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士蘭州
在澳大利亞的昆士蘭州,高中畢業生,都會拿到一本學生教育手冊( Stuent Eucation Profile ),手冊分成高中畢業證書和高校入學證明兩個互相獨立的部分。高中畢業證書( Senior Certificate )記錄了學生高中期間所選修學科的評定成績和參加州核心技能測驗( Queenslan Core Skills ,簡稱 QCS )的評定等級。高校入學證明( Tertiary Entrance Statement )記錄了學生總體位置評定等級( Overall Position ,簡稱 OP )和各領域位置評定等級( Fiel Position ,簡稱 FP ),是大學招生時的主要參考依據。
昆士蘭州的教育人士認為,計算過程簡單化與考試公平不可兼得,因此他們寧可使計算過程復雜以換取考試的公平。
一、昆士蘭州高中學生成績評定系統
1 .學生總體位置評定等級( OP )
學生 “ 總體位置評定等級 ” ( Overall Position )是指學生的課程成績在全州學生中的排序狀況,是高等學校選擇學生的重要參考依據。
其中 “ 總體 ” ( overall )包含三層含義:全體學生、全部課程、全部與課程有關的內容。 “ 位置 ” ( position )指學生成績的評定等級, OP 合格的學生參加排序,按 25 個等級報告, 1 為最高等級, 25 為最低等級。想考到 OP1 很難,同樣考到 OP25 也是很難的事情,因為即使你考試時一題沒答,出勤率在 80% 以上都會拿到 OP20 的成績,一般 11 , 12 年級的平時成績計入 OP 成績, 11 年級 OP 占總成績 5% , 12 年級占總成績的 95% , OP 考試每年 6 門,選最好的 5 門課計入總成績 OP 。根據教育統計學原理,并結合實際情況,對每個等級的學生數有一定比例限制,大至分布如下: 1 級約占學生 2 %; 2 級到 6 級約占學生 15 %; 7 級到 21 級約占學生 70 %; 22 級到 24 級約占學生 11 %; 25 級約占學生 2% 。
2 .學生各領域位置評定等級( FP )
學生各領域位置評定等級 FP 是指學生在課程學習中若干指定領域中的成績位置。一般說來,總體位置評定 OP 合格的學生才有資格參加 “ 各領域位置評定等級 ” ( Fiel Position )。其中 “ 領域 ” ( fiel )指評定分五個領域進行: Fiel A .擴寫表達,含綜合分析理解; Fiel B .交流短文,含閱讀理解及語言表達(可用英語,也可用他國語言); Fiel C .基礎數學,含簡單計算及圖表轉換; Fiel D .綜合解題,含數學符號及抽象概念; Fiel E .實踐操作,含體育或藝術創作或表達能力。 FP 按 10 個等級報告,同樣是根據教育統計學原理,對十個等級的比例結構做了限制,其中 1 為最高等級, 10 為最低等級。
在 OP 的計算中,每門課程的權重相等。但在 FP 的計算中,各領域使用不同的權重,這些權重反映了該課程教學大綱對每個領域能力的強調程度。
用于計算 OP 和 FP 的資料來自兩個方面: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教師對學生課程成就的評價,其次是 QCS 測驗的等級分數。因此要獲得 OP 與 FP ,學生至少要修滿 20 門州規定課程,其中至少三門課程修滿 4 個學期,并參加 QCS 測驗。
3 .學生核心技能測驗 QCS
QCS 測驗是學生核心技能測驗( Queenslan Core Skills )的簡稱,對于昆士蘭的高中畢業生來說, QCS 測驗非常重要,它是學生獲得高中畢業證書和高校入學證書的主要參考依據。
QCS 測驗是一項全州性的學業成就測驗,主要對象是即將高中畢業( 12 年級)的學生。不同于一般的學科考試,它關注的是高級課程中的共同特性以及學習成績的共同方面,其內容的確定是基于昆士蘭州高級課程中的 49 個普通原理,如解釋照片或插圖的意義;運用正確的拼寫、標點符號和語法;以表格的形式編輯結果等等。其目的是綜合考查學生思維技能的狀況。因此,也有人稱其為跨課程核心技能測驗。
QCS 測驗是標準化考試,每個人的得分都是精確的,但 QCS 測驗對每個學生評定的結果卻用相對 “ 模糊 ” 的字母等級 A 、 B 、 C 、 D 、 E 表示。
二、學生總體位置評定等級 OP 的計算方法
OP 與 FP 的計算過程比較復雜。昆士蘭州的教育人士認為,計算過程簡單化與考試公平不可兼得,因此他們寧可使計算過程復雜以換取考試的公平。計算 OP 有三個重要步驟:先確定課程成就指數( SAI ),再化為量表分,最后分等級。
1 .課程成就指數( SAI ):細化的分數等級
昆士蘭州學生各門課程成績主要通過學科能力測試( Subject Achievement ,簡稱 SA )產生。該測試以高中階段所學各門課程為主要測試內容,由教師根據課程大綱的具體要求,以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理解度、思維和實踐能力的發展狀況為評價標準,結合學生學習表現、項目研究等情況,給出該門學科的最后成績。成績分為 5 個等級: VHA (很優秀)、 HA (優秀)、 SA (一般)、 LA (及格)、 VLA (不及格)。
也因此,學生課程成就水平表達較籠統(如:課程近半數學生成就是 SA ),而 OP 希望以細微的差異區分學生,因此需要更為專門的成績數據來計算 OP 。課程成就指數( SAI )就是用于這個目的。 SAI 代表了一個學生在本學校同一課程中相對其他同學的位置,即該學生在校內的排序狀況。
SAI 是由每所學校對每個學生的每門課程等級進行細化后所得的分數,課程最高分為 400 ,課程最低分為 200 。細化工作主要由 任課 老師承擔,因為要對學業水平相近的學生進行區分,只有熟悉他們的教師才能勝任。例如,在某一學科成績評定中,有這樣五名學生,其中 A 、 B 、 C 三名學生的成績皆為 VHA ,而 D 、 E 兩人皆為 LA , 任課 老師則可根據對他們平時的認識和了解作出以下權衡與判斷: A 成績為 400 , B 與 C 水平相近,皆為 389 , E 是選修這門課的學生中表現最差的,所以僅為 200 , D 比 E 稍微好點,為 210 。從教育統計與測量的專業角度來看,課程成就指數 SAI 的數據只是一種順序變量而已。
可能有人擔心這樣的成績細化是否公正,據了解,對此有異議的學生很少。這除了該國的教育道德水準和敬業精神較高之外,一些保障公正的措施也很健全。如平時作業、考試計分的透明度、公開化,校方的嚴審,學生的投訴權,平時成績的證據保存,以及教師如果有因舞弊而被解聘的不良信譽記錄,就很難再找到工作等。
并且,學生有權知道他們在 SAI 排列的最終位置,所有學校都被要求將 SM 的結果在規定的時間,以適當的形式向學生公布。 SAI 可以以代號形式或學生姓名,加其他數據組成圖表形式排列公布,以使學生知道自己相對其他學生在 SAI 所處的位置。學生如對 SAI 有意見,可以和任課教師或學校行政部門進行討論。從而再次保證了這一步驟的公平性。
2 .量表分(含 SAI 和 OAI )消除組間偏差
由于昆士蘭州的高中有 300 所之多(包括州立和私立、城市和鄉村、大型和小型高中),州規定課程又有 50 門左右供多種組合選擇,對不同課程及同一課程不同學校考試的成績的可比性與可加性較差,容易受試卷難度、區分度的影響。比如一名考生數學與外語都是 300 分,但該校數學卷較難(校平均分為 200 分),而外語卷較容易(校平均分為 305 分),那么該學生數學成績極好,而外語成績一般。同一課程,不同學校的考卷和成績評定也存在同樣問題。
為了避免因不同課程組和不同學校組之間不同的競爭力而造成的偏差, OP 最終要求用同一量表分來表現成績數值。由于 QCS 測驗是全州統一的考試,因此量表分計算參數可由學生群體在 QCS 測驗中的成績取得。
量表分計算分成兩步進行:校內各課程組之間量化和校與校之間量化。每 — 步都需使用與 QCS 考試成績相關的平均分和均方差及相應的線性轉換。
第一步,校內各課程組之間量化。首先,由學生選取自己成績最好的 5 門規定課程的 SAI 成績上報,學校用 QCS 考試結果將學生相應課程的 SAI 成績進行調整后化成量表分,然后合成該學生整體成就指數 OAI (即學生各門課程成就總和)。如一名學生 5 門課程的量表分為 220 、 207 、 193 、 188 、 160 ,則他的 OAI 為這 5 個分數的平均分為 193 . 60 ,因為在 OP 計算過程中各門課程的權重相等。
第二步,校與校之間量化。用不同學校群體的 QCS 考試結果,對學生的 OM 再次進行量表化。使全州不同學校不同課程組的學生能夠以量表化后的 OAI 排列為基礎進行名次排序(若有 3000 個 OP 獲得者,則從第 1 排到第 3000 )。
3 .分等級報告
分等級是在全州范圍內將所有獲得 OP 學生的排序名次分成 25 個等級,每個等級的學生數有一定比例限制,如 1 級約占學生 2 %、 25 級約占學生 2 %。因此學生成績可以按全州性整體位置等級公布。
三、學生各領域位置評定等級 FP 的加權處理方法
FP 的計算原理與 OP 大致相同,也要利用量化后的 SAI 成績,只是 FP 要求依據學科特點和每門課程在 5 個領域的側重點,制定出不同的學科加權值,從而計算各學科權重分值,再結合 QCS 測驗中涉及的 5 個領域的題目分數值,折算出學生在各領域的評定等級。
以下是一位學生的課程成績在 B 領域中量表分:
該學生在 B 領域中的最終成績為:( 205×3+179×5+164×2+157×4+152×1 ) ÷15=174 . 53
這個成績就是該學生在 B 領域中排名的依據。排名后將學生分為 10 個等級,進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