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審案例:存貨舞弊解析

月下載量10,000+職場必備資料

內審案例:存貨舞弊解析,在會計行業經常會遇到此類問題,下面由數豆子為大家整理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三人行必有我師。我一直相信事理越辯越明。

我的職業生涯開始于某4大會計師事務所,從事了一些年的外審工作,也有1年多的海外交流工作經驗,但畢竟老Pa(下級員工私下對合伙人的稱呼)不是我的目標,自認也沒有能力熬到那把椅子,于是進入了一家美國500強公司,DB,擔任亞太區內審經理。說是經理,其實就是一干活的,上有領導,下無小兵。但現在想來,這些年“干活”的經歷讓我掌握了大量內審的實務工作經驗,就是老外所說的 hands-on 經驗。同時,我還要獨立完成寫報告(全英文),清Q (報告交給老板復核會有很多問題 “query”,要一一清除),組織子公司管理層和總部領導一起開會,跟蹤審計發現事項 (“issue”)的解決…… 說實話這些年確實很忙,但回頭看來還是相當充實的一段經歷。相比于整日埋頭于報告和開會的那些純粹“經理”來說,我自認為這些年的內審實務經驗讓我的工作更扎實,也讓我在和高管們的溝通中有了更多的底氣。

其實你如果在企業呆久了,就會發現大多數的管理人員擅長的其實是“說”,而且是說條條框框的道理,真的讓他們“做”,或者讓他們說出細節和門道,他就開始支支吾吾模模糊糊了。作為內審,這個時候你就開始覺得腦子有點亂了,其實這是一個明確的信號----這家伙開始胡謅了!這個時候你一般有兩個選擇:

1。 重復剛才的問題,重點詞匯做強調,讓他給出明確的答案 ---- 這個做法會給他一個下馬威,當然有時候也會引起他的防范和反感,對接下來的工作不利,或者

2. 就此打住,私下里找其他途徑獲取答案----這樣做會給他留點面子,但增加審計時間,而且你從其他途徑獲取的答案如果形成issue,你還需要回到他這里來確認。否則寫在報告里就會留下后患,這是后話了。

說岔了,言歸正傳。說起我從外審轉入內審后不久,和比我年長幾歲的另一個經理在上海閔行區的一家子公司作審計。這是一家工廠,負責生產產品賣給中外的關聯方銷售公司,年銷售額$100 M (1億美元)以上,其president也因為身為1 million club的一員,而且又是DB在中國的元老,而在整個集團享有較高的聲望。審計過程中,我發現該公司在其他應收款(OR)科目某年底有240萬元的余額。對外資企業來說,OR科目的余額一般比較固定,無非是一些押金/質保金,員工借款,待攤費用等。因此看到這筆不小的金額掛在年底我覺得有些奇怪,問財務總監,回答是年底清庫存時有些不需要的原材料賣給第三方形成的余額。

一般來說,對于外審而言,看到這里也就可以了,畢竟人家有發票,又有合理解釋,而且因為不是專項的樣本測試,也不一定需要查3單對應(發票,訂單,出庫單)。而且這筆余額次年3月底就沒有了,對外審來說通過期后事項也沒發現有問題。

但對內審而言,這是一筆有點奇怪的交易,有幾個顯而易見的問題直接會冒出來:

1。 把不需用的原材料賣給第三方在DB甚至大多數企業很少發生,尤其是這么大金額的一次性交易;

2. OR顯示的客戶名稱不是該其企業的客戶(還記得該企業產品都賣給關聯方么?)

3. 這樣的交易發生在年底也比較奇怪,因為年底大家都忙著沖業績,哪有時間來整理庫存。況且DB對企業的存貨余額有明確指標,存貨太高會影響管理層業績。

4. 相關的支持性文件是否都齊備,包括出庫單,年后收款單等。

于是找來財務總監,問出以下幾個具體的問題,事后的進一步審計結果和財務總監的答案一并附上:

1。問:這家客戶(A)是怎么找來的。

答:采購部門找來的。以前只從A這里買原材料,從來沒有賣材料給A (采購部門找客戶?)

問:為什么要賣材料給A。這些材料當初是從A這里買的么?

答:我們自己不需要了,產品停止生產了。不是從A買來的。

問:你自己都不需要,A買過去干什么,何況他為什么同意按照你的庫存價格購買,(A是不是腦子有病)

答:這個我就不清楚了

問:賣出去的存貨清單有沒有

答:我去找找看(過了兩天弄了一份給我,但怎么看都像現編的,VAT發票上也沒有明細)

問:為什么這些型號的材料年底的存貨帳上還剩很多?既然不需要了,為什么不全部賣掉?

答:這些要問采購部 (采購部最后沒有給出原因)

2.問:把12月份賣出去的發貨單找來給我看

答:當時很著急,沒有相對應的出庫單

問:那么物流公司的運單或者運輸記錄拿來看

答:是A安排的物流公司,我們這里沒有任何單據。

問:發貨沒有任何記錄是不是內控有問題

答:是的,這是我們的疏忽,以后一定改正(財務總監覺得最后問題落在內控失誤上,無關痛癢,想趕緊認罪就這么完了。豈料我的興趣剛剛提起來)

3.問:3月份這筆余額為什么沒有了,是收款么?

答:今年開始我們又收到了訂單,開始逐步回購這些貨物,3月份全部按原價回購了,應收應付相抵。

問:其間沒有實際的款項結算?

答:確實沒有。

問:把3月份回購時候的入庫單拿來看

答:找不到了。

問:這些貨物賣出買進有沒有合同

答:有 ,連忙拿給我看(合同雖然簡單,但沒有明顯漏洞,簽字人是采購經理。 她哪里知道我要這份合同不光是為了了解買進賣出的合同依據,更是要拿到舞弊的罪證----因為整個故事到現在都是財務總監跟我“說”的,沒有出庫單,入庫單,運單,銷貨/購貨清單,就是說沒有任何的紙面依據,萬一他們到時候翻供,我這里就什么證據都沒有了。但這份合同形成了最重要的證據,把整個賣出買進的過程說的一清二楚,簽字蓋章,再也賴不掉)

事后我有把一部分的相關問題問了一遍采購經理,得到了近似的答案。最后再問了President,他老人家竟然聲稱對整個事件不是很了解!

這里就可以交代背景了,該公司作為集團內的主要生產廠家,管理層最重要的業績之一就是存貨水平,年底的存貨水平一定要降到指標以下,才能拿到這部分的獎金。我想大家應該多少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情了吧?

具體的審計工作到此為止,畢竟我們不是警察律師,不能再繼續深挖。有些朋友可能會覺得不過癮,因為這么多疑點還沒有解開,也遠未到水落石出的時候。但我想告訴你的是,這就是內審最特殊,也是最需要水平的一點:你怎么樣把所有現象都挖出來,有條不紊的列在報告里,其中植入一條思路引導報告閱讀者自己得出你想要的結論。報告之外,我們還通過其他途徑與該公司President的美國老板取得聯系,讓他知道這件事情的重要性;另外,美國總公司的CFO也得知了此事,壓下來讓他們集團內部調查。最后的結果是:

1。該子集團的調查工作沒有獲得明確的結論,該President也沒有供認造假,但他的年終獎只拿到一半,40萬人民幣;

2.該公司的財務總監(就是前面回答了很多問題的那位),3個月后離職了。我相信這件事情不是她主導,但因為她年輕也沒有根基,做了替罪羊

我希望給各位分享的幾點經驗是:

1。與外審不同,內審更多的要看合規性(compliance),合理性(reasonableness)。第二點需要一定的功力;

2.如果你發現了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并且得到一些證據支持,要盡力查下去。在這件事件中,我那位年長的同事曾經勸我別再多費力氣了,他覺得只是一筆常規的交易。

3.內審不是警察,你不要希望弄清黑與白,你需要做的是把現象和證據按照合理的方法列示給管理層,讓他們自己調查作出結論。你要相信,有些結果雖然你不一定知道,但有你的功勞。

4.作內審需要有熱情,對內審缺乏熱情,或者不喜好鉆研的內審,更多的會把工作留于表面。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