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會計中的成本分類有哪些

月下載量10,000+職場必備資料

一、成本的概念

成本屬于商品經濟中的一個價值范疇,是商品價值的組成部分。會計學分為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大分支,成本的含義也不盡非同。

(一)財務會計中“成本”概念

財務會計中“成本”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種經濟資源的耗費。

(二)管理會計中“成本”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對象化的,以貨幣表現的為達到特定目的而應當或可能發生的各種經濟資源的價值犧牲或代價。“資源”,不僅包括自然資源,還包括物力資源、人力資源、財力資源和信息資源等。“特定目的”是指需要對成本進行單獨測量的任何活動,也就是成本計算對象。

1.強調成本的目的性。如產品成本、作業成本、質量成本,目的性界定了成本的范疇。成本和費用的區別之一,就是成本有特定的對象,費用沒有特定對象,且與時期相聯系。

為一定的目的所付出的成本有兩種情況:一是主動成本:人們主動追求某種目的所發生的成本。是人們愿意付出的那部分成本,包括設計產品、采購原材料、生產加工、銷售和服務成本。二是被動成本:由于特定情況,為了降低更大的損失而被迫發生的成本。如質量檢查成本、安全防護措施成本。

2.強調成本是一種價值犧牲或者資本消耗。決定了成本是價值消耗的最低補償額,只有彌補了成本企業才能維持現有生產規模。 本是生產經營過程中的一組資源消耗的總和。是換取過程增值或結果的有效的代價,同時決定了成本控制的目的是降低成本,

3.強調“應當或可能發生”。例如機會成本,就是一種可能性的價值喪失,在會計核算中是不會進行的,而成本管理決策時將予以考慮。成本的時態不再是傳統的歷史成本法,擴延到將來時或現在進行時,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具有預測性和規劃性。

4.強調貨幣計量。只有價值可量化,才能對成本管理有影響。

二、成本分類

管理會計中成本按照不同標準,分為多種類型。

(一)變動成本與固定成本

這是按照成本習性劃分的成本概念。成本習性,是指成本總額與業務量(產量或銷售量)總數的依存關系。凡是成本總額的增減變動與業務量總數的變動成正比例的,稱為變動成本,如材料費等。凡是成本總額不受業務量變動的影響而固定不變的,稱為固定成本。如折舊費、管理人員的工資。必須注意的是,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的“變動”和“固定”都是指變動成本總額和固定成本總額而言,如果指的是單位成本,則恰恰相反,即單位產品的變動成本并不變動,單位產品的固定成本卻隨著業務量的增減而成反比例的變動。也就是說業務量越大,單位固定費用越少。

(二)付現成本和沉沒成本

付現成本是指需要動用現金等流動資金支付的成本,如耗用的材料、支付的工資等;沉沒成本(或非付現成本)是指過去已經支付過款項,目前決策時無法改變的成本,如折舊費等。

(三)歷史成本與重置成本

歷史成本是指已經發生的實際成本;重置成本則是指目前從市場上購買同一資產時所需支付的成本。

(四)可遞延成本與不可遞延成本

可遞延成本是指在企業財務負擔能力有限的情況下,對已決定選用的某一方案推遲執行,或將方案中的某一些費用延遲到以后期內再發生等。這種與推遲方案有關或與延遲支出有關的費用,稱為可遞延成本,有時也稱可延緩成本。

不可遞延成本是指已選定的某一項方案,或某些執行方案中的某些支出,即使在企業財務負擔能力有限的情況下,也不能推遲執行,否則便會對整個經營或投資過程產生重大不利影響。這種與選定方案有關的,或與方案中某些支出有關的費用,稱為不可遞延成本或不可延緩成本。

將成本分為可遞延和不可遞延,是要求我們在決策過程中,充分注意各項決策相關成本。在企業財務能力有限的情況下,應分清輕重緩急,依次排隊,量力而行。只有這樣,才能更有效地運用現有的資金,提高資金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提高企業經營效率。

(五)可控成本與不可控成本

可控成本是指人們可以通過一定的方法、手段,使其按人們所希望的狀態發展的成本,可控成本是某一考核單位(車間、部門)能控制、要負責的成本;不可控成本則是指不能控制、不能負責的成本。區分成本的可控與不可控,目的是為了區分成本責任。成本責任中心只對自己可以控制的成本負責,不可控成本不應成為責任中心業績考核的內容。

需要注意的是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的區分是相對的:

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的區分同成本發生的空間有關:

1.可控成本與不可控成本的區分與成本責任中心所處的管理層次的高低、管理權限的大小及控制范圍的大小有關。例如,從整個企業的角度來看,所有的成本都是可控成本,但對于企業內部的分廠、車間、班組來說,則各有其專屬的可控成本。勞動用工統一集中管理的企業,人工費用對于企業所屬的內部單位來講,是不可控成本;而有勞動用工權的分廠、車間、人工費用是可控成本。

2.可控成本的相對性與成本發生的時間范圍有關

在產品投產前的產品設計階段,成本的決策與計劃階段以及工廠的籌建階段,一切尚未發生的產品成本都是可控的。如設計方案、工藝路線和生產組織形式的不同選擇,都會對成本的形成產生重大影響。而在產品的生產過程中,產品成本只是部分可控,因為有些成本在設計、籌建階段都已經決定,屬于先天性因素而不可控制。而當產品完工后,成本均已發生、形成,也就無所謂可控。則此來看,產品投產前成本的可控性最大,其控制效果也最佳,這也正是成本控制的重點所在。

(六)可避免成本與不可避免成本

可避免成本是指如果選擇某個選定方案就可以消除的成本?;虮苊獬杀就ǔS糜跊Q定是否停止某產品的生產或終止某部門的經營業務等決策。

不可避免成本是同可避免成本相對應的一個概念。它是指某項決策行動不能改變其數額的成本。也就是與某一特定決策方案沒有直接聯系,其發生與否,并不取決于有關方案的取舍。如企業在正常的生產能力范圍內接受某項特定訂貨,廠房、設備等固定資產的折舊費用與特定訂貨的接受與否沒有關系,不論該項訂貨接受與否,都會發生,所以是不可避免成本。

(七)機會成本與短缺成本

機會成本是指從各備選方案中選取一種最優方案而放棄棄次優方案時所喪失的潛在利益,也就是選擇這種方案所支付的代價。機會成本實質上是一種主觀上的價值判斷。究其原因,其一,資源是稀缺的。正是由于資源的稀缺,人們只能從諸多備選方案中選擇一個來實施。由于必須擇一而放棄其余,因此機會成本又稱為擇成本。其二,資源具有多用性。其三,資源能得到充分利用。這意味著將有多種用途的稀缺資源投入到其中的某些用途后,仍有部分需求得不到滿足,這才損失了一些可能的收益。

(八)相關成本與無關成本

相關成本是指與決策有關聯的各種形式的未來成本,包括前面所述的變動成本、固定成本、付現成本、重置成本、機會成本、可控成本、可避免成本、可遞延成本等;

無關成本則是指過去已經發生、或雖未發生但對未決策沒有影響的成本,包括前面所述的沉沒成本、歷史成本、不可控成本、不可避免成本、不可遞延成本等。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