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剛從韓國博士畢業,身邊也有很多認識的在韓國讀博的朋友,結合一下我的感受,來談談韓國博士的優勢和劣勢,先談談優勢:
1) 地理位置近:特別是在未來后疫情時代似乎“近”會成為很多人首選韓國的一個因素。(比如航班多;機票便宜;甚至還有很多心理因素和家庭因素)。另外由于位置近,所以飲食習慣也容易習慣,至少是吃米飯。
2) 性價比高:首先說下理工科博士幾乎都有工資,也就是說讀博不會自掏腰包了;文科學生如果語言OK往往都可以拿到比較高的獎學金,韓國一般是除了“SKY成均館漢陽梨花慶熙”獎學金多數是考核制比較難拿以外,多數的都是語言成績達標就比如TOPIK托福雅思多少就可以拿百分之多少獎學金的政策。最近部分大學最近由于招生困難,特別是地方私立大學很多拋出只要有語言成績就給很高的獎學金的Offer(沒有語言也收, 但是幾乎沒獎學金或者很少)。另外地方國立本身學費就很低的情況下,甚至還可能給出百分之50~100的獎學金政策。相比于歐美很便宜。學費全免到6,7萬人民幣一年的都有。
3) 除了性價比高,還可以賺錢: 外國人獎學金,語言獎學金,助教獎學金,學校財團獎學金,教授研究室獎學金,BK21+獎學金博士一個月就是7000+人民幣;校外有中國外派留學生CSC獎學金,韓國政府KGSP獎學金, 各財團獎學金和公益獎學金。另外大家都知道韓國留學生幾乎皆代G,兼兼職(韓國時薪一小時最低50多),翻譯(韓語普通翻譯一天大概600~1000+),等等等。而這些收入你往往可能重疊拿很多,因此博士畢業了還可能賺點錢(這樣的人我確實看到不少)。
4) 一年假期時間長: 理工科博士因為要拿工資,相當于就是在學校每天上班,因此即便假期幾乎可以忽略以外,文科學生多數是放養,1年有5個月的假期,想干嘛干嘛,也可以寫論文,也可以旅游,甚至是回國休息。(但是拿大額獎學金的一般也會受制約,比如BK21+即便假期也得在韓國學習,不能一放假就不在了,因為假期也要發工資。)
5) 作為畢業條件的小論文:博士理工科和國內一樣是SCI為主流;主要說說文科,韓國這里是發KCI(韓國核心論文,我有具體介紹這個的筆記),個人覺得其難度小于CSSCI,SCOPUS等國內或者其他國家的要求的畢業條件。KCI檢索如果單純為了發刊且不挑刊的話,真的不難?。ㄟ@里說的情況不適合QS前100的韓國學校,肯定是以SSCI為導向的,另外具體畢業要求還和教授個人意志有關,無法全面概括)。
6) 畢業周期相對快。(多數大學,3年到5年畢業問題不大。)(劣勢里也會談到一些相對的問題。)
接下來,我這里結合個人經驗來談談其劣勢。
1) 受“韓國博士”負面新聞的影響: 2019年韓國新聞揭露了某些大學集中式授課的情況,后迅速被中國轉載,大概就是寒暑假利用20天可以上一學期的內容,于是中國海外學歷認證也取消了集中授課的博士認證;另外最近還有很多學校招無語言入學的博士,也大量沖淡了韓國博士的就讀門檻。其實韓國無論任何學校博士畢業都沒那么簡單,但是過于寬松的入學政策會讓人產生對其含金量的質疑。
2) 對于韓語是有要求的:除了韓國畢業的本碩,很多來韓國讀博都是為了拿學位的,多數都不怎么會韓語。按照正常情況下,其實除了理工科和GSIS等專業不使用韓語以外,幾乎都是韓語授課的,這就對于韓語提出了要求。當然很多學校近期為了招生最近大家都沒有topik的情況下,也紛紛拋出了各大政策。
3) 留學“鄙視鏈”的下端:這里引用了一個不是很好的詞語來概括,可能會引起爭議,比如韓國也有很多QS排名前100的學校(6所也不算少了),但是因為是博士,確實要考慮學術圈的問題,確實很多時候韓國的博士學位在中國的大學確實沒有那么香。其實這里想說的相關事件和觀點比較多,但是比較充滿爭議所以我只是指出這個問題。不過任何問題都是相對的,韓國確實有些領域比如半導體,藝術等專業確實很牛,專業認可度也較高。(有時候真的沒有一概而論點的事,我只是說個大概方向。)
4) 教授的影響因素:在韓國大學,指導教授的決定權非常高,這就直接會影響畢業的快慢。多數情況是一般的學校畢業快,好點的學校畢業慢,其實也有很多情況不是這樣的。這里說一下教授的作用,比如一般的學校,也有教授要求高的,自然就變慢了。而韓國是很注重禮儀文化的國家,多數韓國人都比較細膩,而處理這個關系其實不是那么容易。所以關鍵看你遇到什么樣的教授。教授也不是圣人有好的不好的,有些注重利益找關系,有些注重學術,看你自己遇到什么樣的老板了,而他直接會影響你畢業的時間。(建議選擇對留學生比較Nice的教授)
5) 畢業周期沒想象那么快:如果按照QS前100的6所學校,據我了解,多數都是5年以上的時間才可以畢業(學霸例外;另外一些專業我知道的7,8年畢業的也不少),而超出了澳洲和歐美的一些排名類似的學校的平均畢業時間。只是普通點的學校3年~4年畢業也許可以。并不是代表韓國所有學校都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