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會計職稱考試即將拉開序幕,在這最后的沖刺時間里,馮時老師告訴我們一定要重視基礎知識,只要搞懂了基礎知識,及格就沒問題。下面是馮時老師為各位考友靜心整理的中級會計實務每章重點總結,兩句話讓你掌握中級會計實務!
每章兩句話之總論
1.成值、預計負債體現謹慎性原則,形成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
2.利得和損失包括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資產處置損益和其他綜合收益,前三個計入當期損益,后一個計入所有者權益。
每章兩句話之存貨
1.存貨資本化費用化的問題:存貨入庫前的合理支出進成本。(委托加工物資的消費稅進成本,加工收回后連續生產應稅消費品的除外)。
2.存貨的可變現凈值關注兩點:是否有合同(有合同售價按合同價,無合同售價按市場價,有合同無合同的減值分別核算);是否需要進一步加工(需要加工的存貨,售價是終端產成品的售價.流出要考慮加工成本,需要加工的存貨是否戒值要看產成品,即母以子貴)。
提示:配上相關的歷年真題來看,效果更佳哦
每章兩句話之固定資產
1.固定資產折舊:關注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折舊方法、年限的不同會導致會稅暫時性差異,形成遞延所得稅資產或負債。
提示:雙倍余額遞減法。雙倍指的折舊率,余額遞減指的是折舊基礎即每期扣減折舊后的賬面凈值作為基數,不考慮凈殘值,后兩年改成直線法再考慮。
2.固定資產處置:通過“固定資產淸理“科目核算,出售轉入資產處置損益,報廢毀損轉入營業外支出。
提示:必須熟練掌握固定資產處置賬務處理,易和其他章節結合考查。
每章兩句話之投資性房地產
一、投資性房地產后續計量:成本模式和公允價值模式。(即兩套班子,成本模式有折舊有攤銷有減值,公允價值模式賬面價值即公允價值)
提示:
1.投資性房地產后續兩種計量模式是該資產最大特色,由于后續是兩套班子,所以在后續計量時一定要分清楚是哪種模式下的計量
2.注意模式轉換和用途轉換的區別。模式轉換(成本模式轉公允)屬于計量屬性的變化,屬于會計政策變更,要進行追溯調整,所以變更公允價值大于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留存收益;而用途的轉換既不屬于政策變更也不屬于估計變更,在成本模式下,科目轉換不產生差額,在公允價值模式下,轉接旦公允與賬面的差額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除非投轉投,公允大于賬面的差額,該差額計入其他綜合收益。
3.稅法沒有公允價值模式,所以會產生會稅差異。
二、投資性房地產的處置:
成本模式下:確認收入(其他業務收入)結轉成本(成本是由原值、折舊減值等構成)
公允價值模式下:1確認收入結轉成本(成本是由原值、公允價值變動構成);2持有期間產生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其他綜合收益(用途轉換形成的)轉入其他業務成本。
每章兩句話之長期股權投資
1.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計量:以出定入即付出資產對價的公允價值,除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該合并下長投的初始成本是被合并方在最終控制方合并財務報表中的凈資產賬面價值的份額。
提示:控股合并產生的審計、法律、評估等中介費用計入當期損益??毓珊喜⒁酝獾某跏贾苯淤M用計入成本。
2.長期股權投資的后續計量:成本法(控股合并)、權益法(非控股合并)。
提示:成本法即維持初始投資成本,除減值外賬面價值不會變動,只有筆分紅的賬務處理,權益法即所有者權益,長投成本要與被投資方浄資產保持致,即被投資方所有者權益的變動要調整投資方的長投;權益法下被投資方實現凈利潤,要考慮凈利潤的2處調整,即投資時點資產公允與賬面不一致對凈利潤的影響;內部交易對凈利潤的影響。
每章兩句話之無形資產
1.無形資產的內部研發:研究階段費用化、開發階段滿足條件的資本化,不滿足條件的費用化,無法區分研究階段還是費用階段的費用化。
2.無形資產后續攤銷:對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攤銷,對使用壽命不確認的無形資產不攤銷,但期末要進行減值測試。攤銷方法、年限、殘值等的變更屬于會計估計變更。
提示:無形資產與所得稅的結合:研發階段無形資產稅法可以在會計費用的基礎上加計75%,形成無形資產的計稅基礎是賬面價值的175%,賬面價值小于計稅基礎,形成可抵扣哲時性差異,但是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對使用壽命不確認的無形資產會計不攤銷,稅法攤銷,也會產生暫時性差異,注意可以結合所得稅、差錯更正等命題。
每章兩句話之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1.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以出定入計算,即以換出的代價(凈流出)推斷換入的成本
2.換出資產對損益的影響金額:公允價值計量下,視同處置,損益金額=(換出)公允價值-(換出)賬面價值。賬面價值計量下,損益金額=0
每章兩句話之資產減值
1.每期期末定期進行減值測試的三項資產:商普(19教材刪除)、使用壽命不確認的無形資產、尚未達到可使用狀態的無形資產
2.可收回金額的計算:公允價值減處置費用的凈額(若處置)、未來現金流量的現金(若持有)兩者孰高。當可收回金額低于賬面價值,應計提減值。一經計提,減值不得轉回。
提示:本章資產減值指的是資產減值準則規范的資產,如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不包括存貨、金融工具等
每章兩句話之金融工具
1.金融資產是根據業務模式和合同現金流量特征進行分類,滿足業務模式發生改變的,企業可以對金融資產進行重分類(其他權益工具不得重分類)。企業對金融負債的分類一經確定,不得變更。
2.雄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債權投資)利息收入=期初攤佘成本x實際利率其他債權投資后續公允價值計量,利息收入的計算同債權投資,期末攤余成本與公允價值的差額計入其他綜合收益,處置時其他綜合收益轉入投資收益;其他權益工具投資只有獲利才會影響當期損益,持有期間公允價值的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處置時售價與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留存收益,持有期間的其他綜合收益轉入留存收益。交易性金融資產初始交易費用計入當期損益,公允價值的變動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期未無須結轉。
每章兩句話之職工薪酬及借款費用
1.職工薪酬包括短期薪酬、離職后福利、辭退福利和其他長期職工福利。注意職工薪酬的分類。
2.專門借款不予支出相掛鉤,專門借款即??顚S?,專門用于工程建設,不管使用與否,在資本化期間均資本化,如有未使用部分取得的收益可扣減資本化金額;一般借款不是專門用于工程建設,要與資產支出相掛鉤,在資本化期間.用多少到項目上,資本化多少。
提示:資本化期間:開始:資產支出已經發生;借款費用已經發生;必要的購建或者生產活動已經開始,三個條件同時滿足;暫停:非正常中斷、且中斷時間連續超過3個月;停止: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或者可銷售狀態。
每章兩句話之債務重組
1.債務人:非現金資產淸償債務注意兩處損益:一處是重組債務的賬面價值與轉讓非現金資產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確認為債務重組利得,計入營業外收入一處是轉讓資產的損益,按視同處置資產處理債權人:重組債務的賬面價值與收到資產之間的差額計入營業外支出,貨方差額確認信用減值損失。
2.涉及或有對價:債務人或有應付金額滿足確認條件,確認預計負債;債權人不確認或有應收金額,只有實際發生時,才確認。
每章兩句話之或有事項
1.或有資產是偽資產、或有負債是偽負債,不確認和計量,滿足條件進行披露,預計負債是正式負債,需進行確認計量;
2.滿足預計負債的三個條件:現實義務;很可能導致經濟利益流出;金額能夠可靠計量。
提示:預計負債易結合所得稅、日后事項等章節考查,比如日后事項未決訴訟的賬務處理;預計負債如果產生的是暫時性差異,會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
每章兩句話之收入
1、收入確認計量五步模型:識別合同(合同變更)、識別義務(單項履約義務)、確認價格(交易價格影響因素)、價格分雄(單獨售價相對比例)、確認收入(點義務、段義務)。
2.合同履約成本是料工費等直接歸屬于合同的相關支出;合同取得成本是增量成本預期能夠收回,最典型的是銷售傭金。
提示:賬務處理關注段義務按履約進度確認收入的方法,分攤價格涉及到的合同資產(合同資產要考慮履約風險),以及特定交易的會計處理如附有銷售退回的銷售,易結合所得稅、日后事項等章節考核。
每章兩句話之政府補助
1.即征即退、先征后返屬于政府補助;加計扣除、免征、減征、增值稅出口退稅不屬于政府補助。
2.政府補助包括與資產相關的和與收益相關的,均可以采用總額法(確認收入)或凈額法(沖減費用);無法區分與資產相關的還是收益相關的,按與收益相關處理。
每章兩句話之所得稅
常見的暫時性差異:
1.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折舊方法不ー致;(如會計采用直線法,稅法采用加速折舊,當期納稅調成,以后調增,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
2.減值造成的;(存貨、應收賬款、固定資產出于謹慎性計提的減值,稅法實際發生時承認,當期納稅調増,實際發生調減,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一關鍵科目x×準備就是是會稅差異的數字,減值造成的差異一定是可抵扣的差異)
3.預計負債造成的(原理同減值,如果形成的是暫時性差異,一定是可抵扣暫時性差異一關鍵科目是預計負債就是會稅差異的數字)
4.廣宣費等形成的暫時性差異,超過上限結轉以后年度抵扣,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
5公允價值變動引起的會稅差異。稅法不承認公允價值帶來的變動如評個增值,當期納稅調減,以后納稅調增,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
每章兩句話之外幣折算
1.外幣交易折算:發生日:采用交易發生日的即期匯率或即期匯率的近似匯率(收到投資者以外幣投入的資本,采用交易發生日的即期匯率);資產負債表日:外幣貨幣性資產:以當日即期匯率折算,匯兌差額計入當期損益(財務費用);外幣非貨幣資產如果是歷史成本計量,不產生匯兌差額(存貨的可變現凈值要考慮),如果是公允價值計量,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及匯率的變動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其他權益工具投資公允價值及匯率的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
2.外幣報表折算: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和負債項目,采用資產負債表日的即期匯率折算,所有者權益項目除“未分配利潤項目外,其他項目采用發生時的即匯率折算。
利潤表中的收入和費用項目,采用交易發生日的即期匯率折算;也可以采用按照系統合理的方法確定的、與交易發生日即期匯率近似的匯率折算。
產生的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在資產負債表中所有者權益項目下“其他綜合收益”項目列示。
每章兩句話之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
1.會計政策變更、會計估計變更的區分:
提示:常見的會計政策變更:投資性房地產后續計量的變更、存貨發出方法的變更,采用新會計政策的變更
常見的會計估計變更: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的折舊年限、凈殘值率、攤銷年限的變更、預計負債、履約進度的變更
難以對某項變更區分為會計政策變更或會計估計變更的,應當將其作為會計估計變更處理。
2.會計政策變更會計處理:追溯調整法(可追溯)和未來適用法(不可追溯)會計估計變更會計處理:未來適用法。
前期差錯更正:追溯重述法,損益科目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每章兩句話之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
1.資產負債表日后調整事項和非調整事項的界定:若在資產負債表日或之前已經存在,則屬于調整事項;反之,則屬于非調整事項
2.資產負債表日后調整事項,損益科目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考慮所得稅后轉入留存收益。常見的日后調整事項:未決訴訟、減值的調整、銷售退回、差錯更正。
提示:調整事項易結合所得稅、收入等相關章節考核綜合題,即可能會涉及遞延、也可能會涉及當期應交稅費的調整。
每章兩句話之財務報告
一、購買日調整分錄:購買日子公司資產賬面價值調公允
購買日抵銷分錄:購買日母長期股權投資與子公司所有者權益抵消
二、資產負債表日調整分錄:
1.購買日子公司資產賬面價值調公允,并期末調整資產價值影響利潤的金額2.成本法調權益法(凈利潤的調整只考慮投資時點資產公允與賬面不一致的情況);
資產負債表日抵消分錄:
1.母公司長期股權投資與子公司所有者權益的抵銷(必考分錄)
2.母公司投資收益與子公司利潤分配的抵銷(必考分錄)
3母子公司內部交易的抵消(包括內部債權債務)。
每章兩句話之政府會計和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
1.政府會計雙功能、雙基礎、雙報告,實現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適度分離并相互銜接。
提示:政府預算會計要素:預算收入、預算支出、預算結佘;財務會計要素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費用;預算會計實行收付實現制,國務院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財務會計實行權責發生制。賬務處理關注下國庫集中支付。
2.民間非營利采用的是權責發生制;民間非營利對于捐贈承諾和勞務捐贈不予以確認。
馮時老師中級會計實務重點總結
發表于:2019-08-30 15:13:43來源:數豆子
- 上一篇:郭建華2019中級職稱主觀題預測
- 下一篇:2019年中級會計職稱考前溫馨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