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提折舊怎么算?

月下載量10,000+職場必備資料
  計提折舊怎么算?計提折舊,是公司財務處理時,預先計入某些已經發生、但是未實際支付的折舊費用。
  
  計提:
  
  1、根據制度規定,計算、提取有關的(留存、減值)準備。
  
  2、在權責發生制前提下,預先計入某些已經發生但未實際支付的費用;
  
  計提折舊時需要區分會計期間和折舊期間,這兩者所指的期間不一定相同。折舊期間指的是開始計提折舊時依次順延的年限,比方說從2000年3月開始計提折舊,對于折舊而言的第一年是2000年3月到2001年3月;而會計期間在中國通常是指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
  
  折舊方法:
  
  1、折疊平均年限法
  
  又稱直線法,是將固定資產的折舊額均衡地分攤到各期的一種方式,各期計提的折舊額是相同的。
  
  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折舊年限(也可是月數)。
  
  例:甲企業有一廠房,原值為300000元,預計可使用10年,預計報廢時的凈殘值為5000元,廠房采用平均年限法計提折舊,要求計算該廠房的年折舊額。
  
  年折舊額:(300000-5000)/10=29500元。
  
  2、折疊工作量法
  
  根據實際工作量計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計算時先計算出每單位工作量的折舊額,再根據每單位工作量的折舊額乘以預計使用的工作總量計算出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
  
  例:乙企業有一輛專門用于運貨的卡車,原值為30000元,預計總行駛里程為300000公里,(假設報廢時無凈殘值),當月行駛30000公里,要求計算卡車的月折舊額。
  
  解:單位工作量的折舊額=30000/300000=0.1(元/公里)
  
  月折舊額=30000×0.1=3000元。
  
  目前最常用的最簡單的一種方法就是這種方法。
  
  3、折疊年數總和法
  
  年數總和法.是將固定資產原值減殘值后的凈額乘以一個逐年遞減的的分數計算年折舊額,分子代表固定資產尚可使用的年數,分母代表固定資產使用年數的序數之和。如使用年限10年,則分母為:10+9+8+7+6+5+4+3+2+1=55,第一年分子為10,第二年分子為9以此類推。
  
  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殘值)╳可使用年數÷使用年數的序數之和
  
  年數總和法計提折舊公式:年折舊率=該年尚可使用年數/各年尚可使用年數總和=(預計使用年限-已使用年數)/[預計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年限+1)÷2]
  
  年折舊率=該年尚可使用年數/各年尚可使用年數總和=(預計使用年限-已使用年數)/[預計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年限+1)÷2] 年折舊額=應計提折舊總額×年折舊率
  
  例:有一臺設備,原值78000元,預計殘值2000元,預計可用4年,試用年數總和法計算每年折舊額。
  
  解:年數總和=1+2+3+4=10
  
  第一年=(78000-2000)×(4/10)=30400
  
  第二年=(78000-2000)×(3/10)=22800
  
  第三年=(78000-2000)×(2/10)=15200
  
  第四年=(78000-2000)×(1/10)=7600
  
  4、折疊雙倍余額遞減法
  
  雙倍余額遞減法是不考慮固定資產殘值的情況下,根據每期固定資產帳面凈值和雙倍直線法折舊率計算固定資產折舊的一種方法。
  
  年折舊率=2÷折舊年限*100%
  
  月折舊額=年折舊率╳固定資產賬面凈值÷12
  
  年折舊額=每年年初固定資產賬面凈值×年折舊率
  
  最后2年折舊額=(固定資產賬面凈值-預計凈殘值)÷2
  
  實行雙倍余額遞減法的固定資產,應當在其折舊年限到期前二年內,將固定資產凈值扣除殘值后的凈額平均分攤。
  
  例:某企業于1998年12月20日購置并投入使用一項常年處于震動、超強度使用生產用固定資產,原價為400000元,預計使用年限為5年,預計凈殘值12000元,在2001年12月30日按規定提取固定資產減值準備20000元,在2003年12月28日將該固定資產變價處置,收到變價收入11000元(假設不考慮其他相關稅費)。該固定資產經稅務部門批準,按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企業采用納稅影響會計法核算所得稅,所得稅稅率為33%,要求:計算該固定資產每年的折舊額,并編制相關會計分錄。
  
  解:年折舊率=2÷5×100%=40%
  
  以上就是關于計提折舊怎么算的詳細介紹,更多與計提折舊有關的內容,請繼續關注數豆子會計網, 希望本文對你有所幫助。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