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購比價如何審計和增值稅籌劃

月下載量10,000+職場必備資料

采購比價如何審計和增值稅籌劃,經常有小伙伴遇到這個問題,下面由數豆子為大家整理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一、采購比價審計的常用方法

1。內部比較法。

大型的公司內部往往存在多個相互獨立的采購組織。通過對內部各個采購組織的采購價格進行比較。是判斷待審的采購價格是否合理的最直接方法。

2.市場詢價法。

通過市場詢價掌握擬審計物資不同供應商價格信息。經比較后確定有利于企業的最優價格作為審計標準 要求對同一類物資至少調查三個以上供應商的價格信息進行比較

3.綜合比價法。

對所購物資的進價及其他相關費用。經綜合比較后確定有利于企業的最優價格作為審計標準。

4.提供證據法

審計人員對擬購物品的關鍵部件。要求供貨方提供外購發票或加工圖紙。作為檢驗其報價是否合理的依據 該種方法主要適用于對非標物資如設備采購的審計時應用。例:我們在審計某公司設備動力部采購電視總裝潔凈裝置時。對供應商一重慶XX廠所報的一個關鍵設備一空氣凈化處理器及加濕裝置報價產生疑慮。對此進行調查后發現。重慶XX廠的實際進價與給我公司的報價存在較大差異。取得證據后。通過采購人員與重慶XX廠進行交涉。降低了該套裝置的結算價。實際為我公司挽回經濟損失近50O00元。

5.限價法

根據物品的近期成交價。并考慮市場變動因素后確定最高限價。以此作為控制該物品采購價格的審計標準此種方法主要針對市場價格變化較快。而交貨周期相對較長物資的采購。審計人員可要求供需雙方簽定相應協議。以交貨時市場的平均價格為最高限價來控制采購價格如進口汽車的采購

6.成本分析法。

對非標準物資。一般情況下由供應商根據需方的圖紙進行專門加工定制。市場上無相應的價格可比較。對此類物資采購的審計。通常需對構成物品價格的各種要素(料、工、費、利、稅)進行分析、計算,確定該物品的公允價格。以此作為審計標準的方法

7.專家協助法。

利用企業內部各種專家及外聘專家。協助審計人員進行采購比價審計此種方法主要適用于對專業性相對較強、科技含量較高的物資的采購的審計。在企業內部常見用于科研、設計開發所需物資采購的審計時使用選擇適當的比價審計方法是取得理想審計成效的關鍵。針對具體物資的采購比價審計。往往不是用單一的方法進行審計。而需要結合物料的具體特性、市場資源的具體情況等。采用多種方法并行審計方能取得實效。

二、采購比價的計算與增值稅籌劃

由于營業稅與銷售有關,而與采購無關。采購總支出就是成本,所以營業稅階段的采購策略就是“誰的售價低就買誰的貨”。不過實行增值稅制之后,就不一樣了。增值稅制下,我們的采購支出,將會被分為不含稅采購成本和進項稅額,因此,在采購總支出一定的情況下,能不能拿到增值稅專用發票?拿到了多少進項稅額?都直接影響到企業增值稅負的高低,進而影響到企業的采購成本,最終影響到企業利潤的多少。

剛接觸增值稅,容易產生的誤區是僅關注增值稅的多少,僅關注稅負。其實我們應該關心的是營改增后的“利潤”,而不是“稅負”。因為稅負是銷項減進項算出來的,進項你給了上家,銷項你從下家那要過來了,差額交上去就是了,它壓根就是“體外運行”的。所以只要能從下游企業要來足夠的銷項,就行了。把重點放在營改增后的“利潤”指標上吧。

話題再回來,比如從不同的材料供應商處采購,取得的進項稅額不一樣,不僅會導致增值稅負不同,也會導致采購成本差異,以及附加稅費不同。既然“利潤”才是我們的目標,那我們找一下從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采購比價的利潤平衡點。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