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數學課堂
發布于:2021-05-09 10:47:31高一數學課堂,選擇高中網課,足不出戶也能輕松聽課。
學高一數學為什么那么難?我當年學高一數學的時候也覺得非常的難。一度曾經懷疑。我以前數學學的那么好,怎么學來的?因為小學和初中數學學的比較好,所以我呀一直在相信我有數學天賦,但是到高一的時候,立馬這種天賦就沒有了,并且受挫的非常嚴重,可以說整個高一的一學期,我一直在郁悶個懷疑中,在否認自己。怎么說呢,當時的高一的數學成績就是150分,我只能考七八十分兒??上攵?,以前我數學學的比較好的時候,100分的數學卷子,最少也得95分左右吧。但是上了高一之后,我很長一段時間找不到高一數學應該怎么學,感覺到很迷茫,對自己也很自責。更多的是缺乏信心。
還好高一下學期的時候,有幸遇到一位數學老師,他讓我對數學重新失去了興趣,同事我也對我的學習有信心了,同時也帶動我其他科目的學習,我發現原來我的數學天賦還在。
我還是那個我,高中的數學課程還是那樣,并且我也沒有找輔導班,也沒有找培訓機構去補課。僅僅是因為換了一個數學老師,所以我的數學成績又變成了130~150之間了。
因為當時也不太理解,為什么是這樣的結果,但是我就比較適應我高中以后的數學老師的講課的方式,等到我上大學之后,我才明白,真正的差距的根源在哪里?
在老師!在老師!在老師!
上了大學之后,我們都知道大學老師講課,如果遇上不負責任的老師,那還不如不講呢,我們有的寫課程,我們發現自己看書比老師講的還好,因為老師越講越糊涂。很不幸,上大學之后,我等遇到了一個數學老師,他這個老師跟我高中,一年級,上學期的數學老師是一個模式。
板書很好,每次數學課課堂上都很累,因為要在黑板上一遍一遍的寫數學公式,寫數學的定義,寫數學的例題,不過你打開數學書一看發現他黑板上板書這些,只不過是把數學書的內容重新寫一遍完了。要沒事了。
到大學之后,我非常討厭數學,甚至我已經到厭惡的地步,數學根本不學。因為我總覺得數學不是需要來記的,是需要來理解學的。
這回再來說高一數學的學習。順便提嘴,我高一上學期的數學老師不是那個老師,不好!那個老師是當年市里的數學教研組組長。高中的第2任數學老師,他僅僅是一名普通的數學老師,并且她上課從不帶,數學課本教案什么的根本沒有,看到她帶到班里。自數學課他都是兩手空空來到講臺上,之后他就問我們上次數學課他講到了哪里?
剛知道這節課要講什么的時候,他就開始給我們講這節課的重點的,課本上的知識點,主要就是知識點的分析展開。有時候一節課的時間就講這些個知識點展開了,包括知識點的擴展拓展應用等,但是他從來不講立體,甚至有時候他講例題也都是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例題,但是這種例題絕對不是課本上現場有的,有的例題我們根本不知道他在哪找來的。
就是這樣一位數學老師,根本不符合數學教學規定的數學老師,你說不好不寫例題,但是他所教的兩個班級,一直在年級組,數學成績是第一和第二。
順便說一下,就是我們的數學老師,當時她也在進行一些摸索改革!如果從我們的成績來看,證明它的摸索改革是成功的,只是不知道她的這種教學改革方式是否后期得到了推廣。直至今日我已經畢業有,將近了,在回答了那么多的數學的提問,包括給親戚朋友家孩子輔導學習的時候,我才發現,我非常的感恩我高中的第2位數學老師!你說完全是他的教學方法讓我數學成績提高,同時對整個高中的學習有信心。
我們看到高一的數學課本,或者說整個高中數學課本就會發現高中的數學課程不像初中的那么的那么好理解,大部分都是抽象的概念性的東西,而這種抽象概念性的東西,只要你理解透知識點吧,知識點跟搞明白了再做題就很簡單迎刃而解。
現在好多培訓機構或者說是學生以題海戰術來做高中的數學題,這種方法被好多人用,好嗎?不算是最好的方式,因為有的學生他的基礎知識點都不太懂,做更多的題也沒用,因為高考題一變形就不會做了,只有那些把整個高中數學的知識點吃透了,所以初中小學的數學知識點理解了,再刷題才會有效果。
數學是邏輯思維比較強的一門學科,不是說我們死記硬背,把所有的題型說的解題方法都背了都會了,都見過了就能夠會做,而是應該我們有數學思維,理解數學的概念,這才是關鍵,尤其是對高中數學對于好多抽象的內容,只有你理解了它概念,定義知識點包括拓展才能夠很得心應手的解題!
課聽明白了,課本上的知識掌握了,高中的數學就我那么難了,不然,不理解課本上的知識內容,看到每個高中企業都是無法解決的。
高一學生如何養成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呢?數學作為基礎學科,它研究的是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一門學科,它是對現實世界的抽象,通過數學符號運算、邏輯推理、構建模型等,反映事物的本質、關系和規律。
數學學習,要注重能力的形成,包括形成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象、數學運算、數據分析六項核心素養。高考考試也是從這六個方面考核,所以,我們學數學要知道學什么,考什么。
作為高一正是打基礎的階段,良好的學習習慣,得當的學習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想把數學學好,養成五個良好的習慣和擁有積極的心態定能幫你學好數學。
一、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
建議課前要預習,做到整體了解這一節將要講什么內容,通過預習發現問題,以便上課可以有針對性地聽課。
二、養成做筆記的習慣
高中數學一節課的教學內容比較多,難度也大,有時老師講課也快,那么,做筆記就尤為重要,主要記錄上課的重點和難點,所以預習就很重要,知道要記錄哪些內容。一般來說,主要記錄概念及對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理解,本節的典型例題解答和聽課過程中的疑惑,以便課后能及時鞏固復習。
三、養成積極發言的習慣
由于種種原因,很多學生上課不愿發言,只是一味的聽老師的講解,其實,這樣不好。如果課堂不能積極跟著老師的思路思考問題,那么,你就很容易走神,或不能很好領悟知識的核心點和解題的方法。通過積極發言,即使答錯也沒關系,老師或同學可以幫你及時解決,你就能更好得解決本節課的問題。
四、養成做題規范,有邏輯的習慣
數學講究邏輯推理,符號運算,所以,做題一定要規范嚴謹。很多同學只是一味的埋頭做題,這是不可取的。做題前先要對課本的知識、概念、定理、規律弄明白,然后通過做題,掌握解題的思路和技巧,重視方法的轉換和規律的總結。
五、養成和同學交流探討的習慣
學習的過程即使獨立思考的過程,也是相互合作的過程。尤其是碰到難題,更需要大家相互交流,這樣,大家既是“學生”,又是“老師”。彼此之間既增進了同學友誼,又學到了知識。
六、擁有良好的學習心態
無論我們如何看待數學,它都是我們學習路上不可繞開的科目,既然如此那就以良好的心態去面對,積極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總之,只要我們擁有積極的心態,主動參與交流,學會質疑、反思,善于發現和總結,相信一定能學好數學這門功課的。
兒子高一數學上課都能聽懂,就是做題找不到思路,該怎么辦?我的孩子高一時也是這樣,上課似乎都聽懂了,但是一考試,傻眼了,很多題目根本就無從下手,好幾個月數學成績都很不理想。這是因為高一數學有這么幾個特點:
1.難度比初中有了很大的躍升,初中數學基礎差一點的孩子學習起來更加困難和費力。難就難在解題方法完全不一樣了,定義很簡單,但怎么靈活運用到解題中對孩子們來說卻是一個難點。而且,很多看似相似的題目,但實際解題方法完全不一樣,比如求f【x】的解析式是??碱}型,但是解題方法卻有至少3,4種,有的需要運用換元法,有的需要設含有未知數的函數式,還有的需要直接互換位置,聯立方程來解,等等。這就需要孩子們能根據不同的題型靈活運用解題方法。
2.對孩子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的要求也高了很多。比如很多題目,一定要結合圖像或圖像的變化來解。而且很多時候,還是絕對值,二次函數,對數函數等的分段和疊加。再有,很多題目都需要分類進行討論,就要看孩子們能不能把所有可能性,或不可能性都考慮完全了。比如A交B是空集,那么首先得先分別看A,B各自可不可能是空集,怎么判斷是不是空集,如果兩個都不是空集,那么根據解出來的不等式畫出圖像,看如果A交B是空集,在圖像上有哪幾種可能性,然后最終才能解出來。
3.進入高中,更加要求孩子的自學能力。有一種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很多學校的老師在課上對一些難點題型的解題方法,可能只是提到一兩句話而已,在課上大部分的孩子根本理解不了,這就需要孩子課后自己主動去學習,弄懂它。
我的建議如下:
1.確保自己理解并掌握了老師課堂上所有講到的基本知識點,以及一些典型題型的解題思路和方法。
2.自己買一本好的參考書。要求它滿足:1)它上面的題型要基本上都覆蓋了孩子前段時間考試時不會做的典型或難點題型。2)答案講解要非常詳細,有時還提供好幾種解題思路和方法。
3.每天抽時間做這本書上的題目。先選擇那些與孩子考試時曾經考到的類似題型【孩子當時不會做的】,做多了以后,自己自然而然就可以總結歸納出這些類似題型(根據給出的不同條件)都有哪些解題方法。之后,再陸續做完其它的一些題目(根據老師上課的進度),對于新遇到的類似題型再進行解題方法的歸納和總結。
4.有時一道題目就是不會做,你可以去看答案的詳解,然后弄懂了之后,再去找幾題可以用同樣的解題方法來解的題目練習。
5.要主動在課后,去問老師,問同學。不要怕害羞,也不要怕麻煩老師。大部分老師都喜歡肯鉆研的學生。
所以,一次,兩次,甚至三次,題目做不出來并不可怕。只要找對學習的方法,是完全可以學好高中數學的,但前提條件首要的是孩子自己愿意學,主動學,持之以恒地學。特別聰明的孩子,領悟力特別高的孩子畢竟是少數,大多孩子的靈活運用能力,形象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都一般,所以對這部分孩子來說,沒有捷徑,只有下苦功,學習,做題,再學習......
希望以上的回答能對你有些許幫助。
以上就是關于高一數學課堂的詳細介紹,數豆子將為大家繼續分享與高中輔導相關的內容,希望本文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