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字發票是不是不用給對方,一起來看看數豆子為大家整理的內容。
紅字發票是不是不用給對方發票對方公司已經認證抵扣并且入賬,要把開好的兩聯紅字發票寄給對方沖賬用,如果對方沒認證的,要把這未認證的兩連發票要回來,而后開的紅字發票不用寄給對方。
銷貨方開具藍字退貨進倉單(屬于貨物折讓退道回不需要開具進倉單,下同),同時開具相同內容的紅字發票,以紅字發票記帳聯作為抵減當期的銷售收入,將收回的發票粘附在紅字發票的存根聯上。
紅字發票的存根聯以及其余聯次不得撕下。屬于銷售折讓的,應按折讓后的貨款重新開具銷售發票給購貨方版。
銷貨方必須取得購貨方的有效證明作為開具紅字發票的依據,填制藍字退貨進倉單。開具相同內容的紅字發票,將紅字發票的發票聯交回購貨方。
作為抵減當期的銷售支出,紅字發票記帳聯作為抵減當期的銷售收入,其余聯次不得撕下。屬于銷售折讓的,應按折讓后的貨款重新開具銷售發票給購貨方。
符合作廢條件的(同時符合以下條件),發票注明作道廢,開票軟件注明作廢。(一) 收到退回的發票聯、抵扣聯時間未超過銷售方開票當月;
(二) 銷售方未稅并且未記賬;
(三) 購買方未認證或者認證結果為"納稅人識別號答認證不符"、"專用發票代碼、號碼認證不符"。
紅字發票運用的一些特殊情況
(一)發票因購貨單位信息輸錯的(包括稅號、名稱、地址等)除要提供證明原件之外,還需提供購貨單位的稅務登記證復印件。
(二)銷貨方將購貨方名稱開錯,如應開給A公司卻開給了B公司的,需發票上開具公司名稱的企業出具一份證明,說明發票代碼和號碼、陳述公司未與銷貨方發生此筆業務,并承諾此發票為認證抵扣;實際應接收發票的購貨方出具一份證明,說明公司向銷貨方購買貨物,未收到發票。
(三)購買方公司名稱變更的需要提供對方工商局出具的名稱變更復印件并加蓋對方公司公章。
(四)發票單價、數量、品名等開具錯誤的,除需提供證明之外還需提供原訂單復印件并加蓋公章。
(五)發票重復開具的,除提供上述資料外還需提供以前開具的發票記賬聯復印件。
數豆子小編根據上文總結如下:紅字發票是不是不用給對方?如果對方已經認證并抵扣,就需要寄給對方進行沖賬。如果對方還沒有認證,則不需要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希望你今后在會計工作中遇到任何問題都能夠據實處理。
- 上一篇:利息收入記賬借什么貸什么
- 下一篇:商品銷售折扣有哪兩種核算方法
-
小規模納稅人開普通發票要交稅嗎
小規模納稅人指年銷售額不超過500萬元的納稅人。開普通發票是小規模納稅人用來記錄銷售收入的常見方式。那么,小規模納稅人開普通發票需不需要繳稅呢?下面將為您一一解答。小
-
合同條款怎么簽訂,發票怎么開具
首先,需要確認合同的內容是否符合雙方的意愿和需求,如果有爭議需要協商后再簽署。其次,根據合同條款填寫合同內容,可以自行起草或者請律師代為起草。最后,雙方進行簽字蓋章,確保合
-
紅字沖銷的增值稅發票怎么做賬
增值稅專用發票紅字沖銷憑證怎么做?綜合以上所述,在收到紅字發票時做應交稅費的應交增值稅紅字科目記錄,等收到正確發票后再做進項稅的應交增值稅科目處理。值得注意的企業不能按照紅字發票的
-
作廢發票需要什么前提條件,發票作廢有啥影響
在作廢條件明了后,又有哪些情況下的發票需要作廢呢?發票可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作廢的,想要作廢發票必須滿足三個條件:正常來說,企業作廢的發票不會過多,因為退回或者折讓的發生頻率并不大。
-
建筑圍擋制作安裝開什么發票
建筑圍擋制作安裝開什么發票呢?圍擋材料,這個應該屬于建材類型營業范圍,建材批發零售.目前營業范圍的概念比較弱化,而且這是工商管理的范疇,稅務機關只關心是否是虛開發票,至
-
辦公室裝修購買的裝修材料專用發票可以抵扣嗎
辦公室裝修購買的裝修材料專用發票可以抵扣嗎?辦公室裝修購買的裝修材料專用發票可以抵扣.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
-
發票已收到款未支付會計分錄
發票已收到款未支付會計分錄企業收到發票但未付款時,會計分錄為:借:庫存商品等(根據發票內容計入對應科目)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貸:應付賬款待企業支付款項時,會計分錄為
-
餐飲業加盟保證金要開發票嗎
餐飲業加盟保證金要開發票嗎,數豆子為大家整理相關資料。餐飲業加盟保證金要開發票嗎相關的稅收法規沒有規定不可以向購貨方是餐廳而不能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对鲋刀悓S冒l票使用規定》
-
工會可以收增值稅專用發票嗎
工會可以收增值稅專用發票嗎,數豆子為大家整理相關內容如下。工會可以收增值稅專用發票嗎工會經費的列支工會經費主要用于職工的教育和工會活動,其開支范圍如下:1、宣傳活動支出。包括工
-
被沖紅的發票查的到嗎
被沖紅的發票查的到嗎,數豆子為大家整理了如下內容。被沖紅的發票查的到嗎以前年度銷售退回會計分錄怎么寫?(1)調整銷售收入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貸: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