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保期的商品什么時候確認收入

月下載量10,000+職場必備資料

質保期的商品什么時候確認收入,最近很多小伙伴關注這個問題,下面由數豆子為大家整理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質保期的商品什么時候確認收入?

就工商企業來說,銷售商品是其主營業務,應否和何時確認在銷售商品中形成的收入對企業的經營業績有很大的影響。

準則對此提出了四個確認條件:

(1)企業已將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購貨方;

(2)企業既沒有保留通常與所有權相聯系的繼續管理權,也沒有對已售出商品實施控制;

(3)與交易相關的經濟利益能夠流入企業;

(4)相關的收人和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其中,條件(1)和(2)主要解決何時確認收入問題;條件(3)和(4)主要解決應否確認收人問題,四個條件都需要會計人員的主觀估計與判斷。從實施中反饋的意見來看,何時確認收入問題最復雜也最難判斷。因此,筆者擬從相關法律中尋求依據,對國內和國際貨物買賣中的收入確認時間問題進行探討,以期有助于企業會計人員在實務中及時、準確地確認收入。

國內貨物買賣中收入確認時間的分析

(一)所有權轉移時間。這既是買賣合同的核心要素,也是確認收入的必要條件。

(二)風險轉移時間。根據我國《合同法》的規定,風險轉移時間(風險承擔的規則)確定如下:(1)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交付前由賣方承擔;交付后由買方承擔。但當事人另有約定或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2)因買方的過錯使標的物不能按照約定的期限交付的,買方應承擔自約定交付之日起至實際交付時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

相關解讀資料:

收入是企業利益相關者關注的關鍵性盈余指標,收入確認正確與否將會關系到企業利潤總額、凈利潤、權益凈利率等系列指標的結果,進而影響經營管理層、股東等企業利益相關者的預期和進一步行為。但收入確認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帶有一些主觀性,給適當確認收入帶來了麻煩,也給財務造假提供了機會。

收入確認需要會計準則進行規范和指引。會計準則需要在原則導向與規則導向之間進行權衡和協調,以盡可能在反映經濟實質的基礎上提高實務操作性。陳毓圭(2005)指出,規則是用條文的形式來規范社會生活,什么樣的情況就怎樣進行處理,條條框框,涇渭分明,對號入座;原則是給出一些道理和邏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數豆子提供。

財政部2006年2月發布的《企業會計準則第 14 號----收入》(CAS 14)對商品銷售收入確認進行了規范,與IAS 18基本相同,是以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是否轉移給了購買方作為收入確認的基礎和確認時點的判斷標準。這里講的風險,是指商品可能發生減值或毀損等形成的損失(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應用指南(2006.10.30)第二部分的解釋),可進一步分為實體風險和市場風險,實體風險指商品物質實體滅失或者結構遭遇重大破壞而喪失使用價值的風險

從本文整理的關質保期的商品什么時候確認收入的參考資料,大家看出什么沒有,雖然是圍繞本話題,但也需要大家好好推敲。本文僅作參考。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