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職研究生報考方式
在職人員到底通過什么渠道可以獲得研究生學歷或碩士學位呢?現在共有三種途徑,即考研(非全日制)、同等學歷申碩、中外合作辦學碩士。
1、考研(非全日制)
該方式是目前在職研究生中唯一能獲得雙證的方式,同時獲得學位證+學歷證,雖然比較難考,但含金量高!
需要注意的是,參加管理類聯考的七大專業,其中MBA/EMBA、MPA、MEM01和02方向、MTA考生需要滿足報考條件:①大學本科需三年或三年以上工作經歷;②碩博士需兩年或兩年以上工作經歷;③大專需五年或五年以上工作經歷。而MPAcc、MAud、MLIS、MEM03和04方向應屆生即可報考。(年限的計算:從畢業證上的時間到入學當年9月1日)
非全日制專業學制均為2-3年左右,部分院??紤]到學員在職學習,允許申請學制延期,但最長不超過5年。
報名時間:考研正式報名10月份左右。
考研時間:初試每年12月底;復試:次年3/4月進行。
2022考研流程參考
修滿學分、通過考試和論文答辯后,可以取得雙證:研究生學歷證書+碩士學位證書。
2、同等學力申碩
同等學力申碩是指申請人通過學位授予單位審核、國家組織的同等學力申碩考試以及學位論文答辯后,經審查達到了碩士學位學術水平者,可以獲得碩士學位。同等學力申碩可選的專業也非常多,能滿足不同專業的報考需求。
申碩報名時間及考試:
報名:每年3月份登錄學位網進行報名交報考費用?! ?/p>
考試:5月份進行參加申碩統考。(注:2022年原定于5月22日的申碩統考因疫情延期至下半年舉行)
同等學力申碩
申請人通過學位授予單位所有規定的課程考試、國家組織的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外國語水平和學科綜合水平考試以及學位論文答辯后,經學位授予單位學位評定分委員會同意,報教育部學位評定委員會批準,授予碩士學位并頒發學位證書(單證)和課程結業證書。
3、中外合作辦學碩士
中外合作辦學指外國教育機構與中國機構與依法在中國境內合作舉辦以中國公民為主要招生對象的教育教學活動。根據國內的承接機構性質不同,這類項目也分為兩類:
一類是國外高校與國內高校合作的項目,這類項目一般在教育部教育涉外監管信息網(http://www.jsj.edu.cn )上可以查到;另一類是國外高校與國內企業合作的項目,這類項目需要考生對于國外的高校有一定自主的鑒別能力。
中外辦學可以隨時報名,不需要參加全國統考,遞交申請,通過高校的面試后即可入學。
學制一般是1.5-2年,學費比其他形式貴,課程學習一般在國內進行,有些學校也會有出國學習或考察的項目,通過院校考察后就可以獲得證書。
中外合作碩士畢業獲得的是國外大學頒發的碩士學位證書。(單證,拿到國外學位的畢業生,可申請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認證主要是為國(境)外學歷學位證書或高等教育文憑頒發機構的合法性和真實性提供認證。如果可以通過認證,說明你就讀的學校是受中國教育部認可的。)
二、在職研究生認可度
以上3種在職讀研的方式,各有優劣勢。
●考研的優勢是獲得雙證,教育部明文規定非全日制與全日制研究生證書效力等同,其含金量是最高的。劣勢是需要通過一定難度的入學考試,如果想要提升學歷(而非僅學位),那么只能選擇考研。
●同等學歷申碩也是國內認可的方式,優勢是可以先入學就讀,邊學邊備考。劣勢是只能獲得單證,并且大專生不可以報考,適合想要進修學位的本科生。這種方式入學的群體是小眾,處于沒落的趨勢。
●中外合作辦學最常見的也是MBA工商管理碩士項目,優勢是入學較為簡單,門檻低,不需要參加國內的統一考試。但是劣勢也很明顯,只能獲得國外的碩士學位證書。目前,中外合辦項目魚龍混雜,對于國外院校的實力需要好好考量,具備鑒別能力或者對證書不太在意的同學可以考察選擇。
以上3種,含金量最高的就是考研,讀非全日制研究生。不管是求職還是考公,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認可度比其他兩種要都更高。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實行相同的考試招生政策和培養標準,其學歷學位證書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也就是說,除學習培養方式不同,非全日制與全日制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當下社會確實存在部分企業不認可全日制研究生的情況,但是非全日制的含金量其實和全日制是一樣的。隨著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社會認可度也在逐漸提高。
尤其是在《教育部辦公廳等五部門關于進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工作的通知》中明確表示:各級公務員招錄、事業單位及國有企業公開招聘要根據崗位需求合理制定招聘條件,對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業機會,不得設置與職位要求無關的報考資格條件。
在此之后許多省公務員招考的時候就在學歷要求上寫明:國民教育序列研究生。這樣非全日制研究生同樣可以以研究生學歷報考公務員了,而不會因為一個全日制研究生的限制,使非全日制研究生無用武之地。
所以大家不用太擔心非全日制的認可度問題或者是考公會不會受限,其實現在社會對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接受程度已經越來越高了。
三、在職考研專業推薦
如果想要念一個在職研究生的話,我比較推薦MBA和MPA兩個專業。工商管理碩士MBA、公共管理碩士MPA等管理類專業不限制原專業,大專生也可以報考,且考試內容難度也處于考研最低水平,是在職人員考研最熱門的專業。想要在求職或者公司中更有優勢可以考慮MBA專業,想要考公或者在體制內有優勢可以考慮MPA專業。
1、MBA和MPA的相同點
MBA和MPA的報考條件和初試考試科目相同,都屬于管理類專業碩士,注重實踐能力,畢業后都是國家認可的雙證研究生。
基本報考條件(滿足其一即可):①大學本科畢業后工作3年或3年以上;②大專畢業后工作5年或5年以上;③已獲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
初試考試科目:初試統一參加管理類聯考,考試科目共2門:英語(二)和管理類綜合能力考試(包括數學、邏輯與寫作),總分300分。管理類聯考不涉及專業課和政治,考試備考相對簡單一些。
2、MBA和MPA的報考人群
MBA報考人群比較寬泛,涉及各行各業,主要是想在企業管理方面有更深發展的人群報考。如果目前是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人群想要跳出體制外,重新選擇發展路徑,往企業方向發展,也可以考慮MBA。
MPA主要是公務員、事業單位等人群選擇報考,俗稱“體制內的人”。主要培養在公共部門、政府機關、非盈利機構工作的管理者。
3、MBA和MPA的報考流程
MBA和MPA的報考流程可以基本參考全國研究生統考,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部分名校的MBA和MPA比其他統考專業多了一個提前面試。
正常考研流程是先參加筆試,然后參加復試(一般以面試為主,也有學校為筆試+面試),而MBA和MPA的提前面試就是把復試中的面試提前到了筆試之前。
目前一般在每年的3-10月份進行,每個學校各自獨立舉辦,分批次進行。每個考生可以參加多所學校的提前面試。
各高校MBA和MPA的提前面試申請流程大致相同,基本流程如下圖所示,選擇院校及批次、提交申請材料、查看面試資格、參加正式面試,通過面試即可獲取預錄取資格。
只要通過MBA和MPA的提前面試,然后筆試過線即可被錄取,相較于其他統考專業也多了一個上岸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