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礦業視頻教程,一級建造師的輔導機構很多。
一級建造師《市政工程》考點:1K53施工監控量測內容與方法
1K50明挖基坑施工安全事故預防
1K53施工監控量測內容與方法
一、基坑監測的基本要求
(1)基坑工程設計文件應提出基坑工程監測的技術要求。
(2)基坑工程施工前,應由建設方委托具備相應資質的第三方對基坑工程實施現場監測。監測單位應編制監測方案,監測方案需經建設方、設計方、監理方等認可,必要時還須與基坑周邊環境涉及的有關單位協商一致后方能實施。
(3)監測方案應包括下列內容:
1)工程概況;
2)建設場地巖土工程條件及基坑周邊環境狀況;
3)監測目的和依據;
4)監測內容及項目;
5)基準點、監測點的布設與保護;
6)監測方法和精度;
7)監測期和監測頻率;
8)監測報警及異常情況下的監測措施;
9)監測數據處理與信息反饋;
10)監測人員配備;
11)監測儀器設備及檢定要求;
12)作業安全及其他管理制度。
二、監測布置與監測方法
(一)監測項目
(1)基坑工程的現場監測應采用儀器監測與巡視檢查相結合的方法。
(2)基坑工程現場監測的對象包括:
1)支護結構;
2)地下水狀況;
3)基坑底部及周邊土體;
4)周邊建筑;
5)周邊管線及設施;
6)周邊重要的道路;
7)其他監測的對象。
(3)基坑監測項目包括圍護墻頂的水平和豎向位移,圍護結構水平位移(常稱為測斜變形),錨桿或支撐內力,圍護結構內力,地下水位,土壓力及孔隙水壓力,土體分層豎向位移及水平位移,周邊建(構)筑物、地下管線及道路沉降,坑邊地表沉降,立柱豎向位移,坑底隆起(回彈)等。其中,圍護墻頂的水平位移,周邊建(構)筑物、地下管線及道路沉降一般為應測項目;坑底隆起(回彈)監測難度較高,一般用立柱豎向位移代替;圍護結構水平位移也是重點監測項目。其他監測項目應根據基坑等級選擇。基坑等級反映基坑的安全狀態和周邊環境受影響的程度,但各規范對基坑分級的標準有所差異。
(二)監測點的布置
(1)應依據設計要求和相關規范規定進行監測點的布設,繪制平面圖。
(2)圍護墻或基坑邊坡頂部的水平和豎向位移監測點應沿基坑周邊布置,基坑中部、陽角處應布置監測點。監測點的水平間距不宜大于20m。
(3)圍護結構水平位移監測點宜布置在基坑周邊的中部、陽角處及有代表性部位。監測點的水平間距宜為20~50m。
(4)支撐軸力監測點宜設置在支撐內力較大或在整個支撐系統中起控制作用的桿件上,對多層支撐支擋式結構,宜在同一剖面的每層支撐上布置測點。
(5)錨桿和土釘的內力監測點應選擇在受力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基坑中部、陽角處和地質條件復雜的區段宜布置監測點.,
(6)支撐立柱監測宜設置在基坑中部、支撐交匯處及地質條件較差處的立柱上。
(7)以基坑邊緣外1~3倍基坑開挖范圍中需要保護的周邊環境作為監測對象。必要時還應擴大監測范圍。位于重要保護對象保護區范圍內的監測點的布置,尚應滿足相關部門的技術要求。
(8)管線監測點應根據修建年份、類型、材料、尺寸及現狀等情況,確定監測點的位置;監測點宜布置在管線的節點、轉角點和變形曲率較大的部位;供水、煤氣、暖氣等壓力管線宜設置直接監測點,在無法埋設直接監測點的部位,可設置間接監測點。
(三)監測方法
(1)水平位移監測:測定特定方向的水平位移宜采用小角度法、投點法、視準線法等。
(2)豎向位移監測:豎向位移監測可采用幾何水準測量、光電距三角高程測量、靜力水準測量等方法。
(3)深層水平位移監測:深層水平位移監測方法適用于基坑圍護樁(墻)和土體深層水平位移監測項目,宜采用在樁(墻)體或土體中預埋測斜管、通過測斜儀觀測各深度處水平位移的方法。
(4)土壓力、孔隙水壓力及地下水位:土壓力宜采用土壓力計測量;孔隙水壓力采用孔隙水壓力計進行測量;地下水位監測宜通過孔內設置水位管,采用水位計進行量測。
(5)支護結構內力:支護結構內力可采用安裝在結構內部或表面的應變計或應力計量測;混凝土構件可采用鋼筋應力計或混凝土應變計量測;鋼構件可采用軸力計或應變計等量測。
(6)錨桿及土釘內力:錨桿及土釘內力宜采用專用測力計、鋼筋應力計或應變計,當使用鋼筋束時宜監測每根鋼筋內力。
以上就是關于一建礦業視頻教程的詳細介紹,更多與一級建造師培訓有關的內容,請繼續關注數豆子。
2023一級建造師云私塾Pro,AI智能學習平臺,大數據動態預測通過率。72小時有效!
免費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