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審計之“一穿二畫三問四看五察”

月下載量10,000+職場必備資料

內部審計之“一穿二畫三問四看五察”,財務人員經常會遇到此類問題,下面由數豆子為大家整理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集團公司內部審計工作做什么?怎么做?什么結果?一直是困擾內審人員的問題,許多剛入行的內審人員,更是瞎子摸象,各有各的說法,內審該如何做呢?內審增值群內也有不同的群員提出類似的問題,我個人感覺應該是作如下考慮:

第一是遵重現實原則,即是根據本集團公司的實際情況和現有階段作出適合自己的內審策略,天下沒有一招通食的方法,再好的方法策略也要適合本身的現狀,具體可考慮成立階段內審應以基礎業務為主,財務,制度,流程,規范才是重點與關鍵,有同行問,沒有制度與流程怎么審?很簡單,我們查實沒有相關的操作制度與流程,即作出內審建議:完善公司相關的制度與流程。OK收隊回家。

第二是遵循階梯原則,即所有審計業務開展考慮的是從低級往高級發展。首先考慮是財務會計的審計,基本業務操作流程的審計,作業過程的分析與規范;然后再做另一個階梯的運營效果與效率審計,提升公司經營能力,快速這企業發展保駕護航,切不可充大頭,一上來就專項,一出手就散打,沒有基本功,專業短平快,我看你死得快。

第三是遵守現場原則,我曾經在微信,博客說過,內審工作要往前移,風險往前挪,內控往前伸,業務往深鉆。從管理角度分析,誰掌控了現場,誰就掌握了整個管理重點。這也符合戰爭規則,讓聽到見炮聲的人作決策。同樣,做為內審人員,也要親臨現場,掌握第一手資料,掌控事態的過程和發展,才能第一時間,第一現場及時為企業做出正確的決策 。

具體作業包括以下技巧:

一穿:進行穿行測試。

二畫:畫流程圖,畫決策樹。

三問:問經過、問原因、問建議。

四看:看制度,看控制,看員工、看協調。

五察:察存在,察完整,察足值,察權屬,察安全。

有志者,可深入,可考慮,可參用以上作用與技巧。

其實,告訴大家一個秘密,我也曾經是一個模板族。如果能夠從書房的角落里翻出我那個250G的移動硬盤,你會發現里面的各種excel、ppt報告模板玲瑯滿目,都是我當年如饑似渴搜集的。有了這些模板,心中是滿滿的充實感,好像硬盤里的模板就是自己的滿腹經綸,可以經天緯地了。唉,too yong too simple啊,sometimes naive。時至今日,估計其中我看過的,不足千分之一。也幸好如此,因為看了也純粹是浪費時間。

所謂模板,往往是一些好心人總結的審計套路和樣式,它或者根據某個公司的具體情況而來(所以很大可能并不適用你所在的公司),或者是足夠的泛泛以覆蓋大部分公司(所以跟你們公司的具體情況還是不搭),大致參考也許可以,想偷懶,拿來就用,那么審計是肯定做不好的。如果你已經做過幾年的內部審計,但跟人交流還是沒有自己的見解,一提到要做新項目第一反應就是上網或者找朋友要模板,那么很可能你就是模板族了。

依賴各種模板是種生理病癥,根子在于心中缺少真經。用填模板的勤奮掩蓋動腦子的懶惰,日復一日,看上去做過很多項目,實際上只是重復地填了一些模板而已。

所以,跟我一起念拯救模板族的真言:問、看、思、目標、流程、風險。

以計劃一個采購審計為例,示范一下這段真言如何使用。

問,不是問人要審計計劃的模板,而是問跟這個項目相關的利益各方,聽聽他們的關切。不要一想到做項目就是找模板抽樣填底稿,走出你的辦公室,去問所有跟這個項目可能相關的人。很多時候,有價值的信息在這個階段會直接跳到你的眼前,而如果埋頭于填模板,則永遠不會發現。

首先,要問自己,為什么要做這個項目,審計目標是什么?是年度計劃中的一個例行項目,還是因為什么情況突然安排的例外項目?是常規審計還是掩蓋在常規審計下的有特定對象和事項的專項調查?你自己心里要有個思路和方向。套用一句雞湯般的話,叫沒有目標的船,永遠不會遇到順風。沒有審計目標,你永遠不會知道自己要審什么。

然后,下面的這些人,都可以視情況去問。

問董事會的大佬,比如審計委員會的主席(這個視各人各公司和具體項目情況而定,只是小范圍適用。有些審計同仁可能從來沒見過董事會成員。),對這個項目有什么想法和建議。

問公司的總裁或者總經理,對采購部的期望是什么,什么地方比較滿意,什么地方希望審計進行項目時多關注一下。審計部能夠切實了解并協助解決高層的關切,這是價值體現的一部分。

問采購總監,采購部過去一年的主要成績,新的一年的主要工作目標和計劃,重點和難點,供應商的開發和培養,采購員的培養、輪崗等等

問公司的成本經理,過去一段時間內公司的成本趨勢,各種材料成本的分析是否發現任何異常。

問生產部門和品質部的進料檢驗,采購材料的品質如何,有沒有因為進料品質問題導致停線,最近有沒有跟采購部吵架。

問設備維保部門,設備維保的合同執行得如何?備品備件的庫存水平,質量如何,耗用如何

問財務的應付賬款部門,供應商的賬期,付款,

問公司的法務部門,有沒有跟供應商的糾紛和官司

只要你覺得有關,你可以繼續問下去。問之前記得先列好提問的提綱,問完后記得做好筆記以便記錄和綜合分析。至于具體怎么問,那是另一個專門的話題,也就是審計談話技巧了。

問完這些人,如果你的談話水平不錯且各部門基本配合的話,你會搜集到很多有用和有趣的信息,對采購部,也有了個立體的影像了。

看,是在正式審計之前,先看能夠搜集到的相關資料。

看采購部的組織架構圖和崗位說明書,知道都有哪些人,分工是什么,職責是什么

看采購部的KPI指標,看看業績達成情況,看看驅動他們的都是哪些指標

看采購部的人員檔案,過往工作經歷,獎懲,從知識和工作背景上是否能夠勝任(視公司情況而定,有的公司查閱人員檔案會很敏感)

看采購部的SOP,看看采購部的具體各項業務是如何開展的

看公司的授權書,對各項采購業務的授權是多少

看系統里的采購訂單,分個類,排個序,用數據透視表來回折騰多角度看看,看看一年采購花了多少錢,前10大供應商中有沒有新進的供應商,過去幾年哪些供應商的采購份額發生較大變化,等等。

看被列入黑名單的供應商

看供應商考核的評分表。

看以前的有關采購的各種審計報告。等等

看完這些,采購部是朝著什么目標按什么方式流程運轉(至少書面上的),應該了然于胸。

思,是在問和看的基礎上,進一步動動腦子,結合目標,流程,風險三真言,來考慮這些問題:

1采購部的工作目標是什么?高層對采購部的期望是什么?這種期望體現在其部門目標和KPI考核中了嗎?實際的完成情況如何?

2目前的制度和流程從內控設計的角度上是否完善和合理?能否支撐采購部的各項目標的完成?

3大家對采購部的抱怨和不滿都有哪些,集中在哪些方面?哪些地方比較可疑甚至存在潛在舞弊風險?

4有哪些供應商比較奇怪?(新供應商突然占了很大份額,老供應商突然被下掉,被列入黑名單的供應商,被從黑名單中恢復的供應商等等)

5有哪些采購員比較奇怪?

6重點的風險在哪里?

展開一下,所謂目標、流程、風險,是思考和審視任何一項業務或部門時的一個切入角度,即業務的目標是什么?為了達成目標,具體是怎樣的流程來組織人、財、物實現?在這個過程中,有哪些可能的風險?沒有目標,就沒有風險,從弄清楚業務的目標和流程做為起點,然后才能去評估風險。

至此,一個采購審計的計劃應該已經大致了然于胸了,接下來,就是起草一個審計計劃了。審計目標,審計期間,主要審計的流程/控制點和風險,時間安排,人員安排,等等。

沒有漫無目的的問人采購審計應該怎么做,也沒有機械地去填一個計劃模板,但你對這個項目的計劃和實施卻是前所未有的信心百倍。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