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有贖回權的優先股會計處理

月下載量10,000+職場必備資料

企業有贖回權的優先股會計處理,如果不太了解沒有關系,本文數豆子搜集整理了相關信息,請大家參考。

企業有贖回權的優先股會計處理?

答:在會計中,優先股與可轉債一樣,均屬于金融工具?!镀髽I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財會[2017]7號)》和《企業會計準則第37號--金融工具列報(財會[2014]23號)》對金融工具會計處理進行了明確的規定。優先股的投資者將優先股作為金融資產核算,優先股的發行企業則根據優先股具體條款將其作為金融負債或權益工具核算。本文主要站在發行企業的角度,討論優先股會計處理的新變化。

優先股的初始確認時,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財會[2017]7號)》要求,金融負債是指企業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負債:(一)向其他方交付現金或其他金融資產的合同義務。(二)在潛在不利條件下,與其他方交換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合同義務。(三)將來須用或可用企業自身權益工具進行結算的非衍生工具合同,且企業根據該合同將交付可變數量的自身權益工具。(四)將來須用或可用企業自身權益工具進行結算的衍生工具合同,但以固定數量的自身權益工具交換固定金額的現金或其他金融資產的衍生工具合同除外。

優先股的后續計量時,如優先股均不滿足上述四條,被分類為權益工具進行核算,則后續計量同所有者權益的計量方法,基本原則是,賬面價值計量,股利分配作權益分派處理。但如果優先股被分類為金融負債,后續計量則較為復雜,并且所涉會計準則在2017年有小幅調整,新變化將于2018年1月1月正式使用。

新準則中,金融負債的后續計量新增一種方式,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適用條件是金融負債的公允價值變動是由于自身信用風險變動導致的。小米優先股就是這一會計處理變化的適用案例。

小米案例中,決定優先股初始確認的有兩個核心條款,“轉換權”和“回售權”。

小米集團對優先股的后續計量中,根據招股書簡單表述“因該負債信用風險導致公允價值變動不大”,采用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正是這一會計處理方式導致了小米利潤表中“反直覺”情況的出現。招股書中未進一步披露“信用風險導致公允價值變動不大”的認定原因,同時考慮到國際和國內會計準則剛進行新修訂,對“自身信用風險”也未進行詳細解釋,小米集團的這一會計處理方式也無可厚非。

從小米集團角度看,受贖回條款的限制,自身估值的增長意味著未來如果贖回需要承擔的支付義務增加,每年分別計入損益可以防止未來如贖回帶來的一次性大額損失。這一處理是會計謹慎性原則的體現。但從小米優先股實質看,贖回權是導致優先股作為負債的重要原則,轉換權將使優先股更類似于所有者權益。實質上,隨著小米估值提升,最終實現轉換的概率遠高于實現贖回。同時,小米估值的提升主要來源于其自身業務發展擴張,與市場風險關聯較小,公允價值的變動應屬于自身信用風險導致,將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也合乎情理。

 

優先股的類型? 

答:可贖回優先股票有兩種類型:強制贖回和任意贖回。

1、強制贖回

強制贖回,即這種股票在發行時就規定,股份公司享有贖回與否的選擇權。一旦發行該股票的公司決定按規定條件贖回,股東就別無選擇而只能繳回股票。而股票持有者沒有任何主動權。

2、任意贖回

任意贖回,即股東享有是否要求股份公司贖回的選擇權。若股東在規定的期限內不愿繼續持有該股票,股份公司不得拒絕按贖回條款購回。

在現實中,大部分可贖回股票屬于第一種,贖回的主動權掌握在股份公司手中。股份公司贖回優先股票的目的一般是為了減少股息負擔。所以,往往是在能夠以股息較低的股票取代已發行的優先股票時予以贖回。贖回的價格是事先規定的,通常高于股票市場價值,其目的在于補償股東因股票被贖回而可能遭受的損失,保護股票持有者的利益,同時也可以規范股份公司的贖回行為。

以上就是關于企業有贖回權的優先股會計處理的相關內容,希望本文對你有所幫助,更多與會計處理有關的文章,請繼續關注數豆子。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