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注會培訓哪個網校好

發表于:2020-09-14 16:51:24 分類:注冊會計師培訓

廣州注會培訓哪個網校好,最廣為人知的就是正保會計網校,他們的課程做的很體系化,從預科班到精講班、強化班、串講班、沖刺班,十分全面。

注冊會計師專業階段一共有六門科目,每門科目都各有其特點。對于初次報考的考生來說,在報名階段最糾結的就是報考哪幾門科目了。為解決考生報考的困擾,數豆子為大家準確了超全的科目報考建議,針對考生的不同情況推薦科學的報考組合。本篇文章為準備報考三門科目,偏向記憶型的考生推薦“會計+審計+稅法”的搭配建議,具體分析詳見下文。     

學習難易程度:

會計:★★★★★

審計:★★★★☆

稅法:★★★★

搭配適合人群:  

會計+審計+稅法組合報考適合基礎較好,學習時間相對充裕,偏向記憶型的考生選擇。

備考周期:

建議最少要保證4-5個月的備考時間,最晚也要在5月開始學習。

科目特點:

會計:

會計是注會6科當中的基礎學科,它是學好其他幾科的基礎,也是在注會考試中相對較難的科目。大家在學習會計過程中要以“理解”為主,因為會計考試覆蓋面比較廣,只要列入大綱的內容都是考試的考查范圍,這就要求大家要全面掌握教材上的內容;另外,因為會計內容綜合性較強,考試比較重視考生對知識的理解、實際應用以及職業判斷能力,所以在學習的時候要學會理論聯系實際,注重理解運用。

審計:

審計這門科目的內容晦澀艱深,非常抽象,需要考生有很強的邏輯思維能力。而且審計主要講的就是實際審計業務的流程,如果你做過審計工作肯定學習起來相對輕松些,但是考生普遍都沒有相關的審計經驗。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的時候,不要死記硬背,一定要理解,培養全局觀,把審計的各個環節聯系在一起去理解,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學習。學習時可以結合案例情景代入,想象自己正在進行一次審計工作。在這次“審計”中,要走哪些審計流程,用什么樣的審計方法,注意哪些細節。這樣考生能更好的理解、運用知識點。

稅法:

稅法是一門在理解的基礎上需要大量記憶的科目,并且還要求你有一定的計算能力。這門科目的主要特點就是知識點瑣碎,所以稅法又有“碎法”之稱。稅法內容考查內容比較全面,既考核考生基礎知識的扎實程度,又對考生的理解和運用提出要求。所以需要考生在學習的時候全面掌握知識點,把握重要知識點。稅法的重點集中在增值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這幾章。盡管這幾章是考試的重點,但是其他小稅種在客觀題中經常出現,學習時也不能忽視。

搭配理由:

學習審計要有一定的會計基礎,有了會計基礎才能更好的幫助我們去理解審計的一些內容。再者這兩門課程的內容有些是有關聯的,所以放到一起學習還是比較合理的。而會計和稅法在注會6科當中,是聯系最緊密的。如購建固定資產、銷售購買貨物等會計核算涉及稅法中增值稅的知識,會計所得稅一章納稅調整的內容與稅法的企業所得稅關聯性很大。同時備考的話有利于兩個科目學習的互相促進。所以,就相關性來說,這三科搭配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學習建議:

1、會計第一輪學習(5月-6月中旬)

兩科備考,建議先學習會計,在6月底之前要完成會計的成第一輪學習。

第一輪要求將會計基礎知識及教材例題掌握到60%,簡單的知識點做到熟練掌握,難點要先有一定的了解,建議配合數豆子注會基礎班或者基礎精講班,認真聽每章的課程講解,將基礎打扎實。

2、會計第二輪+審計第一輪(6月下旬-8月中旬)

會計第二輪學習建議逐章擊破,先教材通讀一遍,然后配套做每章的章節練習。做完后配合去聽習題班的講解,掌握解題技巧。第二輪要保證能將知識點掌握到70%-80%,主觀題能獨立做下來。

審計第一輪,要將審計基礎知識及教材例題掌握到60%,簡單的知識點做到熟練掌握,學完一章將每章的重點內容進行總結梳理整體框架,建議配合數豆子注會基礎班或者基礎精講班,認真聽每章的課程講解,聽完一章配套做章節練習。

3、會計第三輪+審計第二輪+稅法沖刺(8月下旬到考試)

本階段會計、審計建議結合逆襲提分班做最后的查漏補缺;每天做一套“最后六套題”,模擬考試環境,提前適應考試;審計每天抽時間熟悉前面總結的重點內容,配合習題班掌握解題技巧,做好考前沖刺;稅法配合基礎班夯實基礎,聽完一章后配套做一章的練習,記憶每章的重要內容總結。(注:本階段如果會計和審計還沒完全掌握可以考慮放棄稅法)

另外這個階段要注重機考的練習,可以每天在數豆子的機考系統中做些習題,培養自己對機考的熟悉程度,盡快幫助自己適應機考環境。

學習時間分配:

建議會計占總學習時間的40%左右;審計占總學習時間的35%左右,稅法25%。當然具體時間安排還要結合自己對科目的熟悉程度合理安排學習時間。

以上就是關于廣州注會培訓哪個網校好的詳細介紹,更多與注冊會計師網校培訓有關的內容,請繼續關注數豆子,希望本文對你有所幫助。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