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存收益屬于哪個科目呢?很多人都來問,小編也曾經很疑惑,首先我們要知道留存收益是什么,才能知道它屬于什么科目。
一、留存收益的含義
留存收益是指企業從歷年實現的利潤中提取或留存于企業的內部積累,它來源于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所實現的凈利潤,包括企業的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兩個部分。
利潤分配是指企業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和投資者的決議,對企業當年可供分配的利潤所進行的分配??晒┓峙涞睦麧?,按下列順序分配:(1)提取法定盈余公積;。(2)提取法定公益金。
可供分配的利潤減去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積、法定公益金等后,為可供投資者分配的利潤。可供投資者分配的利潤,按下列順序分配:(1)提取任意盈余公積;。(2)應付普通股股利。如有應付優先股股利,應在提取任意盈余公積前分配。
盈余公積是指企業按照規定從凈利潤中提取的積累資金,包括法定盈余公積、任意盈余公積和法定公益金等。法定盈余公積按照凈利潤(減彌補以前年度虧損)的10%提取(非公司制企業也可按照超過10%的比例提取),法定盈余公積累計額已達注冊資本的50%時可以不再提取。任意盈余公積主要是公司制企業按照股東會的決議提取,其他企業也可根據需要提取任意盈余公積。
除計提法定盈余公積和任意盈余公積外,公司制企業還應按照凈利潤(減彌補以前年度虧損)的5%至10%的比例提取法定公益金,非公司制企業可以按照不超過法定公積金的比例提取法定公益金。
企業提取的盈余公積可用于彌補虧損、轉增資本(或股本),在符合規定的條件上也可用于以及發放現金股利或利潤。
未分配利潤是指企業實現的凈利潤經過彌補虧損、提取盈余公積和向投資者分配利潤后留存在企業的、歷年結存的利潤。是企業所有者權益的組成部分。
二、留存收益的科目
企業應設置“盈余公積”科目,核算盈余公積的提取和使用等增減變動情況,并在“盈余公積”科目下設置“法定盈余公積”、“任意盈余公積”和“法定公益金”三個明細科目,分別核算企業從凈利潤中提取的各項盈余公積及其使用情況。
企業未分配利潤應通過“利潤分配”科目進行核算。年度終了,企業應將全年實現的凈利潤,自“本年利潤”科目轉入“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并將“利潤分配”科目下的其他有關明細科目的余額,轉入“未分配利潤”明細科目。結轉后,“未分配利潤”明細科目的貸方余額,就是累積未分配的利潤數額。如出現借方余額,則表示累積未彌補的虧損數額。對于未彌補虧損可以用以后年度實現的稅前利潤進行彌補,但彌補期限不得超過5五年。
- 上一篇:研發支出屬于什么科目?
- 下一篇:研發支出資本化和費用化處理有什么區別?
-
農家肥屬于哪個會計科目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及其解釋,農家肥是一種可循環使用的固定資產,因此它應該屬于固定資產科目。固定資產是企業長期用于生產經營和管理的有形資產,規定使用期限和固定價值的資
-
工程施工月末結轉到哪個科目
對于工程施工中的各項費用,包括人工費用、材料費用、機械費用、土建費用等,在月末需要進行結轉。這些費用需要按照項目的進度和實際產生的金額進行核算,然后將其分配到各個科目
-
哪些科目涉及以前年度損益
首先,會計師需要理解如何計算總收入以及總成本。這就需要掌握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等科目。財務會計與成本會計分別表明的是公司獲得的收入和在生產過程中支出的成本。通過這兩
-
房地產土地使用稅計入什么科目
首先,房地產土地使用稅作為一種必要的稅收在財務務賬目中也必須有相對應的科目來記錄。一般來說,房地產土地使用稅計入財務人員所屬的財務部門所管理的“稅金及附加”科目。稅
-
費用類賬戶屬于什么科目
費用類賬戶屬于什么科目?一般情況下,費用類賬戶屬于財務會計中的費用科目。具體細分包括行政費用、銷售費用、研發費用、財務費用等。這些費用項目在會計核算中需要進行如實記
-
工資支出屬于什么會計科目
應付工資應在會計的”應付職工薪酬“科目核算。企業員工工資支出是企業支出費用里最重要的支出,工資經過計提,核算到發放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應由在建工程、研發支出負擔的職工薪酬,借記
-
勞務費可以計入哪個會計科目里
企業通過勞務派遣公司提供工人,給公司在車間干活,本公司工人工資的會計分錄怎么寫?派遣工人工資的會計分錄怎么寫?勞務費可以計入哪個會計科目?
-
資產減值損失的會計科目
資產減值損失這個會計科目大家應該都不陌生,那么資產減值損失會計科目的借貸方向以及科目性質是怎么樣的呢?如果對這部分內容不了解,那就和數豆子一起來學習吧。資產減值損失是個損益類科目,
-
政府會計累計盈余怎么設二級科目
政府會計累計盈余怎么設二級科目,關于這個內容,數豆子整理如下資料。政府會計累計盈余怎么設二級科目政府會計制度累計盈余是否設備明細科目?一、本科目核算行政單位滾存的財政撥款結轉
-
債權類科目包括哪些
債權類科目包括哪些,一起來看看數豆子為大家整理的內容。債權類科目包括哪些如何理解債權債務1、債權債權是得請求他人為一定行為(作為或不作為)的民法上權利。本于權利義務相對原則,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