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做好2022年度全市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審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
各縣(市、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各功能區人力資源部,市直有關部門、單位:
為做好我市2022年度職稱評審工作,根據職稱評審的相關政策規定及要求,現就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申報范圍和條件
(一)申報范圍
1. 凡在我市各類企業、事業單位(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除外)、社會團體、個體經濟組織等用人單位從事專業技術工作,以及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自由職業者,均可按規定的標準條件申報評審相應的職稱。
2. 在我市就業的港澳臺專業技術人才,以及持有外國人永久居留證或海外高層次人才居住證的外籍人員,參加我市職稱申報評審須符合相應職稱系列(專業)的標準條件,可以不受原職稱資格限制。
3. 公務員、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人員、離退休人員不得參加職稱申報評審。
4. 行政管理人員不得按專業技術人員崗位推薦申報職稱,確因工作需要已批準在專業技術崗位上兼職的行政管理人員,申報評審職稱時須提供《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兼職審批表》。
(二)申報評審條件
1. 我省已完成標準條件修訂的職稱系列(專業),按照新的標準條件執行,標準條件在“山東省專業技術人員管理服務平臺”(http://117.73.253.239:9000/rsrc)發布。未完成修訂的,仍按照國家和省相關規定執行。
2. 技工院校中級工班、高級工班、預備技師(技師)班畢業,可以分別按相當于中專、大專、本科學歷申報評審相應專業職稱。
3. 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實現貫通的工程、農業、體育、工藝美術、文物博物、藝術、實驗技術、技工院校教師等職稱系列,符合條件的高技能人才可以參加相應系列職稱評審。
4. 實行按崗評審的事業單位,根據核準的專業技術崗位數量、等級結構和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空缺需求,組織專業技術職務資格申報推薦工作。
5. 非企事業單位(含參公管理單位)的人員交流聘用到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上工作,在現工作崗位從事專業技術工作一年以上,經考核符合相應職稱條件的,可申報評審相應的職稱。
6. 專業技術人員因工作崗位調整需要改系列(專業)申報評審與原專業技術職務資格同層級的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應在現聘專業技術崗位上工作一年以上,經考核符合相應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條件的方可推薦申報。未按規定取得相應系列(專業)資格的,不得申報評審高一級專業技術職務資格,國家和省另有規定的除外。其改系列前后的任職年限可累計計算,相關的業績成果可作為申報高一級專業技術職務資格的依據。
7. 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專業技術人才申報職稱,可執行《關于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幾點實施意見》(泰人社辦發〔2020〕13號)中“企業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審‘直通車’制度”,將技術創新、專利發明、成果轉化、技術推廣、標準制定等方面獲得的工作績效、創新成果作為重要參考。
按照縣級以上黨委、政府要求,經組織選派脫崗參加重大活動、重要任務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由黨委、政府相關部門認可或出具證明后,其年度內累計派駐天數超過3個月的或連續兩年內超過5個月的,可視同在縣級以下或者對口支援的醫療衛生機構提供醫療衛生服務經歷,選派期間專業工作量按照在崗工作水平的2倍統計,現職稱聘期內可以累計計算。
高層次人才、博士后、基層人才、援疆援藏援青援外人才、扶貧協作人才、復合型人才、事業單位創新創業科研人員、企業專業技術人才、疫情防控一線醫護人員、職業院校教師等人才職稱評審按相關政策執行。
8. 對中、初級職稱實行國家統一考試的經濟、會計、統計、審計、衛生技術、船舶、翻譯、出版等8個職稱系列和我省統一“以考代評”的檔案、快遞工程、大數據工程、衛生管理研究、安全工程、物流工程、網絡安全工程、飼料獸藥工程等8個職稱系列(專業),考試成績合格即取得相應層級職稱,不再進行相應層級職稱評審或認定。對國家或我省統一實行高級職稱“考評結合”的會計、統計、審計、經濟、檔案、快遞工程、大數據工程、衛生管理研究、物流工程等9個系列(專業),專業技術人才須參加國家或我省統一組織的相關考試,成績達到合格線并在有效期內方可申報評審高級職稱。
二、申報和審核要求
(一)申報、審核方式
各縣(市、區)、功能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或職稱評審委員會組建單位確定具體申報呈報時間和要求,及時發布申報評審通知。今年職稱評審工作繼續實行網絡化申報和評審。專業技術職務資格申報評審工作使用“山東省專業技術人員管理服務平臺”的“職稱申報評審系統”進行,申報人員、單位、主管部門均可進行注冊、登錄、填報個人申報材料以及進行單位(主管部門、呈報部門)審核。各系列各級別職稱申報材料的網絡數據申報與紙質材料報送同步進行。個人填報的《山東省專業技術職稱評審表》應是通過網上申報系統導出的。
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專業技術人才按照屬地原則可以由所在地的縣(市、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或者人事代理機構推薦上報。自由職業者可以由人事代理機構或者所在社區、鄉鎮(街道)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服務機構履行審核、公示、上報等程序。
(二)申報要求
職稱申報評審實行個人誠信承諾制。申報人對本人申報行為負責,申報人在填寫《山東省專業技術職稱評審表》時,應在“誠信承諾書”欄目簽署本人姓名及日期,禁止他人代簽,承諾申報內容及所提供的材料真實、準確。對能提供信息共享或者網上上傳電子佐證材料的,原則上不再要求申報人提供紙質材料。相關材料真偽由申報人員所在單位在審核申報材料時進行把關。如發現實際情況與網上申報材料不一致或弄虛作假的,經調查核實后對申報人員和相關工作人員按有關規定予以嚴肅處理。
(三)審核要求
1. 單位審核
用人單位應當打破檔案、身份的限制,健全本單位職稱申報推薦程序,對申報人申報材料的合法性、真實性、完整性和有效性進行審核,組織好申報推薦工作,做好申報前公示并按要求填寫單位推薦意見并簽名蓋章,其中,所在單位在《山東省專業技術職稱評審表》的單位意見欄應由單位負責人簽名,并加蓋單位公章。
繼續實行個人申報、民主評議推薦、單位審查、主管部門審核的申報推薦辦法。單位組織推薦時,要按規定公開專業技術任職條件、推薦辦法、申報人評審材料、被推薦申報人員名單等情況。要嚴格程序,嚴密組織,按要求成立7人以上在相應專業技術崗位上工作的人員組成的推薦委員會(專家委員會或學術委員會,規模較大的單位應相應增加人數),對申報人的職業道德、工作態度、學術技術水平、工作能力和業績貢獻等進行綜合評價,提出推薦名單。單位根據推薦委員會提出的推薦名單,研究確定推薦人選,經公示無異議后,方可按照職稱評審管理權限逐級推薦上報。對不符合申報條件的材料,應及時退回并向申報人說明原因。
單位要按規定將申報材料和投訴受理部門及電話,在單位顯著位置公示,有條件的單位應同時在單位網站首頁進行公示,公示時間不少于5個工作日。其他申報材料可放置在單位會議室等公共場所,以供查驗。受理信訪主要由單位人事(職稱)管理部門負責,接受單位紀檢、監察部門的指導和監督。經查實存在弄虛作假或其它違規行為的申報材料不予報送,并按有關規定處理。
2. 主管部門、呈報部門、評審委員會組建單位(辦事機構)審核
單位主管部門、呈報部門、評審委員會組建單位(辦事機構)要認真審核申報材料。對不符合申報條件和程序、超出評審委員會受理范圍或違反委托評審程序報送的申報材料,應及時退回。凡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1)不符合評審條件;(2)不符合填寫規范;(3)不按規定時間、程序報送;(4)未經或未按規定進行公示;(5)有弄虛作假行為;(6)其它不符合職稱政策規定的。
三、評審時間及相關要求
(一)時間安排
各縣(市、區)、功能區和市直有關部門(單位)組建的各級專業技術職務資格評審機構,原則上應于10月底前完成材料受理,11月底前完成評審,12月底前完成審核、備案工作。各縣(市、區)、功能區、各部門(單位)要按照統一的時間安排,組織受理申報材料,研究擬定《評審工作方案》,報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審核同意后組織實施。如遇特殊情況,評審委員會組建單位確需要延期評審的,應在2022年12月15日前向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報送書面申請。
泰安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負責的工程技術類中高級職稱評審工作,相關申報材料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權限,由各縣(市、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或市直主管部門、單位匯總后報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專業技術人員管理處。報送地址:市政大樓C406房間,聯系電話:6991985,申報材料上報時間為9月1日至9月15日,數據修改時間為9月16日至30日,逾期不再受理。高級經濟師申報時間,待國家公布考試成績和分數線后確定。
(二)評審委員會調整及評審要求
2022年度在我市經濟系列高級評委會增加公共資源交易管理、供應鏈管理評審專業。檔案系列中初級實行“以考代評”,各級各部門不再組建相應層級評委會。我市各高、中級職稱評審委員會目錄詳見附件4。
各評審委員會組建單位應嚴格按照規定的程序和要求,制定評審工作方案、遴選專家組建評審委員會。評審委員會應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分類評價的原則,科學公正評價專業技術人才的職業道德、創新能力、業績水平和實際貢獻,不唯學歷、不唯資歷、不唯論文、不唯獎項,結合實際創新評審評價方式和辦法。
(三)收費標準
職稱申報評審收費應嚴格按《關于改革專業技術職務資格評審收費有關問題的通知》(魯發改成本〔2021〕638號)執行,不得以任何名義增加收費項目。收費標準:初級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每人次100元;中級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每人次160元;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每人次360元。
四、公示及發文發證
評審結束后,評審委員會組建單位應及時在“山東省專業技術人員管理服務平臺”和組建單位官方網站對評審結果進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個工作日。評審結果公示結束后,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或評審委員會組建單位應按程序確認或核準備案,及時行文公布,職稱取得時間從評審通過之日起算。全面推行職稱電子證書,與紙質證書具有同等效力。專業技術人才可以登錄“山東省專業技術人員管理服務平臺”下載打印電子證書。
五、紀律要求
(一)嚴肅評審工作紀律。各縣(市、區)、功能區和市直有關部門(單位)要按照省、市職稱相關政策要求,加大政策落實力度,確保各項改革舉措盡快落地、發揮實效,嚴肅認真做好本地、本部門(單位)職稱工作。信訪、投訴問題主要由用人單位人事(職稱)管理部門在呈報部門指導下調查核實,接受單位紀檢監察部門的指導和監督。經查實存在弄虛作假或其它違規行為的申報材料不得報送,并按有關規定處理,保障職稱評審公平公正。對于職稱申報評審過程中弄虛作假的人員,各地、各部門(單位)要嚴格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進行處理。其中,涉嫌違規違紀的,按照管理權限和有關規定予以核查處理;涉嫌違法犯罪的,移送公安、司法機關處理。
(二)加強監督檢查。各評審委員會和用人單位要建立完善內部監督機制,將職稱評審工作作為廉政風險防范的重要內容,主動邀請紀檢監察機關開展監督檢查。評審委員會組建單位要與評委簽訂遵守評審紀律承諾書。有條件的評審委員會可以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參與監督,建立全程監督機制。對評審過程中發現或群眾舉報的違規違紀問題要及時認真進行核查,經查屬實的,要嚴格按規定予以處理。各縣(市、區)、功能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加強對所屬評審委員會辦事機構的檢查,指導其加強職稱評審工作的紀律教育,進一步規范評審工作程序,完善監督制約機制。
(三)強化責任追究。用人單位負責審查申報材料的合法性、真實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并組織推薦;主管部門審查申報條件和申報程序等;呈報部門負責審核申報材料手續是否完備,內容是否齊全;評審委員會辦事機構負責指導本系列(專業)職稱申報和材料審核工作,做好評審前材料分類整理、準備工作和評審委員會評審組織服務工作;評審委員會具體負責標準條件、工作程序、評審質量;職稱管理部門負責對職稱評審工作的綜合管理和監督檢查。對職稱申報、推薦、評審等各環節要嚴格實行“誰審核,誰負責”的管理責任制,對發現問題的依法依規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主管部門、呈報部門、評審委員會辦事機構對提交的申報材料,發現其審核不認真或者違反評審政策、違反評審程序的,可以采取通報的方式,指出相關單位工作失誤,提出整改意見。被通報單位拒不改正,影響評審材料按時申報或者評委會如期開評的,按照國家及我省有關職稱評審規定,嚴肅處理。各級評審委員會辦事機構不得擅自擴大、增加或減少受理及評審范圍;不得違反評審程序和規定,隨意降低評價標準。對評審結果投訴較多、爭議較大的評審委員會組建單位,由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進行調查評估,視情況予以暫?;蚴栈芈毞Q評審權,并按規定追究相關單位和人員責任。
六、專項行動
各縣(市、區)、功能區要進一步暢通中小微企業專業技術人才職稱申報渠道,優化完善中小微企業職稱申報兜底機制。針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要組織開展職稱申報評審專項行動,完善評價標準,明確申報渠道,豐富評價方式,并制作政策“明白紙”和申報“流程圖”,采取組織現場宣講、開設網絡課堂、推廣“掃碼”自學的方式,著力提高職稱政策知曉率,優化職稱評審管理服務,增強企業和專業技術人才獲得感和滿意度,激發企業創新發展活力。
七、規范信息發布
在“山東省專業技術人員管理服務平臺”具有信息發布權限的縣(市、區)和功能區,要按照“誰制定誰發布,誰發布誰負責”的原則,對在平臺發布的各類公告、通知等信息進行一次徹底排查,確保發布、轉載的信息不存在違規內容。要健全信息發布審核流程,嚴禁在系統發布未經本單位負責人審核的信息。要及時維護系統平臺各欄目內容,在確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將職稱政策、評審通知、結果公示、公布文件等應當主動公開的信息及時在平臺相應欄目發布。
本通知未盡事宜,應按照國家和省現行政策執行。工作過程中要強化輿情監督,及時掌握職稱領域的苗頭性問題,提高風險預判能力,及時做好風險處置;要注重挖掘典型,加強宣傳解讀,營造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良好氛圍。如遇其他重大政策調整,按新的政策執行。