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中外合作辦學的學費比較高,但是畢竟能夠進入好大學學習。但是,很多家長不知道中外合作辦學究竟是怎么回事,中外合作辦學究竟值不值得讀?
中外合作辦學通常是指外國教育機構同中國教育機構在中國境內合作舉辦以中國公民為主要招生對象的教育教學活動。
中外合作辦學必須通過統招考試,填報志愿,畢業后分別獲得中外雙方學校頒發的文憑。中外合作辦學在本科段教育,也分納入國家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計劃(統考)和自主招生。
辦學主體方面:一是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如:寧波諾丁漢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上海紐約大學等大學;二是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如: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班戈學院、湖南農業大學國際學院下屬的所有專業都屬于這種情況。
中外合作辦學主要實行“2+2”分段培養模式,即學生一、二年級在國內院校學習,后兩年可自主選擇在國內院校或國外合作院校進行學習,所學專業不變。此外,也有一些中外合作辦學實行“3+1”、“4+0”等培養模式。
2018年6月19日,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于批準部分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終止的通知》。 [2] “十三五”期間,教育部共審批和備案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580個(獨立法人機構7個,非獨立法人機構84個,項目489個),其中本科以上356個。截至2020年底,現有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2332個,其中本科以上1230個。
中外合作大學的學費非常高,但是畢業證與普通學生一樣。此外,學生還會獲得國外頒發的畢業證書。但是,這些年中外合作辦學也受到了很多質疑。
許多教育專家都認為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把關不嚴,教育部雖然有著嚴格的審核制度,但許多國內院校和培訓公司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都和國外一些三流甚至不正規的大學開展合作辦學,嚴重影響了合作辦學的整體教學質量和聲譽。
1、檔次不夠
一些國外一流大學,對于合作辦學異常謹慎,因此哈佛之類名校,很少進入國內開展合作辦學,反之一些三流甚至不正規的國外大學卻在國內遍地開花,設立了眾多的合作辦學點。
2、質疑證書
正規的國外大學通常都規定,學生必須參加90%以上本校教授授課,才能頒發學位證書。而國內許多合作辦學,用國內的教材國內的老師(有時最多在國內找幾個外教湊一下數),最終還能發出國外學位證書。這樣的國外大學頒發出的這樣的學位證書,本身價值就是令人質疑的。而國內現今98%以上的合作辦學基本都是這個模式。
3、合作班
MBA成為重災區,許多合作辦學都瞄準了MBA這塊大蛋糕,但是2007年開始絕大部分的合作辦學點根本無法招到足夠的學生,因此課程的質量和準時上課都無法得到保障,有一個也是經過教育部核準的國內某合作辦學MBA培訓班最后索性把參觀工廠作為一堂課來湊數,許多學生也是苦于投訴無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