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費用分攤的方法

月下載量10,000+職場必備資料

制造費用分攤的方法,財務人員經常會遇到此類問題,下面由數豆子為大家整理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制造費用的產生環境是由于生產多個產品而產生的,如果只生產一種產品,則不存在制造費用。它包括生產部門(車間)管理人員工資、折舊費、辦公費、水電費、機物料消耗、勞動保護費、機修費、停工費等。

制造費用分攤有以下五種方法,生產工人工時比率法;生產工人工資比率法;機器工時比率法;年度計劃分配率法;直接成本比率法。下面根據分配法的特征,分別向大家介紹選擇。

一、生產工人工時比率法。該方法以生產工人所耗用的工時為基準,對制造費用進行分攤。這種辦法適用于生產統計完善(能準確統計工人生產該產品的工時)和生產產品的市場價值相差不大的情況。

例如某公司生產A、B兩種產品,公司有生產統計基礎良好,能準確統計工人生產產品的工時。A?B兩種產品在市場上的價格相差不大。則可以選用此法。

二、機器工時比率法。其條件和一差不多,都要求有人統計機器使用時間,這種方法適用于產品的制造幾乎只由機器完成,而人只是作為守候性質存在的企業,自動化程度高的企業可以采用此法。

三、年度計劃分配法。這種方法適用于開展企業預算,能基本可靠的獲得產品市場價值的企業。通過市場價值與會計成本(扣除制造費用)之間的關系,利用產品成本=直接成本+制造費用*分配率的公式進行計算。該分配率按照產品的市場價值進行分攤。這種方法,將制造費用和產品價值結合,有利于反映產品的成本配比關系,高價值產品承擔高制造費用,低價值產品承擔低制造費用。這對于準求企業價值最大化有一定好處。如果某種產品,將其分攤的制造費用+直接產本都小于零,說明沒有任何市場價值可言,完全可以放棄生產這種產品。這種方法很值得使用,畢竟我們產品的成本最終是靠市場來補償,如果核算的成本連市場都無法彌補,哪不如散伙得了。

四、直接成本比率法。這種方法是利用直接成本的比率來分攤制造費用。這種方法的科學性不是很好,一般不常用。

五、生產工人工資比率法。這種方法比較簡單,工人工資比率可以很容易得到,但要求生產產品之間的勞動力交叉情況較少,或幾乎沒有勞資交叉情況。為了解決勞動力交叉的情況,有的公司往往實行勞資買賣關系,且勞資買賣可以通過考勤機來完成。操作方法如下:假定A產品工人是3個,每個人的工資為1200元,B產品工人是4個,每人的工資是1100元,每月以40小時計算,A產品滿勤為120小時,B產品為160小時。根據勞資買賣關系,A產品向B產品購買了70小時,B產品向A產品夠嗎了40小時。則計算A和B的工資比率。先計算出每個工人的工時工資,在進行買賣交換。然后重新匯總,就可計算出個各個產品的工資比率。

這種方法適用于中小公司,公司人力資源不是很豐富,生產產品不是很多,且公司沒有設置生產統計的企業用,還可以不用考慮產品價值。其核算成本很低。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