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小編要跟大家分享的文章是關于計提盈余公積的賬務處理的做法。相信很多剛剛從事會計相關工作的小伙伴們對此還不是很了解,所謂的盈余公積,就是每到年末企業都會按照相關的規定,從凈利潤中提取并積累一定的資金,在今后的運行中以備他用。但是盈余公積是根據一年的利潤所提取的,所以會計需要在每年年末做一次盈余公積的計提。那么計提盈余公積該如何進行賬務處理呢?
一、盈余公積的分類
盈余公積大致分為兩類:
1.法定盈余公積:一般情況下根據《公司法》或財務制度的規定,上市公司的提取法定盈余公積的比例,是按照稅后利潤的10%提取。如果法定盈余公積累計數額已經達到注冊資本的50%時,則可以不繼續提取。
2.任意盈余公積:任意盈余公積主要是上市公司按照股東大會的決議提取一部分利潤,提取比例可以根據企業未來發展的需要來確定。
二、盈余公積的作用
提取后的盈余公積主要用于以下三點:
1.彌補虧損:主要是年度稅前和稅后利潤的彌補;
2.轉增資本:當公司需要將盈余公積轉增資本時,必須經股東大會決議批準方可;
3.分配股利:在企業沒有利潤的情況下,則不可以分配股利。
歸根究底,提取盈余公積其本質都是為擴大生產經營做鋪墊。
三、會計科目的設置
為了總括反映企業各項盈余公積的提取和使用情況,在會計核算上應設置“盈余公積”科目。而提取盈余公積是利潤分配科目的二級科目,屬于所有者權益類科目。盈余公積分為法定盈余公積和任意盈余公積,故提取盈余公積時,應該分為提取法定盈余公積和提取任意盈余公積。
四、盈余公積的賬務處理
一般來說,提取盈余公積,都按照以下公式計算即可:
提取盈余公積=純利潤×提取比例
【案例】
某上市公司去年因為運營得當,最終實現凈利潤一百萬元。根據公司法的相關規定及其股東大會的決定,做出如下裁定:按10%的比例提取法定盈余公積,按2%的比例提取任意盈余公積。試編寫相關分錄:
提取法定盈余公積=凈利潤×提取比例=1 000 000×10%=100 000(元)
提取任意盈余公積=凈利潤×提取比例=1 000 000×2%=20 000(元)
借:利潤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積 100 000
——提取任意盈余公積 20 000
貸:盈余公積——法定盈余公積 100 000
——任意盈余公積 20 000
- 上一篇:會計營業外收入是什么意思 營業外收入做賬
- 下一篇: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包括哪些計量原則
-
去年虧損今年盈利怎么提盈余公積
那么,什么是盈余公積呢?簡單來說,盈余公積就是企業在過去經營活動中所賺取的利潤所形成的一種儲備,這種儲備既可以用于補充企業資本,也可以用于分紅、回購等。因此,當企業出現虧損
-
盈余公積通俗易懂解釋
盈余公積是指企業的各種積累資金。盈余公積是企業從稅后利潤中提取而來的。在我們日常工作中比較熟悉的是我們企業經常要提取法定盈余公積和任意盈余公積。我國規定在法定盈余公積累計已經計提到
-
彌補虧損的會計分錄怎么寫盈余公積
3、盈余公積彌補:用盈余公積彌補虧損時,會計分錄:1、稅前利潤彌補:現行會計制度規定,以前年度發生的尚未彌補的虧損應全部掛帳在“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的借方,所以用稅前所得彌
-
去年少提了盈余公積如何做處理
去年少提了盈余公積如何做處理1、第一步直接轉到"未分配利潤"明細科目,只是少了計算盈余公積那一步。2、現在補提只需要按以前年度差錯更正的方法處理就行,分錄為:借
-
用盈余公積轉增資本的賬務怎么做
用盈余公積轉增資本的賬務怎么做,在會計行業經常會遇到此類問題,下面由數豆子為大家整理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答:資本公積轉增資本借:資本公積貸:實收資本盈余公積轉增資本借:盈
-
盈余公積轉增資本如何做會計分錄
盈余公積轉增資本如何做會計分錄,在會計行業經常會遇到此類問題,下面由數豆子為大家整理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問:盈余公積轉增資本會計分錄處理方法及案例答:借:盈余公積貸:股本
-
盈余公積金可以轉出到未分配利潤嗎
盈余公積金可以轉出到未分配利潤嗎,財務人員經常會遇到此類問題,下面由數豆子為大家整理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答:1.彌補虧損企業發生虧損時,應由企業自行彌補。彌補虧損的渠道主
-
盈余公積轉增資本交哪些稅
盈余公積轉增資本交哪些稅,經常有小伙伴遇到這個問題,下面由數豆子為大家整理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一、個人所得稅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股份制企業轉增股本和派發紅股征免個人所得
-
法定盈余公積會計分錄怎么做
法定盈余公積會計分錄怎么做,如果不太了解沒有關系,本文數豆子搜集整理了相關信息,請大家參考。法定盈余公積會計分錄怎么做?答:相關分錄如下:1、提取法定盈余公積時:借:利潤分配--
-
任意盈余公積提取比例是多少
任意盈余公積提取比例是多少,如果不太了解沒有關系,本文數豆子搜集整理了相關信息,請大家參考。任意盈余公積提取比例是多少?任意盈余公積金是根據公司章程及股東會的決議,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