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分析報告的六個要點

月下載量10,000+職場必備資料
  一份成功的企業經營分析報告,不僅可以揭示企業經營中遇到的問題,還可以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創造價值途徑。本文總結了六點,即企業籌資分析、投資分析,生產經營成果分析,成本分析,產品盈利分析以及財務分析。
  1、企業籌資分析
  1)企業籌資分析的意義:企業籌資分析有利于保證生產經營順利進行;有利于降低企業籌資成本;有利于權衡收益與風險。
  2)企業籌資成本分析。企業籌資成本是指企業因獲取和使用資金而付出的代價或費用,它包括籌資費用和資金使用費用兩部分。
  企業籌資總成本=企業籌資費用+資金使用費用
  單位資金成本=資金使用費用/(籌資金額-籌資費用)
  企業籌資成本或單位資金成本(資金成本率)能夠綜合說明企業資金籌集的效益狀況,通常資金成本率越低,說明企業籌資效益越好,反之,資金成本率越高,則說明籌資效益越差。
  綜合資金成本=[(某籌資方式成本*該籌資方式籌資額)/各籌資方式籌資總額]的求和
  3)企業籌資結構分析。通過籌資結構分析,可以促使企業籌資結構優化,改善企業財務狀況,提高企業承擔財務風險的能力,降低企業的籌資成本。
  企業負債籌資結構分析
  全部負債構成率=(全部負債/全部資產)*100%
  一般認為該指標為50%比較正常,超過100%為企業破產的警界線。
  流動負債構成率=(流動負債/全部負債)*100%
  一般說,在全部負債構成率正常情況下,流動負債構成率不應太高,否則企業短期償債
  能力可能會受到影響。
  長期負債構成率=(長期負債/全部負債)*100%
  一般說,在全部負債構成率合理的情況下,長期負債構成率較高,對企業生產經營是有利的,因為給緩解企業短期負債的壓力。對企業負債籌資結構分析,不僅可從靜態角度分析各項同結構的合理程度,而且還可以從動態的角度比較各項負債結構情況或變動趨勢。
  企業所有者權益籌資結構分析
  所有者權益構成率=(所有者權益/全部資金(或資產)*100%
  資本的多少反映企業所有者權益的大小,決定了企業資金實力的強弱。因此,一般地說,企業所有者權益構成率越高,說明企業的財務風險越小,資金實力越強。
  企業籌資結構優化分析
  綜合資金成本=負債成本*負債構成率+權益籌資成本*資本構成率
  要進行籌資結構優化,首先要盡量降低負債成本和權益籌資成本;其次,要加大籌資成本低的籌資方式的比重,降低籌資成本高的籌資方式的比重。
  2、企業投資分析
  分析指標:投資產值率、投資盈利率、投資回收期
  3、企業生產經營成果分析
  1)企業生產成果分析。主要分析產品產量、產品品種、產品質量。主要分析計劃完成情況,以及產量增長情況分析。
  2)企業銷售成果分析。主要分析全部產品銷售完成情況分析、銷售合同執行情況分析、市場占有率分析。
  誰擁有市場,誰就擁有主動權。市場的獲得又與各企業的市場分析與營銷計劃相關。市場預測和競爭對手分析在第4章中已簡要說明,營銷策劃在"ERP沙盤模擬”課程中集中體現在廣告費用的投放上,因此從廣告投入產出分析和市場占有率分析兩個方面可以部分地評價企業的營銷策略。
  廣告投入產出分析。廣告投入產出分析是評價廣告投入收益率的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廣告投入產出比=訂單銷售額÷廣告投入
  廣告投入產出分析用來比較各企業在廣告投入上的差異。這個指標告訴經營者:本公司與競爭對手之間在廣告投入策略上的差距,以警示營銷總監深入分析市場和競爭對手,尋求節約成本,策略取勝的突破口。
  市場占有率分析。市場占有率是企業能力的一種體現,企業只有擁有了市場才有獲得更多收益的機會。
  市場占有率指標可以按銷售數量統計,也可以按銷售收入統計,這兩個指標綜合評定了企業在市場中銷售產品的能力和獲取利潤的能力。分析可以在兩個方向上展開,一是橫向分析,二是縱向分析。橫向分析是對同一期間各企業市場占有率的數據進行對比,用以確定某企業在本年度的市場地位。縱向分析是對同一企業不同年度市場占有率的數據進行對比,由此可以看到企業歷年來市場占有率的變化,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企業成長的歷程。
  綜合市場占有率分析。綜合市場占有率是指某企業在某個市場上全部產品的銷售數量(收入)與該市場全部企業全部產品的銷售數量(收入)之比。
  某市場某企業的綜合市場占有率=該企業在該市場上全部產品的銷售數量(收入)÷全部企業在該市場上各類產品總銷售數量(收入)×100%。
  產品市場占有率分析。了解企業在各個市場的占有率僅僅是*9步,如果能夠進一步確知企業生產的各類產品在各個市場的占有率對企業分析市場,確立競爭優勢也是非常必要的。
  某產品市場占有率=該企業在市場中銷售的該類產品總數量(收入)÷市場中該類產品總銷售數量(收入)×100%。
  4、企業成本分析
  成本結構變化分析。企業經營的本質是獲取利潤,獲取利潤的途徑是擴大銷售或降低成本。企業成本由多項費用要素構成,了解各費用要素在總體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分析成本結構,從比例較高的那些費用支出項入手,是控制費用的有效方法。
  在ERP沙盤模擬課程中,從銷售收入中扣除直接成本、綜合費用、折舊、利息后得到稅前利潤。明確各項費用在銷售收入中的比例,可以清晰地指明工作方向。
  費用比例=費用÷銷售收入
  如果將各費用比例相加,再與1相比,則可以看出總費用占銷售比例的多少,如果超過1,則說明支出大于收入,企業虧損,并可以直觀地看出虧損的程度。
  企業經營是持續性的活動,由于資源的消耗和補充是緩慢進行的,所以單從某一時間點上很難評價一個企業經營的好壞。比如,廣告費用占銷售的比例,單以一個時點來評價,無法評價好壞。但在一個時點上,可以將這個指標同其他同類企業來比,評價該企業在同類企業中的優劣。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很可能由于在某一時點出現了問題,而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企業未來的經營活動,正所謂“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所以不能輕視經營活動中的每一個時點的指標狀況。那么如何通過每一時點的指標數據發現經營活動中的問題,引起我們的警惕呢?在這里,給出一個警示信號,這就是比例變化信號。
  5、產品盈利分析
  企業經營的成果可以從利潤表中看到,但財務反映的損益情況是公司經營的綜合情況,并沒有反映具體業務、具體合同、具體產品、具體項目等明細項目的盈利情況。盈利分析就是對企業銷售的所有產品和服務分項進行盈利細化核算,核算的基本公式為:
  單產品盈利=某產品銷售收入-該產品直接成本-分攤給該產品的費用
  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分析,它可以告訴企業經營者哪些產品是賺錢的,哪些產品是不賺錢的。在這個公式中,分攤費用是指不能夠直接認定到產品(服務)上的間接費用,比如廣告費、管理費、維修費、租金、開發費等,都不能直接認定到某一個產品(服務)上,需要在當年的產品中進行分攤。分攤費用的方法有許多種,傳統的方法有按收入比例、成本比例等進行分攤,這些傳統的方法多是一些不精確的方法,很難談到合理。本課程中的費用分攤是按照產品數量進行的分攤,即:
  某類產品分攤的費用=分攤費用÷各類產品銷售數量總和×某類產品銷售的數量
  按照這樣的計算方法得出各類產品的分攤費用,根據盈利分析公式,計算出各類產品的貢獻利潤,再用利潤率來表示對整個公司的利潤貢獻度,即:
  某類產品的貢獻利潤/該類產品的銷售收入= (某類產品的銷售收入-直接成本-分攤給該類產品的分攤費用)/該類產品的銷售收入
  盡管分攤的方法有一定的偏差,但分析的結果可以說明哪些產品是賺錢的產品,值得企業大力發展的,哪些產品賺得少或根本不賺錢。企業的經營者可以對這些產品進行更加仔細的分析,以確定企業發展的方向。
  6 財務分析
  不同企業經營成果的差異是由決策引起的,而決策需要以準確、集成的數據為支撐。財務是企業全局信息的集合地,是數據的主要提供者。財務提供的分析數據可以通過各種決策指導企業各項業務的開展。
  (1)收益性分析。收益性表明企業是否具有盈利的能力。收益力從以下四個指標入手進行定量分析,它們是毛利率、銷售利潤率、總資產收益率、凈資產收益率。
  毛利率是經常使用的一個指標。在ERP沙盤模擬課程中,它的計算公式為:
  毛利率=(銷售收入-直接成本)÷銷售收入
  從理論上講,毛利率說明了每1元銷售收入所產生的利潤。更進一步思考,毛利率是獲利的初步指標,但利潤表反映的是企業所有產品的整體毛利率,不能反映每個產品對整體毛利的貢獻,因此還應該按產品計算毛利率。
  銷售利潤率是毛利率的延伸,是毛利減掉綜合費用后的剩余。在ERP沙盤模擬課程中,它的計算公式為:
  銷售利潤率=折舊前利潤/銷售收入=(毛利一綜合費用)÷銷售收入
  本指標代表了主營業務的實際利潤,反映企業主業經營的好壞。兩個企業可能在毛利率一樣的情況下,最終的銷售利潤率不同,原因就是三項費用不同的結果。
  總資產收益率是反映企業資產的盈利能力的指標,它包含了財務杠桿概念的指標,它的計算公式為:
  總資產收益率=息稅前利潤;資產合計
  凈資產收益率反映投資者投入資金的最終獲利能力,它的計算公式為:
  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所有者權益合計
  這項指標是投資者最關心的指標之一,也是公司的總經理向公司董事會年終交卷時關注的指標。但它涉及企業對負債的運用。根據負債的多少可以將經營者分為激進型、保守型。
  負債與凈資產收益率的關系是顯而易見的。在總資產收益率相同時,負債的比率對凈資產收益率有著放大和縮小的作用。
  (2)成長性。成長性表示企業是否具有成長的潛力,即持續盈利能力。成長力指標由三個反映企業經營成果增長變化的指標組成:銷售收入成長率、利潤成長率和凈資產成長率。
  這是衡量產品銷售收入增長的比率指標,以衡量經營業績的提高程度,指標值越高越好。計算公式為:
  銷售收入成長率=(本期銷售收入-上期銷售收入)÷上期銷售收入
  這是衡量利潤增長的比率指標,以衡量經營效果的提高程度,越高越好。計算公式為:
  利潤成長率=(本期(利息前)利潤一上期(利息前)利潤)÷上期(利息前)利潤
  這是衡量凈資產增長的比率指標,以衡量股東權益提高的程度。對于投資者來說,這個指標是非常重要的,它反映了凈資產的增長速度,其公式為:
  凈資產成長率=(本期凈資產一上期凈資產)÷上期凈資產
  (3)安定性。這是衡量企業財務狀況是否穩定,會不會有財務危機的指標,由4個指標構成,分別是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固定資產適配率和資產負債率。
  流動比率的計算公式為: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這個指標體現企業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流動資產越多,短期債務越少,則流動比率越大,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越強。一般情況下,運營周期、流動資產中的應收賬款數額和存貨的周轉速度是影響流動比率的主要因素。
  速動比率比流動比率更能體現企業的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其公式為:
  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流動資產-在制品-產成品-原材料)÷流動負債
  從公式中可以看出,在流動資產中,尚包括變現速度較慢且可能已貶值的存貨,因此將流動資產扣除存貨再與流動負債對比,以衡量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一般低于1的速動比率通常被認為是短期償債能力偏低。影響速動比率的可信性的重要因素是應收賬款的變現能力,賬面上的應收賬款不一定都能變現,也不一定非??煽?。
  固定資產長期適配率的計算公式為:
  固定資產長期適配率=固定資產÷(長期負債+所有者權益)
  這個指標應該小于1,說明固定資產的購建應該使用還債壓力較小的長期貸款和股東權益,這是因為固定資產建設周期長,且固化的資產不能馬上變現。如果用短期貸款來購建固定資產,由于短期內不能實現產品銷售而帶來現金回籠,勢必造成還款壓力。
  這是反映債權人提供的資本占全部資本的比例,該指標也被稱為負債經營比率。其公式為:
  資產負債率=負債÷資產
  負債比率越大,企業面臨的財務風險越大,獲取利潤的能力也越強。如果企業資金不足,依靠欠債維持,導致資產負債率特別高,償債風險就應該特別注意了。資產負債率在60%-70%.比較合理、穩健,當達到85%及以上時,應視為發出預警信號,企業應引起足夠的注意。
  資產負債率指標不是絕對指標,需要根據企業本身的條件和市場情況判定。
  (4)活動性?;顒恿κ菑钠髽I資產的管理能力方面對企業的經營業績進行評價,主要包括4個指標,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固定資產周轉率和總資產周轉率。
  應收賬款周轉率是在指定的分析期間內應收賬款轉為現金的平均次數,指標越高越好。其公式為:
  應收賬款周轉率(周轉次數)=當期銷售凈額÷當期平均應收賬款
  =當期銷售凈額÷[(期初應收賬款+期末應收賬款)/2]
  應收賬款周轉率越高,說明其收回越快。反之,說明營運資金過多呆滯在應收賬款上,影響正常資金周轉及償債能力。周轉率可以以年為單位計算,也可以以季、月、周計算。
  這是反映存貨周轉快慢的指標,它的計算公式為:
  存貨周轉率=當期銷售成本÷當期平均存貨
  =當期銷售成本÷[(期初存貨余額十期末存貨余額)÷2]
  從指標本身來說,銷售成本越大,說明因為銷售而轉出的產品越多。銷售利潤率一定,賺的利潤就越多。庫存越小,周轉率越大。這個指標可以反映企業中采購、庫存、生產、銷售的銜接程度。銜接得好,原材料適合生產的需要,沒有過量的原料,產成品(商品)適合銷售的需要,沒有積壓。
  固定資產周轉率的計算公式為:
  固定資產周轉率=當期銷售凈額÷當期平均固定資產
  =當期銷售凈額÷[(期初固定資產余額+期末固定資產余額)÷2]
  總資產周轉率指標用于衡量企業運用資產賺取利潤的能力。經常和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標一起使用,全面評價企業的盈利能力。其公式為:
  總資產周轉率=當期銷售收入÷當期平均總資產
  =銷售收入÷[(期初資產總額十期末資產總額)÷2]
  該項指標反映總資產的周轉速度,周轉越快,說明銷售能力越強。企業可以采用薄利多銷的方法,加速資產周轉,帶來利潤絕對額的增加。
  (5)經營業績的綜合評價。經營業績的綜合評價主要目的是與行業或特定的對手相比,發現自己的差距,以便在日后的經營中加以改進。在模擬訓練中,一般參加訓練的多個公司是同一個行業,所進行的分析可以理解為同行業中的對比分析,以發現自己公司與行業的平均水平之間的差別。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