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會計職稱可以和注冊會計師一起學習嗎?

發表于:2019-04-02 14:09:24來源:數豆子
  中級會計職稱一共有3個考試科目,一些細心的小伙伴可以發現,有些科目和注冊會計師極其相似,那么是否可以同時備考相似的科目呢?今天就和大家聊聊,中級會計職稱可以和注冊會計師一起學習嗎?

  中級會計職稱和注冊會計師在很多地方是相通的,一起備考也是可行的,如果時間充裕,我們可以結合起來學習,相關的科目一起報考,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中級會計師與注冊會計師科目之間的聯系

  中級會計師考試科目為三門,分別為中級會計實務、經濟法和財務管理。注冊會計師專業階段考試科目為六門,分別為會計、經濟法、財務成本管理、稅法、審計和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

  中級會計師的三個科目與注冊會計師考試的會計、經濟法、財務成本管理三個科目的相關性是比較大的,知識點存在重疊,但是中級會計師的內容相比注冊會計師的內容要更注重基礎,考試難度也要低的多,二者學習的側重點不同,但是相同的內容可以輔助學習。

  注冊會計師考試的另外三門,稅法、審計和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是注冊會計師專屬科目,除注會稅法中部分內容與中級經濟法重合外,基本與中級會計師考試關聯性不大,可以單獨學習。

  二、科目搭配建議

  對于同時備考中級會計師考試和注冊會計師考試的同學,時間緊任務重,需要合理搭配考試科目,以實現“一箭雙雕”的效果。

  組合一:注會《會計》VS中級《中級會計實務》、注會《經濟法》VS中級《中級經濟法》;

  組合二:注會《會計》VS中級《中級會計實務》、注會《財務成本管理》VS中級《中財務管理》;

  組合三:注會《會計》VS中級《中級會計實務》、《中級財務管理》和《中級經濟法》

  組合四:注會《會計》VS中級《中級會計實務》、注會《稅法》和《經濟法》VS中級《中級經濟法》;

  組合五:注會《稅法》、《經濟法》VS中級《中級會計實務》和《中級經濟法》。

  以上是針對中級和注會同時備考的科目報考建議。對于這兩門考試來說,會計都是學習的基礎和重點,建議先報考會計科目,為其他科目的學習做好鋪墊。如果時間比較充裕,可以在以上建議的基礎上,酌情增加其他科目。

  三、同時備考建議

  各位小伙伴不要因為同時報考了兩門考試而感覺到壓力山大,我們還是有一些學習的小竅門的,找到學習規律,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是我們通過考試的重中之重。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些學習的小技巧吧!

  1.掌握學習順序,把握考試特點

  如果同時報考了兩門考試的相關科目,首先要按照注會的要求進行復習,因為注會的內容講解是比中級要深入的,在學習注會的基礎上再去學習中級,就會感覺到“soeasy”。但是需要注意對中級內容的查漏補缺、全面把握,重點關注中級與注會不同的地方,不要忽視中級的基礎內容,兩個考試的難度層次和理論體系還是不同的。

  如果基礎薄弱或者零基礎,直接學習注會難度較大的話,可以先從中級開始學習,繼而層次遞進的學習注會。

  2.不同學習階段,不同側重點

  中級考試一般在9月份,注會考試一般在10月份,二者相差一個月的時間。從我們開始準備考試到8月中旬的時間,是基礎學習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習可以多聽注會的課程,中級課程可以在此基礎上查漏補缺,針對注會沒有的內容重點聽,注會中有的內容要注意掌握不同點。多做題,掌握不同科目的做題思路。做題要與章節的聽課相結合,通過每一章的聽課與做題,將相關內容全部掌握再繼續學習下一章。千萬注意,不要只聽課不做題。

  3.考前復習,重點強化

  8月中旬到9月是中級的考前沖刺階段,此階段可以把較多的精力放在中級的沖刺上,注重知識的查漏補缺,多做歷年真題和模擬試題,形成考試思維。但是不能放松對注會知識的強化鞏固。

  中級考完試之后的一個月是注會的考前沖刺階段,該階段我們可以心無旁騖的復習注會,從中級的考試思維盡快地過度到注會,注意心態的調整和信心的建立。

  以上就是關于中級會計職稱和注冊會計師是否可以一起學習的建議,對于時間夠,能力強的考生來說,當然是可以一舉兩得的,但是如果自身時間不是很充裕,基礎比較薄弱,建議還是穩扎穩打更為保險。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