合費用按一定方法計算出固定費用(與業務量變動不敏感部分)和變動費用(與業務量變動成正比例變動部分,而在單位產品成本中它是相對不變的費用),并建立成本模型。分析混合費用中的固定費用和變動費用有多種方法,這里僅介紹常用的兩種方法。
①高低點法
高低點法是根據一定時期內*6業務量時的混合費用與最低業務量時的混合費用之差除以最低業務量與最低業務量之差,進而推算混合費用中的固定費用部分和變動費用部分的方法。
以舉例數據進行高低點法的應用分析:
設y為混合費用,a為固定費用,b為單位變動費用,x為業務量,則y=a+bx
其中:b=(高點費用-低點費用)/(高點業務量-低點業務量)
a=高點的混合費用總額-bx高點的業務量
從表中舉例數據可以看出:*6點業務量為250萬戶,混合費用12475萬元;
最低點業務量為120萬戶,混合費用8160萬元。
代入公式得:
b=(12475-8160)/(250-120)=33.19(元)
a=12475-33.19x250=4177.5(萬元)
所以,應用高低點法建立的成本模型為y=4177.5+33.19x
②直線回歸法
直線回歸法也叫最小二乘法。它是應用最小二乘法,對一系列歷史數據進行運算處理,計算出一元直線回歸方程y=a+bx中的未知數a和b,以確定混合費用中固定費用和變動費用的方法。
⑵保本業務量分析
保本業務量是指當收入總額恰巧等于總成本,即利潤等于零時的業務量。設利潤為m,單位業務平均價格為p,營業稅率為I,單位變動成本為b,固定成本(費用)為a,則有:
m=[p(1-I)-b]x-a
當令利潤m=0,則保本業務量(x0)的計算公式變成:
x0=a/[p(1-I)-b]
(四)機會成本分析
機會成本,是指在某項決策分析時,因選取某項方案而放棄另一方案或導致其他方面受到負面影響所喪失的利益,所喪失的利益應當在決策分析過程中,將估計的機會損失納入被選取方案的成本。
機會成本不是實際成本,但對企業的利益會產生一定負面影響。主要現象有:
1、開辦新業務對原有類似業務的替代影響,導致被替代業務出現消費萎縮而帶來已有利益的流失;
2、實施某項優惠資費政策或銷售策略,導致原有可比業務的比價失衡,抑制客戶對可比業務的消費而失去原有利益;
3、通信終端市場的活躍導致客戶追求通信終端的購置、更新等消費,影響到消費通信服務的機會和消費能力;
4、國內通信企業的市場經濟體制的不完全性,導致公司業務發展和服務客戶的局限。如尚不能按市場經濟規律有機利用其他運營公司的本地電話資源。導致客戶失去對我公司業務的消費便利和消費機會,還可能增加我公司在智能網、電信卡等方面發生投資及運營成本。
以上就是關于哪里有會計培訓班開封的詳細內容,更多與會計培訓有關的內容,請繼續關注數豆子。
基礎,技能,財稅,實訓等一站式體系課程,助力快速實現崗位提升。
0元領先享卡- 會計班培訓一般要多久03-21
- 會計零基礎培訓班價格03-21
- 出納的正規培訓班03-20
- 財會班培訓多少錢03-20
- 培訓會計師多少錢03-20
- 學會計要多少錢學費03-20
- 學會計基礎要多少錢03-20
- 會計有網上授課的嗎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