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征稅收入的具體內容
1.財政撥款
財政撥款,是指各級人民政府對納入預算管理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組織撥付的財政資金,但國務院和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的除外。
2.依法收取并納入財政管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
(1)企業按照規定繳納的、主管部門批準設立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2)企業收取的各種基金、收費,應計入當年收入總額。
(3)企業依照法律、法規及國務院有關規定收取并上繳財政的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業性收費,準予作為不征稅收入,于上繳財政的當年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從收入總額中減除;未上繳財政的部分,不得從收入總額中減除。
3.國務院規定的其他不征稅收入
國務院規定的其他不征稅收入,是指企業取得的,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專項用途并經國務院批準的財政性資金。
(1)企業取得的各類財政性資金,均應計入企業當年收入總額(除國家投資和資金使用后要求歸還本金)。
(2)企業取得的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專項用途并經國務院批準的財政性資金,準予作為不征稅收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從收入總額中減除。
(3)納入預算管理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組織按照核定的預算和經費報領關系收到的由財政部門或上級單位撥入的財政補助收入,準予作為不征稅收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從收入總額中減除,但國務院和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的除外。
二、記憶口訣
財政撥款不征稅,規定收入不征稅;
基金收費視情況,上繳財政不征稅。
三、理解秘籍
1.財政撥款本身就是國家的錢,如果這部分收入再征稅的話,那撥款還有啥意義呢?自己的錢還征稅,豈不是左口袋的錢挪到右口袋,兩邊一樣遠嗎?
2.行政事業性收費與政府性基金要看具體情況:如果最終收入上繳財政,企業自己并沒有落到好處,干嘛要征稅呢?但是,如果企業不聽話,沒有上繳財政或者自己設立一個收費項目,那就不能讓你胡來了,必須要讓你付出點代價,要讓你知道不能胡來,就需要征稅了;
3.國務院規定的收入主要就是為了照顧一些特定交易與特定事項,理解的時候要與前面兩類一般性事項進行區分。
四、本考點具體分析
1.需要與免稅收入的優惠程度進行區分。不征稅收入取得時形成的成本費用是不能在稅前扣除的,但免稅收入取得時形成的成本費用可以扣除,由此可以看出免稅收入的優惠力度更大,不能被兩者的名稱所迷惑。這個分析點比較青睞出計算型試題,單選題和計算分析題較為常見,考題頻率中等,難度中等偏上。
2.需要與免稅收入的具體范圍進行區分。不征稅收入的范圍體現出較高的行政性色彩,往往是國務院直接規定的內容或者是行政事業性基金,或者是國家直接給予的財政撥款。但免稅收入往往體現出較高的投資色彩,大多是債券類的利息收入。這個分析點通常會出判斷型試題,考題頻率較高,以單選題和多選題為主,迷惑性較強,需要考生重點區分。
3.不征稅收入本身的內容也需要精確理解與記憶。財政撥款這個內容較為簡單,考題一般不會設置迷惑選項?;鹋c收費的內容要注意收費的主體與資金的最后流向:企業收取的基金與收費屬于應稅收入,主管部門批準的基金與收費屬于不征稅收入;主管部門批準或法律規定的收費如果最終上繳財政,屬于不征稅收入,若未上繳財政,則屬于應稅收入。因此,既要關注收費主體,還要關注資金流向。對于國務院規定的其他不征稅收入,首先要看財政性資金的用途:專項用途的資金一般屬于不征稅收入,普通用途的資金通常屬于應稅收入。其次,要注意資金的性質:補助性財政收入一般屬于不征稅收入,非補助性財政收入通常屬于應稅收入。這個分析點通常會出判斷型試題,以多項選擇題為主,單項選擇題為主,考題頻率中等偏上,迷惑性較強,難度中等偏上。
CPA備考離不開做題,做完的題之后也要好好看,這樣才能將知識點鞏固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