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報名

香港一年制研究生國內認可度 值不值得讀?

發表時間:2023-01-12 09:20:04 來源:數豆子 點擊進入:在線咨詢

提問背景:

末流211數學系,想去香港上個跟數學有關的專業,然后生源地直接工作,感覺國內考研競爭太激烈了,以自己的能力考不到很好的學校,也沒有很強的搞科研的能力。所以想問問大家,去香港讀一年代替國內三年值得嗎?

大兄弟,實話就是港碩已經不是水不水的問題啦!

擱三五年前,你末流211在港校除了前三,其他學校確實也可以橫著走。

但現在別說你末流211了,就是牛皮的211,末流的985,申請港校不還得掉一層皮?

23fall申請,我自己帶的學生都卷得不行,大家誰不是名校背景,然后雅思一考就是7,甚至還有個同學GMAT直接首考760!震驚我了好嘛??

學生背景好得我都快愁死了,天天想著怎么給他們分散申請風險,結果你們還在心里琢磨人家一年制碩士水不水?性價比高不高?

所以你要告訴我,就想用一個末流211的本科背景去跟這些背景好得離譜的狠人廝殺?

too young too simple 啊~

01.

我發現大家現在有個誤區,像提問的同學,你其實對自己的現狀很清楚:

末流211,國內考研太激烈考不到很好的學校,沒有很強的科研能力,畢業回生源地直接工作。

說白了,你不就是想拿碩士學位增加就業競爭力嘛,那還管人家一年制碩士水不水為毛???

難道你還指望碩士畢業了人家就都高看你一眼,或者在親戚面前揚眉吐氣?

不要老覺得大陸考研卷,香港留學就不卷了,你好好想想:

大陸好歹還有39所985,116所211,新一輪公布的雙一流大學有147所!

但是香港呢?港八校里前三所已經卷成絞肉機了,成大和理工也接班變成前三所的平替;

浸會排名是弱了點,但學科實力不弱,難度并不低;

至于教育大學和嶺南大學,因為學校性質比較特殊——前者是教育類單科高校不參與排名(可人家教育學科排名直接能趕上大陸最強的北師大啊),后者是非研究型的、以教學為主的博雅大學,所以排名斷層、500開外也可以理解。

所有大陸學生主要申的其實就這8所學校,甚至后三所的申請量都可以忽略不計,扎堆申的就前三所+城大/理工,難不難的你心里還沒點數嘛?

說句不好聽的話,港前三新開一個碩士專業,那都相當于在給學生發福利了,結果有些人還在鄙視人家水,詆毀港碩學生花錢買學歷,那你倒是去申申看啊?

前段時間,城大官方公開22fall的申請遞交量同比翻了一倍,金融碩士更是85%入學新生背景都是985/211或者海本,而且基本都是大陸和海外知名院校本科。

前五年985/211的學生基本港前三隨便選,成績太低的、沒考出雅思成績的,還能用個六級成績申請城大、理工保底,至于浸會、教大和嶺南后三所更是不屑一顧~

那現在呢?甚至曾經被嫌棄不要不要的城大和理工,也慢慢開始硬氣起來:

“985們看過來,我們學校今年的排名又進步一大截啦,不比你們本科學校差;

211?看看你學習成績怎么樣吧,一般的那我再考慮考慮;

雙非嘛?我更加得考慮考慮了,門檻逼格得配上我的排名,要不然招一堆學渣回來,大家都覺得我是個水校了,還天天罵我花錢買榜。”

至于后三所,人家這幾年內心的OS是:

“甭管你985/211還是雙非,既然不把我放在眼里,我也不care了,想來我們學校,讀我們專業,說吧——看看你自己憑什么配?”

所以我跟你們說港校申請卷、申請難,并不是聳人聽聞。

有些人老拿什么利益相關惡心姐,那你憑良心說:

大陸每年考研,是不是幾乎百分之八十的考生都在陪跑當炮灰了?

同樣是雙非學生,考上清北復交浙大甚至C9的概率是不是比拿到港前三offer的概率低?

拿到港八所里面任何一所學校的碩士學位,在不考慮其他個性化因素的前提下,是不是比他們雙非本科甚至雙非碩士畢業,更有就業競爭力?

港八所的一年制碩士畢業了,是不是能通過教育部留服中心的留學生身份認證?

是不是可以同等享受到國家規定的留學生優惠政策?

如果你不能回答上面這些問題,那就不要老是揪著國家和企業都能認可的學制長短說事兒~

一年制≠水,通過率低≠含金量高,留學≠一本萬利

我干HR多年的小姐妹告訴我:

他們招人確實會先看學生的學歷背景,但主要是關心學校的級別,專業對不對口,至于一年兩年還是三年倒不會在意。而且學生的個人能力很重要,即便名校學生能通過簡歷篩選,但最后決定他們留任與否的,還是得看具不具備基礎的工作技能和被培養的潛質。

所以大家不要想當然地覺得什么一年制碩士不被認可,這個學位制度一直都存在,甚至比咱們大陸兩年制的專碩學位制度存在時間都要久??!

而且香港有些授課型碩士也會考慮到專業的知識量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將一年制延長到1.5年甚至2年、3年的也有啊,只是一年制更普遍,而大家不知道罷了。

另一方面,留學生們也不要覺得自己去到一個世界排名TOP100、TOP50的學校就萬事大吉了,你不好好上課,不認真學點東西,天天開啟度假模式的留學,那你找不到好工作你確實活該啊!

即使是需要名校學生充門面的企業,在經濟環境很差的情況下,也會大力壓縮企業用人成本,招你一個名校畢業差點拿不到學位證要被中途勸退干啥啥不行躺平第一名的留學生回來當大爺嘛?

論聽話好用又積極進取的當然得是大陸畢業的985/211學生??!

SO,香港一年制碩士水嘛?認真讀了和沒認真讀的人心里都有一桿秤。

02.

聊完香港一年制水不水,我再回答你一下留學性價比這個問題——

其實留學性價比這個東西,因人而異,因需而異,你說一定是穩賺不賠嘛,也不一定的。

很多人會從投資的角度看待留學,去比較留學和大陸讀研的投入回報比,這個角度OK,但那是在兩條路都能行得通的前提下,說得通俗點就是留學申請和考研你都能拿到差不多層次的offer。

現在的問題是考研淘汰率太高,留學想申到名校的門檻也非常高了,對大多數人而言,性價比這個衡量指標幾乎是不存在的,除非你心甘情愿去馬來西亞、泰國這些暫時還比較小眾的國家。

港校現在的情況是:學校不多,專業也不多。

像傳媒、法學、教育這些大家申得還比較多的領域,之所以卷的程度堪比同一級別學校的商科,就是因為很多學校都沒有這些專業,offer名額直接就對半砍了。

還有一些人會把香港留學申請很卷加一個“疫情后”的限定,但其實疫情只是一個催化劑,加速了香港留學的卷,而不是導致了香港留學的卷。

香港留學真正卷起來的內因和外因,我認為至少有下面這幾點:

1)港前五本身的排名和實力都不錯,浸會和教大在傳媒和教育領域內的單科實力也很強,這些學校的知名度和認可度不低,所以起碼這些學校都是有值得去申的留學價值在的;

2)大陸本科學生整體的就業意愿度和升學意愿度之間的比例是失衡的,大家想更好就業,必須要繼續升學拼學歷,所以升學生源的暴增帶動了留學生源的暴增;

3)更進一步,對中國大陸學生比較歡迎的英國名校,現在也在逐步調整不同地區的留學生招生比例,簡言之就是分配給中國大陸學生的升學名額不再那么可觀了。

而且現階段,全世界范圍內比較熱的主流留學地區依然是美英澳加,以及近些年火起來的新加坡、中國香港甚至中國澳門,世界上留學申請的主力軍依然是中國學生。

美國因為絕大部分碩士專業在申請時必須要提交GRE,而且對中國大陸學生分配的名額又極低,所以一直以來都是中國學生最難涉足的一個留學國家;

澳洲的留學成本相對來說是除了美國之外最高的一批,盡管QSTOP100的學校有八所,除了墨爾本的要求很高其他學校要求相對比較低,但是價格方面也勸退了許多中國學生;

英國的留學成本、可選范圍以及認可度,前幾年都是主流留學地區中間綜合性價比最高的,但是近幾年的成本的漲幅、申請的難度都上升了很多,尤其是倫敦地區的名校和“王愛曼華”,都在慢慢提高中國學生的申請門檻;

放眼觀之,香港的留學形勢自然就水漲船高了,學費嗖嗖嗖的漲,申請篩選學生毫不手軟,卷的專業每年都更卷,非熱門專業現在也都不冷門了——

總結起來就是:想在港八所里邊輕輕松松撿漏?沒門;想在港前三撿漏?更加沒門!

所以不管是疫情前還是疫情后,只要學歷在大陸依舊是就業的鐵門檻,香港留學的性價比就是很大的!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同等付出下你能去排名更好的名校,而且升學風險也更低;

其次,畢業后,你提前積累了工作經驗,行業的變化趨勢對你的影響不大(很多人三年前辛辛苦苦跨到一個熱門專業,三年后行業的人才需求早就已經飽和,甚至萎縮了),而且還擁有被優待的留學生資格;

最后,換一個學習環境、生活環境絕不只是新鮮感的獲得,我始終認為留學帶給我的最重要的是眼界的提升、觀念的開放以及自我意識的覺醒。

申請的難度+學費的漲幅+疫情變化趨勢+國內外經濟形勢+...這些統統扼住了留學生的咽喉。而且從實際情況來看,留學生碩士的身份優勢在就業市場中也是處于絕對貶值的位置。

只不過相比同等本科背景的國內研究生,相比學歷更低的本科學生,港前三甚至城大理工碩士留學生的背景還是更吃香的,競爭優勢也更突出。

從這一點而言,一個雙非學生在香港讀研究生的性價比肯定要高于在大陸考研的性價比。

如果你真的只是末流211背景,科研水平也不是太行,然后數學這種純理科專業在大陸的就業又不行,我建議你最好考慮申請一些港校歡迎數學本科背景跨申的專業。

  • 有問必答

    專注在職讀研,請在線提交您的問題。

    在線提問
  • 網上報名

    請認真填寫各項內容,負責老師將會與您及時聯系。

    點擊報名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