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會計大概要多少錢

發表于:2022-03-19 10:05:33 分類:會計實操培訓

學習會計大概要多少錢,網校的費用比較低,500-1000左右。下面一起來看看會計知識。

費用分攤的節稅籌劃

目前,許多企業的廣告費、業務宣傳費、借款利息等項目經常發生超過稅法扣除標準的現象,導致不能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加重了企業稅負。企業除了要本著厲行節約的原則,還要考慮如何通過籌劃盡可能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

費用開支名目繁多,已成為現代企業的一個通病。在規范費用開支的同時,我們也可以通過選擇費用分攤籌劃法,來達到少交稅以維護自身利益的目的。費用分攤法是通過對成本各項內容的計算、組合,使其達到一個a1成本值,以實現*5限度地抵消利潤少繳稅款。運用成本、費用分攤與列支方法,并非任意夸大成本、亂攤成本,而是在稅法允許的范圍內,運用成本計算程序和核算方法等合法手段進行的財務納稅籌劃活動。

利用費用分攤法影響企業稅負水平時關鍵在于解決這樣兩個問題:如何實現最小利潤支付和如何在費用攤入成本時使其實現*5攤入。

(一)經濟效益*5化是費用分攤的基礎

企業通常有多項費用開支項目,每個項目都有其規定的開支范圍,如勞務費用標準、管理費定額、損耗標準、各種補貼標準等。我國財務會計制度規定,費用應當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在確認有關收入的期間予以確認。費用攤銷時的確認,一般有三種方法:一是直接作為當期費用確認;二是按其與營業收入的關系加以確認。凡是與本期收入有直接聯系的耗費,就是該期的費用;三是按一定的方法計算攤銷額予以確認。上述三種不同的費用確認方法,使企業在計算成本時可以選擇有利的方法來節稅。

如何在企業正常生產經?;顒舆^程中,選擇最小的費用支付額,即實現生產經營效益與費用支付的a1組合,是運用費用分攤法的基礎。

由于不同的費用分攤方法事實上對利潤和納稅有影響,企業在計算產品成本時就必然面臨選擇問題。詳細的分析論證及大量的實踐表明,平均費用分攤法是*5限度抵銷利潤,減少納稅的a1選擇。只要生產經營不是短期經營,而是打算長期從事某一經營活動,那么將一段時間發生的各項費用進行*5限度平均,就可以將這段時期獲得的利潤進行*5限度的平均,這樣就不會出現某個階段利潤額及納稅過高的現象,部分稅負就可以有效地避免。但是,納稅人對此方法絕不可機械照搬。比如,稅法規定某些生產性外商投資企業經營期在十年以上的,可以從獲利年度起,享受“免二減三”的優惠政策。這樣,有些企業就可以在開業之初,采取多攤成本費用的辦法,推遲獲利年度。在獲利年度開始后,享受兩年免稅,企業此時又可以采用少攤成本費用的辦法,將應攤費用往后攤,其他各項費用盡可能往后擠,使免稅期利潤異常地大,從而充分享受利潤免稅優惠。當然,企業對費用攤銷方法的選擇必須在符合稅法和財務制度有關規定的前提下采用,否則,稅務機關對企業的利潤予以合法調整,按調整后利潤計算納稅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企業將得不償失。

(二)及時列支費用

企業已發生的費用應及時核銷入賬。如已發生的壞賬、呆賬應及時列入費用,存貨的盤虧及毀損應及時查明原因,屬于正常損耗部分及時列入費用。對于能夠合理預計發生額的費用、損失,應采用預提方法計入費用,適當縮短以后年度需分攤列支的費用、損失的攤銷期。例如低值易耗品、待攤費用等的攤銷應選擇最短年限,增大前幾年的費用,遞延納稅時間。對于限額列支的費用,如業務執行費及公益救濟性捐贈等,應準確掌握其允許列支的限額,爭取在限額以內的部分充分列支。

(三)正確劃分銷售費用與產品成本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費用與成本的明晰程度可能趨于淡化。一項支出,如果既可以記入銷售費用,也可以記入產品成本,這樣,在實際工作中就有可能面臨兩種選擇:要么選擇銷售費用,要么選擇產品成本。可能有人認為哪個都行,都可以稅前扣除。其實不然。

按現行稅法規定,在扣除標準內的銷售費用作為期間費用可當期扣除,產品成本只能將本期已銷售部分的成本轉出扣除,未售出部分待以后年度銷售時再確認扣除。對這樣的支出,記入銷售費用,當年可以稅前扣除,企業該部分所得稅的納稅時間就會后滯。這樣,就為企業創造了納稅時間性差異,此時企業相當于擁有了一筆無息貸款。

例如,房地產開發公司既可以單獨設立銷售機構,也可以不單獨設立銷售機構。按照規定,單獨設立銷售機構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其發生的差旅費、工資、福利費等可作為銷售費用列支。而不單獨設立銷售機構的房地產開發企業,上述費用則記入房地產的成本。房地產開發投資大、周期長,占用資金大。從這個角度看,房地產企業設立單獨的銷售機構較為劃算。這樣,既可以遞延企業納稅時間,又可以為企業贏得了一筆“活錢”,有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

另外,正確劃分銷售費用和產品成本,還可以降低企業的涉稅風險。1994年稅制改革后,許多酒類生產企業為了規避消費稅,將生產企業“一分為二”,分設成生產和商業兩個獨立核算的企業。生產企業將產品低價售給商業企業,商業企業再高價售出,將應在生產環節實現的毛利轉移到流通環節,生產環節就少繳了消費稅。對企業的這種做法,在合理的幅度內無可非議。但有的生產企業將產品售價與產品成本之間的差價定得過小,這就增加了企業的涉稅風險。稅務機關對這類關聯企業間無正當理由的低售價行為,可適用反避稅條款,即按照國家稅務總局確定的全國平均利潤率標準重新核定產品的銷售價格,向企業追繳稅款。那么,企業如何規避這種風險呢?我們知道,在銷售價格不變的情況下,根本問題是降低產品成本,保持一個合理的成本利潤率。因此,要達到這個目的,就應盡量將產品成本項目轉化為銷售費用等期間費用,為售價和成本贏得利差空間,以降低企業的涉稅風險。

(四)合理劃分銷售費用

在實際工作中,要認真研究各項費用的性質。取得的憑證必須真實、合法,可據實扣除的費用盡可能單列,嚴格據實扣除,不要過多地占用按標準扣除項目的扣除限額。

例如,某企業2001年度的銷售收入為1200萬元,企業當年業務宣傳費的賬面列支數額為6萬元。年終匯算清繳時,經稅務部門審核,該企業銷售費用中有一筆3萬元的“展覽費”沒有列入業務宣傳費,其實際業務宣傳費應為6+3=9萬元,超出企業按銷售收入5的比例可以列支6萬元業務宣傳費的標準,超限額標準的3萬元業務宣傳費應調增應納稅所得額。企業申辯說這筆展覽費確實是參加博覽會展銷的費用,應屬于銷售費用。但由于其未按規定取得展覽的費用,應屬于銷售費用。但由于其未按規定取得展覽的合同書、邀請函等憑證,僅有一張發票,摘要是“展覽費”,為此,稅務人員仍然認定這項費用屬于“業務宣傳費”,其理由是企業沒有證明說明該項費用不是產品宣傳費。為此,企業只好調增了應納稅所得額3萬元,多繳納了3x33%=9900元的所得稅。如果企業能夠正確區分這兩項費用,依法取得所需的合理、合法的證明材料,單獨列支,那么企業就可以節約這筆不該繳的稅款。

以上就是關于學習會計大概要多少錢的詳細介紹,數豆子將為大家分享更多會計培訓相關內容。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