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企業涉及哪些稅

月下載量10,000+職場必備資料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會聽到“公司”、“企業”這類的字眼,公司跟企業有區別嗎?合伙企業又是什么?今天跟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合伙企業法相關規定 VS 公司法

1、合伙企業是契約式企業,有限公司是股權式企業;

2、合伙企業不具有法人資格,有限公司具有法人資格;

3、合伙企業產權結構是一元結構,有限公司產權結構是二元結構。

4、合伙企業所得稅政策要點解讀

合伙企業涉及哪些稅

二、合伙企業所得稅納稅義務人

? 合伙企業合伙人是自然人的,繳納個人所得稅;

? 合伙人是法人和其他組織的,繳納企業所得稅;

? 合伙企業不是所得稅的納稅主體,其所得稅的納稅主體為投資者;

? 合伙企業實現的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個人合伙人按照“經營所得”繳納所得稅。

三、項目計算并征收個人所得稅;

? 法人和其他組織從合伙企業取得的所得組成其企業所得稅收入總額,依法繳納企業所得稅。

?合伙企業對外投資取得的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應當單獨按照“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 不并入合伙企業的收入。

? 單獨作為投資者個人取得的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應稅項目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 個人合伙人在合伙企業虧損的情況下,依然需要就“利息、股息、紅利所得”繳納所得稅。

四、個人合伙人的個人所得稅計算

?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投資者征收個人所得稅的規定》(財稅〔2000〕91號)規定:

? 合伙企業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后的余額,作為自然人合伙人個人的生產經營所得,

? 比照個人所得稅法的“經營所得”應稅項目,適用5%~35%的五級超額累進稅率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

? 合伙企業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采取“先分后稅”的原則。

? 在稅款計算時,合伙企業的自然人合伙人全部生產經營所得,包括企業分配給投資者個人的所得和企業當年留存的利潤。

? 但在計算合伙企業經營所得時,個人合伙人的工資不得在稅前扣除,只允許扣除其他從業人員工資。

? 合伙企業個人合伙人在實現經營所得的納稅年度內沒有綜合所得,或有綜合所得但未扣除減除費用的,在計算個人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時,才可以扣除基本減除費用6萬元。

五、合伙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分配方法

?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合伙企業合伙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8〕第159號)第四條規定,自2008年1月1日起,合伙企業的合伙人按照下列原則確定應納稅所得額:

(一)合伙企業的合伙人以合伙企業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合伙協議約定的分配比例確定應納稅所得額。

(二)合伙協議未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以全部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合伙人協商決定的分配比例確定應納稅所得額。

(三)協商不成的,以全部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合伙人實繳出資比例確定應納稅所得額。

(四)無法確定出資比例的,以全部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合伙人數量平均計算每個合伙人的應納稅所得額。并且明確規定:合伙協議不得約定將全部利潤分配給部分合伙人。

? 合伙企業個人合伙人個人所得稅是按年計算,由納稅人在月度或季度終了后15日內,向經營管理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辦理預繳納稅申報;在取得所得的次年3月31日前,向經營管理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辦理匯算清繳。

? 確認分配比例目的是為了確認各個人合伙人預繳以及匯算清繳的應納稅所得額,以此為計稅依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 合伙人的法人和其他組織是以合伙企業作出分配決定時才作為收入的實現,未分配之前所確認的應納稅所得額沒有實質意義。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