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核算的四個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則

月下載量10,000+職場必備資料

會計核算的四個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則,關于這個問題一直被各位會計們所關注,本文整理了會計中與會計核算相關的內容,一起來看看。

一、會計核算的四個基本前提

1、會計主體

會計主體是指會計所服務的特定單位,它明確了會計工作的空間范圍。

《企業會計準則》規定:“本準則適用于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所有企業?!边@實質上就是說,凡實行獨立核算的企業是會計主體,對企業發生的各項財務收支及其他經濟業務進行會計核算。

2、持續經營

《企業會計準則》規定:“會計核算應當以企業持續、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為前提?!倍豢紤]企業是否將破產清算。它明確了會計工作的時間范圍。

3、會計期間

企業經濟活動的連續性決定了會計活動是連續不斷的,如何將企業連續的經濟活動以階段成果形式反映出來,及時地為企業、政府及所有者提供企業經濟和經營狀況的信息,這就涉及到會計期間劃分問題。《企業會計準則》規定:“會計核算應當劃分會計期間,分期結算賬目和編制會計報表。會計期間分為年度、季度和月份,年度、季度和月份的起訖日期采用公歷日期?!?/p>

4、貨幣計量

在會計核算中,可能涉及到多種貨幣,由于各種貨幣單位之間的匯兌率是不斷變化的,這就要求企業會計必須確立一種貨幣單位為記賬用的貨幣單位,其他所有的貨幣、實物、債權債務等,都可以通過它來度量、比較和稽核。這一貨幣單位稱之為“記賬本位幣”?!镀髽I會計準則》規定:“會計核算以人民幣為記賬本位幣,”同時還規定:“業務收支以外幣為主的企業,也可以選定某種外幣作為記賬本位幣,但編制的會計報表應當折算為人民幣反映?!?/p>

二、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

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是指進行會計核算必須遵循的基本規則和衡量會計工作成敗的標準,具體包括三個方面:衡量會計信息質量的一般原則;確認和計量的一般原則;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則。

1、衡量會計信息質量的一般原則

1)客觀性原則。它要求會計核算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為依據,如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

2)可比性原則。它要求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按照規定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會計指標應當口徑一致、相互可比。

3)一貫性原則。它要求企業的會計核算方法前后各期應當保持一致,不得隨意變更。如有必要變更,應當將變更的內容和理由、變更的累計影響數,以及累計影響數不能合理確定的理由等,在會計報表附注中予以說明。

4)相關性原則。它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能夠放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已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5)及時性原則。它要求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及時進行,不得提前或延后。

6)明晰性原則。它要求企業的會計核算和編制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2、確認和計量的一般原則

1)權責發生制原則。它要求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已權責發生制為基礎。凡是當期已經實現的收入和已經發生或應當負擔的費用,不論款項是否收付,都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凡是不屬于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在當期收付,也不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

權責發生制與收付實現制相對。收付實現制是指以實際收到或付出款項作為確認收入或費用的依據。

2)配比原則。它要求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收入與其成本、費用應當相互配比,同一會計期間內的各項收入與其相關的成本、費用,應當在該會計期間內確認。

3)歷史成本原則。它要求企業的各項財產在取得時應當按照實際成本計量。其后,各項財產如果發生減值,應當按照規定計提相應的減值準備。除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另有規定外,企業一律不得自行調整其帳面價值。

如果資產已經發生了減值,其帳面價值已經不能反映其未來可收回金額,企業應當按照規定計提相應的減值準備。

4)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它要求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合理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的界限。凡支出的效益僅及于本會計年度(或一個營業周期)的,應當作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幾個會計年度(或幾個營業周期)的,應當作為資本性支出。

3、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則

1)謹慎性原則。它要求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要謹慎處理經濟活動中的不確定因素和風險因素,不得多計資產或收益、少計負債或費用,也不得計提秘密準備。

2)重要性原則。它要求企業在會計核算過程中對交易或事項應當區別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對資產、負債、損益等有較大影響,并進而影響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據以作出合理判斷的重要會計事項,必須按照規定的會計方法和程序進行處理,并在財務會計報告中予以充分、準確地披露;對于次要的會計事項,在不影響會計信息真實性和不至于誤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作出正確判斷的前提下,可適當簡化處理。

評價具體項目的重要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一般來說,應當從質和量兩個方面綜合進行分析。從性質來說,當某一事項的數量達到一定規模時就可能對決策產生影響。

3)實際重于形式原則。它要求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核算,而不應當僅僅按照它們的法律形式作為會計核算的依據。

例如,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資產。雖然從法律形式來看承租企業并不擁有其所有權,但由于租賃合同中規定的租賃期相當長,接近于該資產的使用壽命;租賃期結束時承租企業有優先購買該資產的選擇權;在租賃期內承租企業有權支配資產并從中受益。從其經濟實質來看,企業能夠控制其創造的未來經濟利益,所以,會計核算上將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資產視為承租企業的資產。

如果企業的會計核算僅僅按照交易或事項的法律形式或人為形式進行,而其法律形式或人為形式又未能反映其經濟實質和經濟現實,那么,會計核算的結果不僅不會有利于會計信息使用者決策,發而會誤導會計信息使用決策。

以上就是關于會計核算的四個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則的詳細介紹,更多與會計核算有關的內容,請繼續關注數豆子,希望本文對你有所幫助。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