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培訓哪里有,會計做得比較好的是正保會計網校。下面為大家分享一些會計知識。
公司的其他業務收入需要繳稅嗎?
其他業務收入和營業外收入要不要交稅?這問題可有點籠統,要全面回答,可真不容易,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下面主要從所得稅和流轉稅兩方面大體去分析一下。
一、所得稅的規定
不管你按會計制度如何核算,在計算所得稅時,要按照稅法的要求,看是否屬于稅法規定的收入范圍。
一般來說,所得稅法的收入,范圍要大于會計收入,基本上會計所確認的收入,在所得稅方面都要作為收入,作為企業所得稅的計稅依據。
有所例外的是補貼收入,所得稅法的規定是,企業取得國家財政性補貼和其他補貼收入,除國務院、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規定不計入損益者外,應一律并入實際收到該補貼收入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
二、增值稅的規定
增值稅的征稅對象是在境內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具體對于其他業務收入核算的材料銷售、代購代銷、包裝物出租、以及營業外收入中的處置固定資產凈收益(銷售使用過的固定資產)等內容,要對照增值稅的規定,看是否屬于增值稅的征稅對象范圍,如果屬于要交稅范圍的,當然就要交納增值稅了,反之也然。
其他要注意的是,增值稅的銷售額為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向購買方收取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但不包括收取的銷項稅額。
價外費用,是指價外向購買方收取的手續費、補貼、基金、集資費、返還利潤、獎勵費、違約金(延期付款利息)、包裝費、包裝物租金、儲備費、優質費、運輸裝卸費、代收款項、代墊款項及其他各種性質的價外收費。
而其他業務收入或營業外收入中核算的罰款收入等等,要看性質,是否屬于價外費用的范圍,在銷售過程中,因產品銷售或勞務服務而收取的列明銷售價格外的款項,稅法上都極大可能歸集為價外費用。
所以,會計上的其他業務收入或營業外收入,是否要交增值稅,關鍵還在于其性質,是否屬于增值稅的征稅對象范圍;或者是否屬于價外費用,符合這些規定的就要并入銷售額中一并繳納增值稅。
具體的征免稅范圍很多,可參考增值稅的相關細則規定,免稅的主要有資源綜合利用方面的一些規定。
三、營業稅的規定
營業稅的征稅對象是:在境內提供條例規定的勞務、轉讓無形資產、銷售不動產。
營業額為納稅人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向對方收取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
價外費用包括向對方收取的手續費、基金、集資費、代收款項、代墊款項及其他各種性質的價外費用。凡價外費用,無論會計制度規定如何核算,均應并入營業額計算應納稅額。
關于營業稅應稅收入中價外費用問題,1994年以后國家稅務總局對部分行業和業務的稅務處理,進行過多次補充規定,特別是交通運輸、建筑業、郵電通信業和服務業等行業變化非常大,另外對于代收款項和代墊款項是否并入價外費用征稅問題也進行了很多調整,在實際工作中當中應引起重視,詳細請參考營業稅的相關規定。
國稅發[2004]136號,對商業企業收取的進場費、促銷費等勞務收入的征稅范圍也作了明確規定,而對于收取的這些費用,商業企業往往在其他業務收入或者營業外收入中核算,有些是直接沖減營業費用或者管理費用,收取的這些費用是交營業稅,還是交納增值稅,依據的仍然是稅法的具體規定,而不管會計制度規定是如何進行核算。
免征營業稅的主要有存款利息、參股控取取得的收入,對外投資取得的收入(國稅函[2001]1007號),以及整體資產轉讓收入、轉讓企業產權等。
對于其他會計科目核算的內容,是否需要交稅,分析與處理與上述大同小異。
以上就是關于財務培訓哪里有的詳細介紹,更多與會計培訓有關的內容,請繼續關注數豆子。
基礎,技能,財稅,實訓等一站式體系課程,助力快速實現崗位提升。
0元領先享卡- 會計速成班一般多少錢03-21
- 一般出納培訓班多少錢03-21
- 網上怎樣學會計03-20
- 會計做賬培訓有用嗎03-20
- 會計需要實操培訓嗎03-20
- 福州出納培訓班03-20
- 鄭州會計基礎培訓班03-20
- 學會計需要多久時間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