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出稅的類別與稅基有哪些

月下載量10,000+職場必備資料

支出稅的類別與稅基有哪些,數豆子為大家整理相關資料。

支出稅的類別與稅基有哪些?

根據計算稅基的不同,支出稅分類為標準支出稅、勞動所得稅型支出稅(前后納方式)和現代支出稅。勞動所得稅型支出稅是為了解決標準支出稅缺陷而產生的,現代支出稅是標準與前后納方式結合運用型。

1。 標準支出稅

支出稅稅基是消費的資金泉源,而不是消費支出。稅基=資金流入-非消費資金流出,既將現金資產作為消費資金源泉,稅基包括工薪收入、資產和負債三方面,計算采用資金流量法,比較容易理解。標準支出稅稅基計算:

(1)工薪所得算入稅基;

(2)收入存入銀行時可以扣除,取出儲蓄時算入;

(3)購入資產可以扣除,賣出資產變現時算入。避開了現行個人所得稅的資本利得課稅的通貨膨脹調整、折舊等復雜性;

(4)資產所得算入;

(5)如果規定住宅等耐久固定資產作為資產處理的話(也有主張住宅應該歸類為消費),在取出存款(或借入資金)作為購買資金時算入,購買了住宅后可以扣除,算入與扣除剛好抵消,避免了稅基異常膨脹;

(6)負債在借入時算入稅基,償還時可以扣除。如果借入資金用于購買資產可以扣除,算入和扣除抵消,稅基不會過分膨脹。

2.前后納方式

標準支出稅理論上容易接受,但實施困難。

(1)稅務機關必須掌握納稅人的資產(儲蓄)和負債信息,如果得不到金融等機構和納稅人的配合就無法實施;

(2)資產(儲蓄)和負債的變動性極高,泉源征收難度大,需要依靠納稅人申報;

(3)評估住宅等耐久財產的非現金推定所得十分困難。針對標準支出稅的缺陷,1974年美國稅法學者W。D。Andrews提出:即使將資產(儲蓄)和負債項目從支出稅中去除,稅基(稅負)也不會發生實質性變化。所謂去除并不是非課稅,而是將資產(儲蓄)和借入的稅基計算改成恰好與標準方式相反的前后納方式(參考表1)。前納的意思是提前納稅。在前后納方式下購入資產(包括儲蓄)改成扣除不可,相應資產所得和資產轉讓收入(包括取出儲蓄)改成不算入。與標準方式相比,購入資產(或儲蓄)時稅基增大,等于提前納稅。負債的計算也與標準方式相反。借入資金變成不算入,同時償還本金和利息變成扣除不可(等于后納稅)。采納前后納方式可以避開上面提出的三點實施困難。

前后納方式可以避免納稅過分集中。比如在前后納方式下,儲蓄不能扣除,分期儲蓄購房資金(集中性消費還包括:大額醫療費用支出、大學入學費等)等于分期納稅,防止稅負過于集中,而從銀行取出的購房資金不再算入稅基,等于自動實現稅負分散化。另外,購房貸款不算入,但償還資金不得扣除,等于過后納稅,因償還債務多是分期逐步償還,所以后納方式也可以分割稅負。這種自動分割稅負的功能,在累進稅率下具有重要意義。

前后納方式對資產(儲蓄)和負債無需記錄、申報和監督,具有構造簡明,征稅成本低,維護納稅人穩私權等優點,使支出稅有了實施可行性?,F代支出稅導入了前后納方式,是標準與前后納方式的混合型。

與綜合所得稅對比,前后納方式處理資產所得和債務利息支出的方法與綜合所得稅相反,不將資產所得納入稅基,也不允許扣除債務利率支出,所以前后納方式已經不是所得稅,只能稱為勞動所得稅或前后納方式支出稅。與標準支出稅相比,前后納方式完全脫離了支出稅形式,僅在終生勞動所得等于終生消費上相同。前后納方式是為了提高實施可能性,是標準支出稅的特別措施。在前后納方式下,納稅與消費之間存在時間上的不對稱。比如工資存入銀行未作為消費資金時,標準方式可以扣除,而前后納方式不能扣除。從消費與納稅的時間不對稱性看,全面采用前后納方式的勞動所得稅與標準支出稅屬不同類的稅,但根據前后納方式的產生理由,可以認為勞動所得稅是標準支出稅的變種,至少是與綜合所得稅不同性質的稅。

3.現代支出稅

現代支出稅導入了前后納方式,是標準與前后納的混合型。前后納方式使支出稅具有了實施可能性,但如果完全采用前后納方式,就變成了勞動所得稅,而現代支出稅并不完全導入前后納方式,因為標準支出稅的一些重要基本要素應該保留。哪些項目應該保留,或改為前后納方式,或干脆讓納稅人自由選擇成為現代支出稅的核心問題。目前現代支出稅對選擇前后納方式的提案大約分為兩類,一是不予限制,可以自由選擇;二是給予限制,規定項目。前者可以順利實施支出稅,但存在公平問題,而后者在實施可能性上存在問題。

稅收支出的分類有哪些?

稅收支出是指政府出于引導、扶持某些經濟活動,刺激投資意愿或補助某些財務困難的集團而制定各種稅收優惠措施,其目的不在于取得收入,而是為了實現特定目標而放棄一些稅收。

稅收支出是政府的一種間接性支出,屬于財政補貼性支出。

稅收支出的分類,按稅收支出發揮作用可分為:照顧性稅收支出和刺激性稅收支出。

照顧性稅收支出是稅收支出的一種形式,主要是針對納稅人由于客觀原因在生產經營上發生臨時困難而無力納稅所采取的照顧性措施。這類支出帶有明顯的財政補貼性質,其目的在于扶持國家希望發展的虧損或微利企業以及外貿企業,以求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發展保持基本平衡。在采取該項支出時,要嚴格區分經營性虧損和政策性虧損。

刺激性稅收支出是稅收支出的一種形式,主要是指用來改善資源配置,增進經濟效率的特殊減免規定,其主要目的在于正確引導產業結構、產品結構、進出口結構以及市場供求,促進納稅人開發新產品、新技術以及積極安排勞動就業等。根據支出對象不同,刺激性稅收支出分為二類:針對特定納稅人的稅收支出和針對特定課稅對象的稅收支出。

稅收支出的形式有稅收豁免、納稅扣除、優惠稅率、稅收抵免、延期納稅、盈虧相抵、加速折舊、退稅。

1、稅收豁免

在一定期間內,對納稅人的某些所得項目或所得來源不予課稅,或對其某些活動不列入課稅范圍等,以減輕其稅收負擔。

最常見的稅收豁免項目有兩類:

(1)免除關稅與貨物稅;

(2)免除所得稅。

2、納稅扣除

準許企業把一些合乎規定的特殊支出,以一定的比例或全部從應稅所得中扣除,以減輕其稅負。

3、稅收抵免

允許納稅人從其某種合乎獎勵規定的支出中,以一定比率從其應納稅額中扣除,以減輕其稅負。

最主要的稅收抵免有兩種形式

(1)投資抵免(投資津貼)

(2)國外稅收抵免

4、優惠稅率

對合乎規定的企業課以較一般為低的稅率。納稅限額事實上就是優惠稅率的方式之一。

5、延期納稅--適用于各種稅

也稱"稅負延遲繳納",是允許納稅人對那些合乎規定的稅收,延遲繳納或分期繳納其應負擔的稅額。

6、盈虧相抵

盈虧相抵指允許企業以某一年度的虧損,抵消以后的年度的盈余,以減少其以后的年度的應納稅款。盈虧相抵有一定的時間限制;就其應用的范圍來看,盈虧相抵辦法通常只能適用于所得稅方面。

7、加速折舊

在固定資產使用年限的初期計提較多的折舊。

8、退稅

作為稅收支出形成的退稅是指優惠退稅。

包括兩種形式:出口退稅和再投資退稅。

出口退稅涉及的稅種有:

退還進口稅;

退還已納的國內銷售稅、消費稅、增值稅等。

以上整理的資料內容,都是我們針對"支出稅的類別與稅基有哪些?"這一問題的全部解答。支出稅根據計算稅基的不同,我們可以劃分為標準支出稅、前后納方式、現代支出稅。三個具體的稅基計算,小編在這里就不過多的闡述了,大家可以自行參考上述信息。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