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增加值的計算方法包括

月下載量10,000+職場必備資料

關于工業增加值,很多人都不了解,工業增加值是指工業企業在報告期內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工業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說起來可能比較麻煩,如果你想詳細了解,可以咨詢我們的在線老師,都是會給你認真解答的,下面的內容是關于工業增加值有兩種計算方法,以及計算工業增加值應遵循的原則,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工業增加值有兩種計算方法

一是生產法,即從工業生產過程中產品和勞務價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產環節中間投入的價值,從而得到新增價值的方法。

公式:工業增加值=工業總產值-工業中間投入+本期應交增值稅

二是收入法,即從工業生產過程中創造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的角度,對工業生產活動最終成果進行核算的一種方法。

公式: 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折舊+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值+營業盈余

計算工業增加值應遵循以下三條原則:

1 本期生產的原則

工業增加值的核算必須是工業企業報告期內的工業生產成果。只有進入了工業企業報告期內的工業生產過程,通過工業生產活動所創造的產品和勞務才能進行工業增加的核算,非報告期內生產的工業產品,即使在報告期內出售,也不能作為本期的工業生產成果;反之,只要是報告期內生產的產品,不論是否出售,均應計入報告期生產成果。

2 最終成果的原則

工業企業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從產品形態上看,體現于本期生產出的、已出售、可供出售和自產自用的產品和勞務上,不包括用于生產過程中的產品和勞務;從價值形態上看,產品生產的過程也是價值轉移的過程,生產過程中所耗用的產品(中間投入)價值隨同生產過程轉移到新產品的價值之中。

為了避免產品價值的重復計算,必須在工業總產值的基礎上扣除中間投入的轉移價值。因此,要保持工業總產值與工業中間投入的計算價格、指標口徑范圍的一致性,避免工業增加值計算結果出現偏差。

3 市場價格的原則

當前,我國計算工業增加值所使用的計算價格是生產者的價格,即按生產者價格估算出的產出額減去按購買者價格估算的中間消耗額。生產者價格對工業品來說,就是出廠價格,其中包括產品銷售或使用時所支付的產品稅或應得到的補貼,但不包括發票單列的增值稅和單獨開發票的運輸費用和商業費用。購買者價格是購買者在購買單位貨物或服務所支付的價值,其中包括指定時間和地點提取貨物所發生的運輸和商業費用,不包括可扣除的增值稅。生產者價格和購買者價格都是市場上買賣雙方認定的成交價格即市場價格。為了保持工業增加值計算口徑的一致性,工業總產值和工業中間投入一律按市場價格計算。工業總產值按生產者價格計算,工業中間投入按購買者價格計算。

工業企業建立增加值統計,可以反映工業企業的投入、產出和經濟效益情況,為改善工業企業生產經營提供依據,并促進工業企業會計和統計核算的協調。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