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了解博士申請的同學,總會對博士學位充滿“敬畏”之心,覺得自己能力達不到世界頂尖院校博士申請的要求,但同時又覺得非名校博士畢業沒有什么用,從而對讀博這件事打起了退堂鼓。
實際上,不論從學術角度,還是從就業角度講,申請博士時大家完全可以放下對學校排名,也就是對名校的執念,“普通人”一樣可以讀博,非名校的博士生同樣可以有很好的發展。
#1 從知識獲取的角度講
在升學道路上行至博士,大家首要做的,就是破除對名校的迷信。名校,是在一定評價體系下、綜合考察后生成的結果,而具體到各個學院、各個老師老師都會有不同的情況。也就是說,名校不一定都是好導師,非名校不代表沒有好導師。
首先,一個學校有能力開設某學科的博士點,意味著不管其是否為名校,在這一學科方面都具備了過硬的實力,能夠保證大家在學術上受到良好的培養。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關于下達2020年審核增列的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及其學位授權點名單的通知》
其次,大學教育本身是一個越學越“窄”的過程,大部分博士階段的研究已經不再是泛泛而言的某一專業,而聚焦在一個小而精的具體領域。
這一方面代表著,因為研究內容過于細化,所以盡管是同一專業,導師本人學術的涉獵范圍與博士生想要的研究方向可能有巨大差別,博士生需要與自己研究方向更為貼合的導師,以保證自己博士階段能夠接收到有效的資源。
可以說,博士階段的重點在于自己的研究課題,完成自己的學術成果。博士在讀期間,大部分時間是博士生與導師間點對點的溝通,所以在進行院校選擇時,什么樣的導師、什么樣的學院條件能夠最大的幫助到自己的學術研究,才是大家更應該考慮的重點。
在適合自己的導師下完成博士學位的學習,就算不是頂尖名校,個人學術能力同樣能夠得到很好的培養,個人的學術成果比畢業于名校更能證明一個博士的能力。
#2 從工作的角度講
對于有學術追求的同學來說,博士畢業的同學想要在畢業后繼續從事學術研究相關工作,高校對大家來說就是最好的選擇。高校教師擁有寒暑假和工作時間相對靈活等優勢,而博士學位目前已經是大部分高校的準入門檻,想要進高校工作,也成為了不少同學選擇讀博的原因。
那么,如果從進入高校工作的角度來說,博士必須畢業于名校才能進入大學工作嗎?答案依舊是否定的。
盡管近些年來,國內學歷內卷、擴大博士招生比例,博士數量有所上升,但擁有博士學位,尤其是設計類相關學科博士學位的人仍是少數。而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不斷升級完善,高校教師的招聘門檻大都從碩士提升至博士,博士人才的需求量也逐年提高。
因此,在“粥多僧少”的局面下,大部分高校對招聘教師博士學歷所在高校是否為名校并無過多要求,博士畢業即可。換句話說,就算你并非畢業于頂尖名校,只要你順利按要求拿到博士學位、博士期間的研究方向是求職高校所需要的類型、個人能力能夠滿足學校需求,就有資格應聘高校教職。
不過由于設計類學科的特性,個別高校設計學院在招聘時,會特別提出要求應聘人擁有海外留學經歷、博士期間有參與國際學術交流的經歷。我們不討論土博、海外博在能力上的優劣,就找工作而言,出國讀博對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依舊是一個加分項。
#3 穩中求更好
可以看出,博士階段,不論是學術需求,還是個人發展需求上,名校對大家的束縛已經越來越小,但這絕不是詆毀名校,說名校沒用的意思。不管是在深造還是求職的競爭中,同等條件下,名校當然更具優勢。
這又回到了大家最關心的問題:“我有沒有可能申請到名校的博士?”結合今年漢藝申請博士同學的情況來看,只要準備足夠充分,普通學校畢業的同學,同樣可以申請到頂尖名校的博士。
名校選博士生其實和大家申博選學校的邏輯是一樣的,是導師與學生間互相選擇的過程。與本碩申請不同,對于名校的博士導師來說,更看重的是學生的學術能力與學術研究興趣點是否與自己切合,申請人是否畢業于名校并沒有那么重要。
所以,在博士申請中,比起名校背景,高質量的研究計劃和作品集更為關鍵。作品集可以幫助展示對專業領域已有的成果,而研究計劃又可以展現申請人在該領域做進一步建樹的規劃。
作品集、研究計劃、專利、競賽等等的準備都需要較長的準備時間,所以,對于有申博想法的同學來說,不管是直博、碩博連讀還是普通博士申請,都要盡早開始。
在博士申請這條路上,我們不迷信名校,合適的導師、合適的研究方向,同樣可以讓大家未來有很好的發展。但我們在準備申請的過程中,也不要妄自菲薄,輕易放棄追求更好條件的機會,盡力而為,實現自己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